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蜀道难》——通识核心课程“《西游记》导读”“西游故事”征稿赛获奖作品展示

复旦通识教育 复旦通识教育 2022-07-18

课程介绍


张怡微老师开设的“《西游记》导读”是复旦大学通识核心课程“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模块的课程。课程围绕《西游记》原典为核心,关注古代小说与传统文化之间的互动共生关系。通过对《西游记》的文本细读、分析与阐释,期待学生在领略小说文本魅力的基础上,体验中国传统神话与文化的审美特质,培养学生对于古典章回小说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字鉴赏能力。同时,作为通识课程,张怡微老师注重不断启发、扩展跨专业读者对于古代小说的进入方式,延展包括评点、续衍、跨文本改编等创意写作视域,让学习者参与到西游“符号-游戏”的大文本系统中,以阅读小说带动思考与创造,为经典增值。


编者按


上学期,“《西游记》导读”课程组织班内同学参与了“西游故事征稿赛“活动。本次比赛共有29位选修“《西游记》导读”的同学参赛,佳作频出,竞争激烈。其中,来自冀新玮、陆舒婷陈震乾同学的佳作获得了三等奖。


本期“课程风采”推送的是管理学院20级本科生陆舒婷同学的获奖作品《蜀道难》。




蜀道难

20级管理学院本科生陆淑婷



开元十八年,李白初入长安,历抵卿相,散尽千金,不得见天颜,穷愁潦倒于长安市井之中。十九年夏初,白离长安,暮秋至洛阳。开元二十一年,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日夜耕读,有求仙访道之意。一夕,饮大醉,忽梦故里蜀中仙,恍惊起而长嗟,作《蜀道难》,唱曰:“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携此篇再入世,从此不复忘报国,花甲之龄仍请缨杀敌。宝应元年,白醉中捞月溺亡,年六十又一。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题记

第一章 猿猱欲度愁攀援


1


花果山位于东海群岛之东极,傲来洲岛之上,四面环海。山顶面东,坐于其上,就能看到远处万顷碧波,汹涌澎湃。东海的尽头,就是汤谷,日月升起的起点,因此此处的日出也是极美的。


倘若清源问起石头花果山如何,石头就会这样回答他,花果山是座好山。


这里漫山遍野茂密生长着各种果树,沉甸甸的果子就压在枝头,丛林间还缀着各色小花。还有潺潺小溪、涓涓细泉从茂林中四处蜿蜒,穿行而过,随手鞠起一捧饮下,就觉入口甘甜清冽。


其实花果山本身和别的山也无二般,甚至连这座山的名字也是清源刚刚告诉石头的,但石头确是真心觉得花果山是座好山。因为石头就生于这片山林,石头只见过这一座山。花果山是石头的家,自然是世上最好的山。石头最爱吃的,也是花果山的大桃。


哦,石头不是一块真正的石头。牠确实是石头里蹦出来的,但石头不是石头,石头是只猴子。


2


石头虽说是只猴,忽略牠满身满脸又厚又长、细软蓬松的猴毛外,模样其实俊俏得很。第一眼瞧过去,凡人恐怕是会被吓住。但要仔细打量牠,就会被那双炯炯有神,轻巧灵动的眼睛吸引住。牠的眼窝很深,乌黑的眼珠子似是最名贵的御供黑曜石雕琢而成,滴溜溜地转,便有熠熠光华流转其间,亮得惊人,世间无限火光、风雨雷电都包藏其中。


心气眼界高如清源,也要暗赞一声。事实上,清源可以说正是为石头这双眼睛而来。


当然,清源不是猴。清源是人。


石头遇到清源那天,晴空万里无云。


3


其实有没有云都没关系。


那日,石头刚从石头里蹦出来,世上一切对牠来说都是新鲜的,在花果山密林山涧间奔走欢呼,扯着根藤蔓就能荡上天。牠做了一万年的石头,一朝感应成灵,应运而生,终于能动,能爬,能走,能跑能跳,开口有声,第一次用耳听闻婉转莺啼,第一次用鼻嗅到馥郁花香,第一次感到风从牠的脸上、身上游过,第一次用眼观世。牠如饕餮般贪婪地汲取这一切,牠攀上山顶,爬上最高的那棵树,想去看得更多、更远。不知不觉间目运两道金光,射冲云霄苍穹,直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眼见有金光焰焰直冲凌霄宝殿。


影影绰绰间,石头看到了伫立于青天之上,白玉铺就、金银堆砌的十二楼五城,飞檐画壁、金碧辉煌的天宫宝殿。但很快,牠被一只画眉鸟吸引去了注意力。小鸟站在桃树的枝头,一口一口啄食着一只饱满水灵的山桃。桃皮已被啄开,露出内里汁水饱满、白里透红,晶莹的粉肉。


于是石头跳下了树,也一蹦一蹦去捞果子吃,啃得满脸汁水,又跑去溪边饮水。


玉皇大帝低眉垂下眼,哂然一笑,对着殿下静候发落的众仙道:“随牠去吧。”


4


清源自然也瞧见了那道要冲破天的金光。他那日驾云正路过东海地界,见此光知必有神异现世,便按落云头一看究竟。他落在花果山那枚被破开的补天石旁,正开了眼去看。


只见那山间,一道身影正与山雀一同上下攀援,或追着扑打那花蝴蝶,有时停下身理理毛,嬉笑逗弄间,好不快活!阳光透过枝叶斑驳洒落一地,流在牠身上,随着牠呼吸跳跃间上下浮动。牠不会言语,只有呼号怪叫顺着风远播入清源耳中,但那声音中满满透着快乐,那是生灵万物原初时如出一辙、最单纯最赤裸裸的快乐。


5


这时,石头也似有所感一般,回头瞧见了他,于是反身一躬,猛地折荡回来。


牠目力好,远远就看见了山顶上立着的那道人影。定睛一瞧,是一个穿了一身月白蜀锦,上用金线织就祥云流水金蛟宝纹的青年小郎君,目光灼灼,正盯着牠。


待跑到清源面前,石头停了下来,问道:“你是谁?” 石头今日才刚刚诞出灵识,还没见过人。但觉得这人负手立于山巅之上,长身玉立,风将他的白袍吹得猎猎作响,有十分好看。


清源看着石头一路爬跑上来,也已将牠看了个分明了。


他面色温和,拱手作了一揖,道:“小道乃南赡部洲巫咸山云梦泽散修,道号清源,今日路过此地。”


于是石头面露疑惑:“南赡部洲是个甚么东西?”


6


石头虽是天地孕育千万年的灵物,却非事事生而知之。


清源其实不是爱多话的性子,今日却格外有耐性,从开天辟地讲起,向这石猴一一道来这世间种种来历。


石头又问他:“你说你叫清源,那我叫什么?”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了。清源的名字是师父取的,以“正本清源”为意。这石猴却生来就无父无母,举目无亲的,难道要叫那块补天石给牠取名?


所幸石头一听,眼珠一转,道:“龙生龙,凤生凤,我既然是石头生的,那我叫‘石头’不就成了!”说罢便招呼清源和牠一同去吃果子,见拉不动清源也不恼,笑嘻嘻转身就又窜入山林间。


清源瞧牠一副无知无性、无嗔无恼的模样,笑道:“石头倒是个好名字。”


7


清源是石头第一个朋友。


话虽这么说,清源却从不和石头厮混在一处,他只盘腿静坐在花果山那山顶上,白日里就是闭目沉思,晚上睁开眼,遥遥望向那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缓缓升起来的那轮月亮。他坐着不动,一坐就是一个月。


这个月里的白天石头四处跑得没影,到了晚上牠就会去山顶看看牠的朋友。


天上月,清、冷,又遥远,月光却落在在清源身上。夜晚的花果山是个安静的地方。静到只有秋蝉鸣叫的声音,只有溪水流淌的声音,只有风吹起黑发的声音,只有月光轻轻落地的声音。清源穿着一身有些单薄的白衣,坐在山崖上,背挺如劲松,叫那月光一照,亮得几乎在发光,在夜色下遥遥望去,又像是坠落人间的太阴星。


清源不怎么开口,但只要他不赶猴,石头一人对着他自言自语竟也乐得个自在。牠有时学着清源的样子盘腿坐下,也去看天上那月亮。看得困倦了,就地一躺,一晚上就在这幕天席地间过去了。

到了第二天,石头爬起来动动头踢踢脚,就又溜达下山去了。


8


石头其实不懂清源为什么要看月亮。


牠只是觉得他看起来太孤独了。


石头陪清源坐了一个月,从一个月圆看到下一个月圆。清源走后,石头也留下了看月亮的习惯。就在深夜时分,花果山顶,石头会悄悄离开水帘洞,坐在那裂成了几块的补天石边,看每夜的东升西落、一轮又一轮的阴晴圆缺,一直到东方泛出鱼肚白才回到洞中卧下。


9


最后一天晚上,清源站了起来,对石头说:“你该去找你的同伴。我该回去了。”


石头在白天认识了许多猴,玩闹在一处,嘻嘻哈哈好不快活。牠也渐渐觉出了自己与清源的不同——石头是猴,清源是人。但清源是牠第一个见到、第一个同牠对话的人。清源路过此地,教了牠许多,牠还有了个名字。石头看清源第一眼就觉得亲切,现在听他要走,连忙问他:“你还会再来吗?”


“清源多谢石头这三十日的陪伴。”清源开口,也是道谢。他嘴角含笑,他的双眼不看月,看着石头,却与天上的月如出一辙的清冷忧伤。“花果山的月色很美,清源日后得空,一定再来拜访。”又向石头深深一揖,便驾云离开了。


远处有拍岸涛声,月光下,大海是晃动的黑色琉璃碎片。清源的背影飘然离去,似谪仙人奔月。


待到那背影快看不见了,石头突然想了什么,急急朝清源高叫道:“清源,我们是朋友了吗?”


也不知清源听见了没,石头心想,如果是朋友的话,就一定会再见。


以后牠也要学会腾云驾雾。


10


花果山上有一处瀑布飞泉,从山顶直下山脚,溅起千尺白浪,直通大海之波。众猴纷纷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只是山岩陡峭湿滑,难以攀援飞度。于是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石头自丛杂中蹦出来,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进去才得知,此番别有洞天福地,为花果山水帘洞是也。


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第二章 问君西游何时还


1


杨戬最后一次见孙悟空,是在祭赛国乱石山地界。

那日,他带着梅山六兄弟与哮天犬、扑天鹰押了妖去往西昆仑,正要回灌江,路上却听有人高喊:“真君,且慢车驾,有齐天大圣请见哩。”


“齐天大圣”这四个字敲得他心头一跳,他下了云,一看来人却是猪八戒。


孙悟空不好直接见他,就托了猪八戒递话。原来是祭赛国佛宝舍利,被那碧波潭万圣龙宫的驸马九头虫偷去了潭底,孙悟空不便下水,打死了老龙王后正与猪八戒商议着,就见了他们人等。


杨戬有几百年未见过孙悟空了,不想在此遇上,一时竟有些无措。


他很快反应过来,也嘱梅山六圣将孙悟空请了过来,心里却想起了五百年前花果山上烧红了半边天的那把火,与那次酩酊大醉。


2


自清源那日告别石头后,他就多有留意花果山的消息。他听说自他离开不久后,石头就做了美猴王。初遇时他观石头绝非凡物,定是要叫三界都抖一抖的主。不想牠如今做了个猴子王。


他又回忆起石头和群猴在山间乱窜呼叫的样子,倒觉得也不错。


一直到石头离开花果山,清源只去看过牠一次。


其实这么说也不准确。清源那夜本不是要去看石头的。


他收到了一封来自天庭、很恼人的信。当然,对清源来说,天庭来信本就身就很恼人,只是心中的内容更是令他烦躁。


于是他将信一扔,推门就驾云而去。他没有在想任何事,只是朝月亮的方向飞,任凭风呼啸着穿过他。此时他眼中只剩下月,耳边只剩下风。也不知多久过去,他的心终于慢慢平复了下来。


他按下云头一看,竟又飞到了东海傲来洲。摇摇头,清源想起案上未批的文书,正要回去,却看到了独自坐在花果山山顶上的石头。


四目相接的刹那,清源又改变了主意。


他想,石头和从前看起来不大一样了,不知从哪找了树皮枝叶编了一身草裙,只身坐在山崖上望月,伶仃的背影竟有了几分忧愁的味道。


清源向山顶飞去,石头却“噌”地一下从地上跳了起来,嚷嚷道:“还真是你!我还当是看花眼哩!”等清源落地,还没理过衣袍,石头就凑上来一把扯住了他的袖子,一双眼瞪得如铜铃,插着腰叠声指责他:“好你个清源!这么久也不知道来花果山看看,忒不仗义了!”然后就如倒豆一般把这几年来发生的事说与他听,讲起小猴的糗事又忍不住哈哈笑起来,提到水帘洞就想把人往山下拽,好好炫耀一番美猴王的洞天福地。


现在又像原来那块石头了,清源暗想。


3


清源突然看到一边的地上放着个包袱,奇道:“你竟然要离开花果山?”


石头安静了下来,低下头看那包袱。


有一会儿,他说:“老猴儿死了。”


清源没有料到是这样,他看着石头,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知道花果山有只特别老的猴,他还见过那只老猴教石头凿开吃剩下的桃核,挖出核仁来吃。石头力气大,会砸却没那个耐性挖,随手一扔就又跑了,出去溜达一圈,抱回来满怀熟透了的山桃给老猴,老猴就会将一小一捧细碎的桃仁给石头吃。清源知道石头其实爱吃脆桃。


石头说:“我才知道,原来猴子会死,原来我们都会死。”


石头说:“我不想死。我想要长长久久地在这世上活。”


他又抬头看向了月亮。月亮里的仙女就不会死,我也想像她那样,他说,语气又轻快起来,所以我要去找不死药啦。他又看向清源,说,我明天就要走了,还好你今天来,要是明晚来可就找不着我了。


清源问石头:“你就不怕找不到?”


“肯定找得到。而且我还要找很多回来。要让猴儿们都有一颗、给你也带一颗!”


清源看得分明,他说这话时,带着石头的顽痴,看着月时,眼里有了人的忧惧贪嗔。


于是清源让石头往西走,去西牛贺洲,去西昆仑,去求长生不老之术。


“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


“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


东方拂晓,清源站在岸上,看着石头孤身一人坐上木筏,随着海浪向远处飘去,直到化作一个小点,消失在茫茫沧浪之间。


4


石头说老猴死了的时候,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清源三岁那年就没了父亲。他几乎记不起父亲的模样,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以为自己生下就无父无母。直到八岁时的一天,他在庭院的芙蕖池边与金鲤玩耍,却听见了舅母的小厮与丫鬟在廊亭里的窃窃私语。


他慢慢记起三岁时的那个新年。父亲将他举上肩头,右手再牵上母亲,一家三口一同去看正月里云梦泽畔的灯会花市;那时,他身上裹的是母亲一针一线亲手缝出来的红袄。母亲穿着一条鹅黄色的流云纹绣裙,乌黑的云鬓之间只簪了一根样式很朴素的木钗,手里提着自己糊的一展莲花灯,面上是盈盈笑意。对他笑,对父亲笑,也会对过路的人微笑点头。她笑起来很美很美,整条街的人都要为她驻足停留。


他们往河上放了灯。三岁的清源许愿要一家人永永远远这样开心地在一起。他就看着那盏灯沿着河,和许多其他的灯一起慢慢漂远,星星火光流到天边,再到天上去,祈愿就能得到上天的祝福。


回家的路,本是母亲牵着他走的。但母亲望了一眼天,突然脸色惨白了起来,抱起他就往家里跑。母亲将他藏在家中供奉巫山神女云华的神龛里,她对他说:“我儿,千万不要出声。”


神龛的柜门被合上。四周一片漆黑,只有一条缝漏入了零星一线光。清源听见外面有很吵的声音,像金属摩擦相撞的声音,一个陌生而又威严的男声,父亲的祈求声,母亲的惊呼声,然后是嘶吼、哭喊……最后归于了平静。他贴在门缝上,拼命想看见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清源一直很听母亲的话,他一点声音都没有发出。但他真的很想很想看一看父亲,看一看母亲。他用力瞪大眼睛,瞪到眼睛发涩,眼泪都流了下来,眼前那道缝里的光都一阵一阵发花——在他几乎要晕过去时,他突然就能看见了。


世间一切物突然都变作无形,只剩下了气。他看到此刻外面有一道慢慢消散,几近透明的气,一道被金光束缚住的白气,两道如灼灼耀动的金色焰气,其中一道格外庞大刺目,似天地间有金气源源不断冲汇于此。


这时,那道金焰突然也“看”向了他。


他晕了过去。


再醒来时,他几乎什么都不记得了,所有的记忆都像笼了一层烟一般模糊而不真切。


有一个衣着雍容华贵,宝相端庄,满头珠钗点翠金步摇,发髻上别了镶八宝振翅金凤的慈眉善目的妇人正坐在他的床边,低声询问他感觉可还好。她自言是他的舅母。


他年幼失了父母,舅家见他可怜,便抱回去好生养将着。


清源到八岁时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也从未觉得有任何不对,直到听到那些言语,他才突然想起了那些记忆。他无法再在舅家住下去,便去求舅母。


清源在舅母面前跪下,磕了三个响头后,就在地长伏不起。


他说:“舅母、舅舅养育之恩小甥铭感五内,不敢忘怀。只是母亲仍日日夜夜在外受苦,我如何能安心?但求舅母允了小甥出门云游,拜师学艺,救出我那受苦的母亲。”


清源的舅母叹了一口气,去扶他,却仍不起,只好道:“孩儿啊,你且起来罢。你不过一个八岁的孩子,怎么外出云游?”


清源一动都没动,仍以头抵地,道:“求舅母成全。”


她见实在拗不过这孩子,最后只好答应了将清源送去西昆仑拜师。


清源自从八岁拜入师门,得赐了“清源”这个道号,一晃到今天已有千年,却再也没有回过舅家。


5


石头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了师,学会了那大品天仙决、地煞七十二般变化与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还得了“孙悟空”这样一个响当当的好名字,实在高兴得紧。他夜里就忍不住一个跟头翻去了南赡部洲巫咸山,想告诉清源俺老孙现在也是有名有姓的人了!


悟空很快就在巫咸山脉中找到了云梦泽,在旁边落下。云梦泽是一片巨大的湖泊,时值仲夏,南方正是闷热无风的时候,湖面几乎不见一丝波纹,平滑如一扇无暇的镜面,直将空中那圆月由一个映作两个。绕着那云梦泽转了好几圈,悟空实在不认路,着湖心的大月亮抓耳挠腮了一会儿,没找着清源,只好又回方寸山。


悟空本有些失落,但一想到这筋斗云这么方便,以后他想找清源翻个跟头就到了,倒也释怀了。“唉,清源这家伙,当初也不说清楚点他洞府到底在哪!”悟空一边埋怨道,一边踏着鞋就往榻上一卧,倒头就睡了。


只是后来,悟空又去了几次云梦泽,却一直到被赶出师门,都不曾找到清源。


6


清源最后一次见石头,是在四百年前。


那天,蜀相病逝五丈原的消息传入成都,全蜀地的百姓都在为这位一生为蜀国与蜀国百姓鞠躬尽瘁,中道崩殂于北伐路上的忠武侯痛哭流涕。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他多年不曾饮酒,但须要敬孔明一杯。


那晚他喝得酩酊大醉。于是他做了一百年来他一直想做的一件事。


清源去了西昆仑,取了开天神斧。


7


悟空见他来,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这山下压了一百年,饥餐铁丸,渴饮铜汁,大抵是饿出幻觉了。


这人驾云而来,还是初遇时一身白衣,看起来却狼狈得很,衣袍凌乱也顾不上理,大步就向他走来。走近了却又停了脚,犹犹豫豫不敢上前,只看向他。


两人都没有说话。


清源是一时不知说什么,踌躇了一番才开口,竟有几分近乡情怯的意思:“你……可还好?”说完又觉这话不妙,只好住口。


原来不是幻觉啊。


他怒极而笑,笑得癫狂,全身被压在山下动弹不得,于是一边笑一边以头抢地。他只差点咬碎一口银牙才将几个字一点一点挤出来:“你、倒、敢、来?” 清源见他这番作态,心中更痛,说:“我是来救你出去的。”

他心中怒火更起,啐了一口,张口就骂:“你这厮好生不要脸,恨俺老孙当年识人不清受你蒙骗那许多年,现在又来跟我装什么好人?”他讥诮地看着他,眼中满是怒火与不屑:“你来救我,怎么,现在是要反天了不成?难不成还要与俺老孙一道去二闹天宫?”


孔明公都五次北伐中原,他如何就不能和齐天大圣二闹天宫了?


“你来救我出去?我被压在这山下,难道不正是因为你,二郎显圣真君?”


8


清源取出了那把开天神斧。开天神斧是盘古开天辟地时所用神兵,甫一现世,天地山川都在震动共鸣。自盘古去世化作万物后,开天神斧就被西昆仑小心保存了起来,唯一一次现世就是千年前二郎神斧劈桃山,救出因思凡被玉皇大帝镇压的母亲。


他沉声道:“我来救你出去。”说罢扬起手竟然就要往下劈。


悟空从他取出开天神斧时就已愣住了,见他不管不顾真的动起手来连忙大喊:“杨戬!你住手!” 如来当日见一座五行山压不住他,写下了六字真言压帖贴在了那五行山上,便是将山与他与地紧紧连做一处,只有取经人才可揭下。开天斧就是劈开了山,他也不见得出的来。


清源第一次听石头这样喊他。


其实很久没有人用这个名字叫他了。舅母唤他“二郎”,师父与石头都叫他“清源”,梅山兄弟敬他“二爷”,川蜀百姓都称他“真君老爷”。


幼时只有母亲生气时才会这样叫他大名。还有封神之战、斧劈桃山后他去质问师父玉鼎真人,愤呈天道之不义时,师父也这样喊他。


杨戬。


一字一顿,声音冰冷又似带叹息。


孙悟空又开口说:“你这又是何必呢?一百年前你拦在我面前时不反,如今更反不得啦。”


9


杨戬忽然从酒醉中清醒过来了几分。又好像更醉了。


他有千言万语想说给石头听,他想说花果山不是他要烧,是梅山兄弟领了旨自作主张;金刚琢也是老君见他们斗得难舍难分,一时起意出手助他。


只是石头那双月光下雪亮的眼盯着他,好像什么都看得一清二楚了,竟比他的天眼还要让人心惊。被那双眼一看,他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是了,那年他半推半就,不能下决心,却早已有抉择了。


什么“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什么“听调不听宣”,到头来不过一场笑话。


孙悟空看着他,突然流下泪来。


他活到现在六百岁,也就哭了三次。第一次,老猴死的时候,他掉了泪。第二次,是那把火在花果山烧起来的时候。他悟性高,脑子灵得很。在天庭被欺只是不知,所以不懂。今日见杨戬此番作态,又有先前在天时听来的那些有关二郎小圣的闲言碎语,明白了他那些隐衷。


其实杨戬没什么好怪的,难道怪他武艺高强?所以被人当枪使?没有他杨戬,照样要有别人来。没有别人,玉帝还是要他守蟠桃园,如来还是要和他做赌。


他翻不出那座五指山。


他恨清源,也恨自己当初是块石头,看不透。


压了一百年,石头都会耐下性子思考了。再压四百年,石头恐怕也要压平了。


他说:“清源,就此别过,以后莫再见了。”


清源和石头,到头来都像一场笑话。


10


离开五行山后,杨戬去了母亲的故里,云梦泽。


云梦泽已不再是当年那片烟波浩渺,千里如镜的大湖了。


泥沙千年沉积,云梦大泽先被一分为二,又渐渐碎成更小星星点点的湖泊。每个湖面上都映出一个小小的月,有成百上千个月影,也像一个月碎作了千百块。


杨戬回了灌江,再也没去过五行山。


四百年后,取经人来到五行山,揭下了那字帖,救下了孙悟空。


今幸皈依从释教,扶持长老向西游。


第三章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


见了面,孙悟空平静向他见了一礼:“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须之报。今因路遇祭赛国,搭救僧灾,在此擒妖索宝。偶见兄长车驾,大胆请留一助,未审兄长自何而来,肯见爱否。”


杨戬静默片刻,抱拳笑道:“我因闲暇无事,同众兄弟采猎而回,幸蒙大圣不弃留会,足感故旧之情。若命挟力降妖,敢不如命!”


于是二人并肩同行,像从未有过嫌隙一般。


2


九头虫被哮天犬咬伤了一头,窜逃而去。杨戬正欲再追,却被孙悟空拦下了。


孙悟空问他:“你为什么不看月亮了?”


杨戬愣住了。他其实五百年前就不看月了。


一阵长久的沉默,他垂下了头,道:“不赶那九头虫,倒也罢了,只是遗这种类在世,必为后人之害。”


孙悟空却紧盯着他,又问了一遍:“你为什么不看月亮了?”


在他们的头上,是万里无云的星夜,与那轮巨大的明月。


他只需要抬头,他就能看到那月亮。


3


杨戬为什么不看月亮了?这是个好问题。


只是还有个问题,杨戬为什么要看月?


4


那年,他与孙悟空对阵花果山前。


只见清源站在一众天兵天将之前,不穿白衣,批了一身亮银飞甲,头戴三山飞凤帽,系着一领淡鹅黄,腰间挎着金弓银弹,手执一把三尖两刃枪。他看向他,神色是从未有过的肃穆冷峻,眉峰寒利,立于云端,如出鞘宝剑。原来他不是翩翩浊世佳公子,却是披挂上阵的英武少年将军。

本来要出口的一声“清源”被悟空咽了回去。他听见旁人称他是什么“昭惠灵王二郎显圣真君”。二郎真君……他原来是玉帝那亲生外甥,想来他们是一家人,俺老孙倒从头到尾是个外人了。他冷笑着想到天庭辱他种种往事。


孙悟空心里恼得很,也不愿像怨妇般跳脚,于是拿金箍棒毫不客气一指二郎神,张嘴就来:“我记得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


这就实在戳到杨戬痛处了。


他绷着一张脸本不欲叫众仙看出端倪,心却在犹豫着要放水,闻言如遭当头一棒,不禁大怒道:“休得无礼!”


寒光一闪,高举起三尖两刃刀就直直向悟空劈去。悟空侧身躲过,疾举金箍棒,劈手相还。两道身形如游龙般迅捷纠缠在一起,斗在一处,旁人几乎只能看见个残影。


两人心中都有火气,刀棍“铛铛”相撞间擦出阵阵电石火花,使出了十分真本事,不可不谓酣畅淋漓。


5


杨戬很小就开始看月亮。


杨戬一直在天宫被王母抚养长大,八岁的时候得知了真相,与玉帝间堪称杀父血仇,实在不能在天庭待下去。王母就只好把他送去了昆仑,拜入了玉鼎真人门下。


那时他思念母亲时就要看月亮。


等到十八岁学成之后,师父玉鼎真人命他下山去参加封神浩劫,历完劫方可出师,将西昆仑的开天斧交予杨戬劈山救母。


杨戬为人机敏,武艺也高超,堪称西岐战神,他自己却越战越茫然。封神结束后,他已然明白封神不过是玉帝一手安排,收编地上散仙,归拢权力、传播信仰的手段罢了。


他看向天上静静的月亮,希望能得到一个解答,心里也知此时已无力回天,只有救母一事尚可追。


他回昆仑取了开天神斧,劈山救母,与几十年未见的母亲相拥而泣。一切顺利得不真实。 


直到玉帝来了,带走了云华仙女,金口玉言赦了她的罪,让她“还居瑶池”,还要封他做川主。当年玉帝派下云华助大禹治水,本就是想得川楚百姓信仰香火,只是没料到有思凡这一着罢了。


以杨戬的傲气不可能受封上天,但此番被玉帝拿捏住母亲,且到底幼时受舅舅家里养育之恩不假,而他惟一的出路就是回灌江口,做个“听调不听宣”的小地仙。他自小被母亲教导,被师傅教导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他心中有仁有义,就根本反不了天。


他拜别母亲,一腔愤恨无处施展,只有深深的无奈。他只能看月亮,让月光抚平他心中的苦。


于是回了灌江。蜀地百姓深受水患之苦,民不聊生。他心中不忍,出手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擒妖龙斩恶蛟,匡助李冰父子修成了那千古一堰——都江堰。川蜀从此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蜀地百姓感念他的恩情,视他为川蜀百姓的守护神,为他修庙立碑,尊他为“川主帝君”。


他的香火传遍蜀地,玉帝此时也赐下玉旨,敕封昭惠灵王二郎显圣真君,清源妙道真君惠民仁圣川蜀大帝。可不正合了祂心意。


他看着月亮。他心里有一把火在烧。


他追着月去了东海,机缘巧合认识了石猴,用天眼看了他来历去向,知又是一滩浑水,本不愿再涉入其中。只是石头无忧无虑、无知无觉的快乐实在动人,他心里向往,便在此间停留了一个月。直到梅山兄弟传来蜀地妖魔讯息,他离开了这片净土。


再见时,石头竟然也会看月亮,石头竟然也有了贪嗔痴。原来就算天生灵物在这世间,走上一遭便也要有人的烦恼忧愁。


于是他指点石头去西牛贺洲,是顺天而为,是想看这颗石头的果。


6


只是没料到他会亲自对上他,更没料到之后梅山兄弟火烧花果山、老君扔下的金刚琢罢了。


果真没有吗?


恐怕也不是。


观音送来玉帝旨意时,他挣扎过,他甚至想一把掀了这玉旨,干脆和孙悟空一道反天。


但他没有。和千年前一样,他现在还背负了蜀地万千百姓。他不可能反天了。


他眼见孙悟空被抓,然后被送入八卦炉炼了七七四十九天。这四十九天他每个晚上都要往天上望。他不开天眼,天上就只能看到月亮。


却等来了如来佛祖亲自镇压妖猴于五行山下的消息。


于是他就不看月亮了。


7


最后杨戬勉强挂起笑脸,两人说了几句场面话,就此别过。


那天夜里回去,杨戬做了个梦。


梦里孙悟空突然捉起杨戬的一只手,摊开朝上,让杨戬去看。


月光下,杨戬看到自己的手泛着淡淡白光。


他五百年不望月,月光却从来没有在他身上漏过分毫。


那捧月光,似流水一般潺潺淌过他的指间,他不需去用力抓握,也没人抓得住那月光,但现在月光却就在他的手心里盈动。


梦里悟空问他,你望月,或不望,你的月究竟是什么?


8


他惊醒。


他忽然听见了歌舞声,鼓声,铜铃声,马蹄声,风声,祷告声。他看见很多很多的百姓齐齐聚到了灌口二郎庙前。


他们有的穿着祭祀的玄色礼服大氅,旗帜舞得虎虎生风;有的赤膊短打立于浅滩上,随着鼓点的节奏踏水而舞,再搬来几个木筏砍断,放入江中——原是在模仿当年他助李冰修堰的情状。


他听见百姓对川蜀天府之国的赞美与自豪,对丰收的感激。他听见他们用幸福快乐、平和的声音提起自己的生活,他听见他们对明年的期许,对后年的期许,对往后余生的期许。他听见他们高呼起“川主大帝”,“二郎显圣真君老爷”。他们呼喊的是他,是川蜀百姓的守护神,与其他一切身份无关。


他的月就在此地。


他的月不冷,有情理有仁义。


他的月是蜀中月。


9


祭赛国一别后,孙悟空与取经众人继续西行。


直到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他在西天灵山受封了大职南无斗战胜佛,即日功完,高登莲座,乃是成正果。


孙悟空成佛了。他其实早已成佛了。


佛,乃觉悟者。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他留在了灵山。


杨戬还在行路,仍在求道。


大道如青天,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完)




获奖评语


张怡微老师点评:结合了《封神演义》部分设定,为杨戬和孙悟空的友谊重新作传,是百回本《西游记》中较为重要的情节补白。小说改编的文学性较强。

陈特老师点评:结构宏大,文笔细腻,具有很强的拓展空间。

许蔚老师点评:故事穿插尚有趣,整体构思可读。




欢迎关注通识核心课程“《西游记》导读”!



排版:俞   亮

供稿:“《西游记》导读”教学团队

审核:沈   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