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命的必修课】有关死亡的真相(六)—— 临终准备

2017-04-08 圆明全球虚空法藏流通中心


巴楚仁波切是西藏一位伟大的上师,他的一生充满神秘的故事,使佛法变得鲜活。新年时,巴楚仁波切不像别人那样互相祝福「新年快乐」,却常常哭泣。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哭,他说,又过了一年,许多人却依然毫无准备地更加接近死亡。

——《西藏生死书》



佛法揭示了生命周而复始的真相,使我们可以不再局限于谋划此生,使我们的世界观变得更为长远,我们不再被动地等待死亡,而是在此生就可以为死亡和来世做更多打算。在重要的转换——死亡来临之时,有两件重要的决定因素:一是生前的所作所为;二是死亡那一刻的心理状态。


   临近死亡时的心是转生来世最近的「因」,无论此一生中有何善恶,临死时所发生的事对心的影响特别有力。纵使我们生前造了许多恶业,若在死亡之时,心灵能有真正彻底的改变,将对来世有决定性的影响,能改造我们的业,因为死亡那一刻是净化业的绝佳时机。


临终准备


心四处游荡,没想到死之将至,

做这些没有意义的活动,

现在空手而回,将是混乱不堪;

你需要认知修行教法的重要,

因此,为什么此刻不开始修行智慧之道呢?

——《中阴闻教得度》


第一 克服对死亡的恐惧



无论如何,对于没有在终极问题上有清晰世界观的人,是很难避免死亡时的恐惧的。即使有些人以为自己不会恐惧,其实这是一个很虚妄的情绪,只是因为他骨子里认为死亡离自己还有距离,所以感觉不到恐惧。真正面对的时候,又是完全另外一回事了。


如果我们更多了解佛法,就会知道,人们那么难以面对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无常、轮回等世界真相的无知。


一方面,我们总认为改变等同于失去和痛苦。只要一有改变,就想尽办法麻痹自己不去接受,恐惧改变和失去。但其实如果我们真正坦荡地接受无常,就发现无常也并不是那么令人不愉快。反而是一味逃避、抵触,让我们变得脆弱不堪、徒增烦恼。如果在生前,我们接受了无常的世界观时,我们就不会那么紧紧地抓取现在手中的一切,心会更变得更为开放和平静。


另一方面,当我们了解轮回的真相时,我们就不会那么短视地看待今生的生命。就如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在26岁了解了轮回的观念时,他说:「当我了解轮回时……时间不再有限。我不再是时间的奴隶……我要把长远的生命观带给我的宁静与别人分享。」


第二 放下对此生的一切执着



在汉民族,由于绝大部分人的断见——即认为人死如灯灭,导致现世哲学的流行,我们对今生所有的精神与物质的拥有,有着特别深的执着。


如何克服执著?只有了悟它无常性: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有积必有尽;有起必有落;有盈必有亏。世间的万事万物,不论是山川大地、环境中的任何事物与现象,还是我们的身体、思想、心理反应……都是在不断的变动之中,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甚至包括所谓的原则、真理,也会随着时空的不同,而阶段性地有着差异。到了该改变的那一刻,应该放下的就要放下,不需执着。当我们死时,财产、亲人,什么也带不走,尤其是我们一向如此珍视、如此盲目依赖、如此想要永远保有的身体,也必将败坏。这种了悟可以让我们慢慢解脱它的掌握,如果再配合积累福德、禅修等方法,就会获得一种心灵真正放下的能力。


当我们的心没有那么多的攀缘、渴望和执著,我们自然获得安详的死亡过程,以及下一切更好的投生。


第三 积累善业与善愿



在死亡之时,一方面取决于我们生前的业力,如果是善业多的人,则我们的死亡会很容易得到安详;另一方面,如果在临终时,我们努力营造良善的心境,就可以增强及激发善业,而在下一世获得投生善道和快乐的因。


善的业力就是不伤害其他众生,并且具有爱与慈悲的愿望和能力。临终时的任何念头,都对死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临终时的愿力非常有用,所以应当尽量发善愿。对任何人、任何事,对整个社会,都不要有仇恨、不要抱怨,把所有贪嗔痴的包袱全部放下,轻松上路,开始新的生命旅途。


在普遍有佛教信仰的西藏,曾发生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例子:当人们知道自己病入膏肓时,会布施所有的钱财,独自等待死亡来临。在那里,他们修习用慈悲心来承担他人痛苦的法门,令人惊异的是,后来他们却没死,反而痊愈回家了。


所以,善的力量不仅仅是利他,也是最大的利己。如同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女主角鲍西娅所言:“慈悲带来益处,它如同甘露从天而降,赐福于施予之人,也赐福于接受之下。”


当然,这种力量,我们在生前就应该培养。试想如果我们平生充满负面情绪,心灵总被愤怒、执著或害怕等情绪所占,就很难奢望在临终时能保持安详地死去。当我们知道生命不止这一生,最好就是提前为下一世投生做准备,那么在我们活着时,就应该尽力做一个良善之人,培养心灵的宁静和安详。


第四 生前的准备——禅修



在临终到死后的各种中阴阶段,心因为缺乏稳定性,所以很容易受到烦恼生起的影响。如同烦恼会在我们生前的状况下生起,也会在中阴身阶段生起。这些烦恼,诸如瞋、贪、焦虑等,由于死后的特殊情况,将会力量变得非常强大。为了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我们最好在这一世练习禅修,特别是修止。


禅修的作用在于完全打破了我们生活惯有的运作模式,与生活中紧紧抓取一切、追随各种目标、不断地自我奋斗不同。禅修是自由自在,毫无挂碍的境界,没有竞争、没有贪著、没有奋斗执取的焦虑、没有成就的渴望:这是个没有野心的境界,既不排斥也不接受,既不希望也不害怕。


普通人即使知道很多放下的道理,心还是难以平歇下来,这是因为那些道理仅仅是知识,并不是能力。但如果你在活着时练习禅修,你所获得的最大利益是:心得到控制,也得到自由。禅修产生心的稳定性,将对死后的投生中阴帮助极大,因为那时唯一的稳定力量来自心,不像生前可以靠身体来发挥稳定作用。


第五 临终的引发力



什么是临终的引发力?那就是我们应尽全力激起正面的情绪和神圣的感觉,如爱、慈悲和恭敬心。对自己这么说:「要来的死亡在我的生命中是一件很神圣的事。它与出生同样神圣。这是非常神圣的一刻,我要尽力不去浪费这宝贵的一刻。愿我仍可修行,并完全善用此即将来临的一个自然死亡的过程。愿我死时即能认出我的佛性,愿我死时即能认出并了悟心的广大无际,愿轮回中的一切众生能够获得解脱。」


即使是普通人,我们也可以发愿,对待世界和他人尽可能的好、尽可能的善、尽可能的慈悲、尽可能的虔敬。


如果你愿意,在你前方的虚空,祈请你所信仰的任何真理的化身化作灿烂的光。如果你信仰或亲近佛法,可以祈请你觉得亲近的佛或菩萨,比如汉文化中最有因缘的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相信他们就在那里。


愿力是无尽的,所以没有人会怪我们野心太大。同时,我们要有一个坚定而清楚的决心一直祈愿。这种广大、坚定的善愿将会照亮、穿透死亡与轮回的黑雾。

透过你的慈悲、加持和指导,

透过从你身上流出的光的力量:

愿我的一切恶业、烦恼、无明和业障

得以清净消除,

愿我死时安详美好,

透过我对死亡的超越,愿我得以利益一切众生。

全文终


往期回顾

【生命的必修课】有关死亡的真相(一)——为死亡而做准备

【生命的必修课】有关死亡的真相(二)——轮回的真相

【生命的必修课】有关死亡的真相(三)——死亡的过程

【生命的必修课】有关死亡的真相(四)——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六种中阴

【生命的必修课】有关死亡的真相(五)—— 投生的过程



【说明】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邮箱:xukongfazang@163.com




 点击 阅读全文参与【千万人签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