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十周年】《研究生法学》创刊三十载,感谢有您相伴!

研究生法学 研究生法学编辑部 2020-10-27
你不一定要点蓝字关注我的
《研究生法学》创刊三十周年庆
 天地之间,时间绽放,自一九八六年创刊以来,转眼之间,《研究生法学》已迎来她的第三十个生日。作为由中国政法大学主办,在校硕博士研究生编辑与刊行的法学学术期刊,历经三十年的积淀与传承,形成了以传播法学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塑造学术人才为己任的独立品格,逐渐成长为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为广泛影响力的学生自办刊物。历经四次改版,从一九八六年成立时的不定期刊,到一九九二年的一年三期刊、一九九五年的季度刊、二零零六年的双月刊,共计刊行一百二十六期。在刊物定位上,《研究生法学》以法学为主,兼容其他人文社科领域,具有特色的注释体例规范与三审制度。严苛的编辑选拔与培养,也造就了许多优秀的研法人,其中很多已成为学术界中坚力量,如马怀德、胡建淼、宋炉安、薛刚凌、肖建华、李居迁、吴宏耀等数十位知名学者。
      三十而立,在冬意初至的小月河畔,这块已和几代人共经风雨的学术争鸣地,如今已结满了累累硕果和几代研法人薪火相传的回忆。一九八六到二零一六,远不止是三十个仅有数学意义的数字,她代表着多少作者奋笔疾书、通宵达旦的学术耕耘;她代表着多少研法编辑悉心品鉴、精益求精的字斟句酌;她代表着多少读者满怀热情、从读者变成作者的亲身支持;当然,她同时也代表着师长们的默默付出和不吝赐教。如果把这三十年打碎,折算成分分秒秒,如果我们把回忆向前翻去,我们看到的,全是纪念。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研究生法学》得到了无数作者们的宝贵支持。他们中的许多人早已不是学生身份,但研法的故事里却始终会有他们书写的精彩一页。纸与墨的距离,早已超过了一行文字、一个段落、一篇文章,她是从宿舍到图书馆,是从白天到黑夜,是从放弃到坚持。正是作者们对学术的执着,才有了研法三十年谦虚求实却振聋发聩的学术争鸣。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研究生法学》背后,始终站着一群相似却又不同的编辑们。相似的是,他们秉持着专业的精神和负责的态度审查每期的稿件;不同的是,他们来自天南海北,南腔北调,不同的专业背景和学术方向让他们对“法学”二字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也兼顾了研法的多元与包容。正是每一代研法编辑们对稿件的严格把关,才有了研法三十年的品质如一。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研究生法学》也离不开广大读者的亲身支持。每期研法的纸墨香味都留存在读者的指尖,我们用油墨和思想维系着读者和作者,读者与编辑未曾谋面却令人向往的友谊,微信里的热情留言,宿舍楼下迅速拿空的刊物,都代表着读者对这本学生自办刊物的支持。正是读者们的守候,才有了研法三十年的砥砺前行。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们最不能忘记的,是师长们为《研究生法学》付出的心血。多少老师曾在课上向学生们推介研法,用言语和行动肯定研法的品质;多少老师曾在百忙之中与研法人恳谈,介绍自己学术生涯的心得与体会。正是师长们的关怀与爱护,才有了研法三十年的踏歌长行。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如今我们共同庆祝研法三十周岁的生日。未来的日子,我们还要共同走过。
因为研法的故事,未完待续。
研法·寄语

《研究生法学》走过的三十年中,感谢各位师长的关怀与帮助。值此之际,有幸得到诸位老师的真挚寄语。谆谆教诲,研法人定将拳拳服膺。

马怀德教授·寄语

编者按:马怀德教授曾任《研究生法学》的编辑,为研法的成长与进步,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易军教授·寄语
孔庆江教授·寄语
高家伟教授·寄语
王天华教授·寄语
杜闻教授·寄语
未来的日子,期待您的继续支持

点击查看:

《研究生法学》创刊30周年特刊-征稿启事

《研究生法学》写作要求和注释体例

《研究生法学》编辑部

  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公众号Graduate_Law_Review

往期关键词

征稿启事|注释体例|联系我们

责任编辑:蔡佳宏 余利均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研院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