查看原文
其他

与父母相处的智慧︱当我们不企图证明自己和改变父母, 这时奇迹才会发生

2017-02-02 圆明全球虚空法藏流通中心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衮瑟·班玛旺钦琛丽多吉仁波切

 


如何改善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真正有智慧地与父母相处呢?很简单,就是追随教法,真正的做教法的使者。真正的这样做。走出自我狭窄的那种心房和狭窄的关系网。走出来你才能看清楚,才能利益到他们。


当我们不企图证明自己和改变父母,

完全接纳他们,这时候奇迹才会发生


当我们跟父母的关系正常了,你不企图证明自己了,你不企图改变他们了,你完全接纳他们,这个时候才是奇迹发生的时候。而不是你证明你自己有多牛、多有出息、多能证明给他们看,让父母心中有点儿荣耀感,然后就觉得这就是修行了。荣耀感对我们来说是什么?无非就是一时的轮回的贪着的感受。后面呢?你能够说你是一个真正的孝子吗?所有的众生,毫无遗漏地都会对美妙的感受生贪心,对不美妙的感受生嗔心,就这么简单。你不管对他付出很多,你只要让他燃起了他的执着,就意味着你给他多增加了一份痛苦。

所以你就会追根揭底,这里面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问题在于你对自己的轮回的执着不能释怀,以自我为目标的经营彼此关系,而不是与他真正产生了慈悲,产生了真正的救度。无非就是这样。但是没关系,我们每个人都要走过这条路。谁都要去经历这些。但要正确经历。因为不正确的经历确实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创伤感,会让我们有种疑惑,到底我们学佛修行走对了没有?所做的这一切好像很无力一样。甚至还会困惑,我救得了众生,却救不了母亲?


真正对亲人的救度不会出现救得了陌生人,

却救不了熟悉的人


真正的救度,不会出现我救得了陌生人,却救不了熟悉的人,不会的。真正的救度,不会产生这种情况,假的救度就会产生。但是有些大圣者,比如说他的父亲或者母亲呢,也没有得到救拔,活着的时候也没有信佛,甚至还信了外道。但那没关系,那因为大成就者分分秒秒就能解决他父母的生死的问题,那是一种绝对的把握。一个成就者展现智慧的层面,任何时候都能干扰到他的母亲,甚至父亲,任何时候都能救度。活着的时候也可以,死的时候也可以,中阴的时候也可以,他完全有把握。

但我们不成就就麻烦了——你的动机也不对,发心也不对,是产生贪爱和黏着——当贪爱和黏着达不成的时候,自己产生苦恼。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多一点儿冷静的思考。然而我们往往很不淡定。

其实这个不淡定也正常,这就是轮回的习气。这种感觉就像是,对于你熟悉的东西,谁都不希望那个熟悉的场景变得陌生。但不行。轮回一直都是这样。你只是自己刻意营造了一种熟悉。而实际上,你一直处在一种陌生的轮回的关系当中。一定要看清楚这个问题。


没有“我”的时候,才能真正看到父母


每个人在关系突破的这种状态当中,你对父母执着的这个点,它其实会产生巨大的对修行的观照力和动力。所以那不是烦恼。因为它不是动了别人,他只是动了你,你要净化和反思的就是你自己。

没有父母的时候,父母才会出现。为什么说没有的时候他们才会出现呢?你们想不通,其实很简单,因为有的时候,是依于你的捏造、心相续的设定和情绪及业力编造的这个人。有父母的时候,等于有“我”,没有这个“我”主观在编造的时候,你才能够看清楚内心的坦荡。所以很重要。就是说,我不再编造父母,我没有这个父母,我才知道我最终会失去他们,这个时候你才能够睁开眼睛看看他们。当你不断在他们身上搜寻你的影子,这就是轮回。

所以我想这是正常的。每个修行人,在这个过程当中,首先跨过的就是这一步。跨过了这一步,才有真正的修行的力量。没有跨过这一步就不行。就像白日做梦一样。你那个梦境当中,完全是你捏造的——你捏造了父母,所有的一切,感觉、熟悉,全是你捏造的;你用捏造的这种方式来安慰自己——当他们不符合我的捏造的时候,我开始生气。所以说众生很颠倒。这太可怕了。


对父母的真诚心,就是面对他们的时候

不欺骗他们


那么,同样,什么叫真诚心呢?真诚心就是你面对他们的时候不想骗他。面对父母的时候,我不想骗他。只要你想骗他、糊弄他、应付他,那就完了。你先不要说你在做什么改善,这本身就是换汤不换药的轮回。所以说要去接受,我的父母的基础是这样,他会不认同我的生活。我知道,在世俗上来说,我让你们失望了。可在我的内心当中,对于佛法的信心,对于佛法的这种修行,我又分明很清晰,我要走这条路。可是我现在不能够拿出成果来证明给你们看。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不爱你们,并不意味着我放弃了对你们真正的责任。这不就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吗?但如果你要在这个窘境当中给自己编造很多东西来避免这个窘境,那就不是一回事了。

我知道了你们的期待,我愿意带着你们的那个期待、带着你们的那种寄托、带着你那种迷茫的眼神来看着我。非常感恩你抚育我,也非常感恩你那迷茫的眼神。为什么呢?因为我要记住它。我的心中也是如此迷茫。我要推翻这种迷茫,以至于让你们以后永远不迷茫。佛陀当时就是这样做的。佛陀为什么出家?就是记住了他们,我要替众生去找真相。我不要让众生再沉迷于轮回的痛苦当中。这就是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有很多的时候关键是态度、是动机,而不是行为。


在内心当中背负着父母的解脱,

我们默默地努力


没有关系,好好修行,我们这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一定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但遇到这样的问题,不是什么坏消息,反而是好消息。这是说,佛法的路引领我到这个地方去反思我的生命,我内在的这个世界观和业力的世界,我要看清楚它,真正的去解放它、解脱它。当我自己真的充满着证量,充满着智慧,充满着解脱的这种力量的时候,看清楚了这一切的时候,我最终有一天会回馈于他们。这就不是自我证明,是你找对了路。

就像顶果钦哲仁波切十三岁的时候,写的那篇诗。他去山上修行,他知道父母是慈爱的,可是呢,这不是我要的。我也知道这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所以短暂的这种相处,短暂的这种价值观的磨合,如果它会触动你和影响你,正要反思。就像如果你爱一个人,任何状态都不会打击到这种你爱他的力量、想法。轻易地会被打击,就说明你根本不爱他。你爱的是自己。因为你爱他,你会想方设法从他(她)的那个角度考虑。

比如说,如果我是你,我爱我的父母,像这种情况,我就会知道,作为一个孩子,我没有在身边来承侍你们,你们又把我抚育大,让我们读书学习,然后呢,我又没有在你们身边承侍你们,然后我的人生观和我的一些状态,和你们对我的这种期待感,在内心当中又落空。可能你们嘴上不说,不愿意给我压力,可在我的内心当中能够感受到,其实你们心中是有落差的,觉得我的孩子应该更有出息。

那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又会觉得在佛法修行的这条道路上,虽然我走上去了,但是心法相合的这个地方还是有一定差距,我心里面其实没有完全有底,我是在一点一点的锻炼自己。那这个时候我再看到我的母亲的时候,我会怎么想?就是坦诚一点,我能做多少做多少。我不能指望我在一次见到你的时候能够给你什么好印象。我觉得我只能在内心当中背负着你们的解脱,我默默地努力。我在没有达成我解脱的这个目标之前,我不轻言我做成了什么事情,我不轻言你需要认同我什么,即便是告诉你们我所做的事情是能利益你们的,我连这句话都不会说。为什么?因为那是假话。你想骗自己的时候,你不要骗你的母亲。你骗自己就够了,你还骗她干嘛呢?所以我不害怕这种沉重,我不害怕他们不认同我。我不害怕这一切。我只害怕的是,我没有更多的这种机会去掌握到真理,掌握到修行的方法,不能证悟,不能真正的救度他们。


相关推荐

与父母相处的智慧︱对母亲不认同怎么办?

与父母相处的智慧︱不算计父母,才能坦荡做人

与父母相处的智慧︱如何面对父母亲对兄弟姊妹的偏爱

与父母相处的智慧︱当你认为是父母伤害了你,其实是你自己伤害了你


敬请关注

虚空法藏近期推出的“与父母相处的智慧”、“职场智慧”等系列开示文章。


【说明】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邮箱:xukongfazang@163.com




【圆明·全球反堕胎联盟功德藏】是圆明文化传播集团旗下利生事业之一,全球反堕胎联盟功德藏:以诸佛菩萨慈悲愿力,帮助救助一切即将堕胎的家庭,和已经被堕胎的胎儿。

       圆明·全球反堕胎联盟功德藏 

   圆明.全球反堕胎联盟功

   反堕胎,让我们一起行动!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击【阅读全文】参与“千万人签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