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是对的,要明白爱的是什么 | 海读沙龙《想象的共同体》读书会感悟
【作者:郭潇,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PENN)南亚研究硕士,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TAU)考古学硕士,中国传媒大学印地语本科。曾经在印度学习生活一年,两度造访印度,足迹遍布印度全国。2015年10月回国加入乐视成为互联网产品经理。 】
继上半年《人类简史》的分享之后,北航法学院丁海俊教授再次应海读沙龙之邀,在欧美同学会为我们讲解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来自留美、意大利、拉美、留法等等学长9月11日下午,会聚一堂,参加交流。
这本书我在读研期间较为认真地读过,但是很多理解比较表面,这次虽然囿于时间和形式,并没有展开学术上的探讨,丁老师还是做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梳理和深入浅出的引导,加上大家多角度的切入,使我对这本书的内容产生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对一本书进行概括和重述,就已不易,能够用自己的认识加以提炼,含英咀华,更见功力。丁老师首先用本书的模型回归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抽出3个想象的构建:金钱,帝国与宗教,随后干脆地之处本书的要点,从而加在想象建构的第四层——民族。金钱“正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统”,帝国“是一种政治秩序”,宗教是“一种人类规范及价值观的系统,建立在超人类的秩序之上”,那什么是“民族”?
吴叡人在汉译本序言中就指出了我们“民族”(ethnical group)的概念和本书使用的“民族”(nation)的不同。前者多遵循斯大林对民族的定义——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1929);后者“指涉的是一些理想化的‘人民全体’或‘公民全体’的概念”。
丁海俊老师敏锐地指出这二者的之共性在于历史性与文化性,而其区别在于政治性。本书将“民族”定义为“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因而本书所讲“民族”的政治性是及其鲜明而重要的特色。为了进一步厘清这两个“民族”的概念区分,丁老师举了“中国人”与“华人”的例子作为说明。“中国人”是一种政治性的界定,“华人”则偏重于历史性与文化性。
丁海俊老师指出,第二章是本书的精髓。民族主义的文化根源是死亡与不朽,对死亡与不朽的追问,行成对赫拉利所言的帝国的想象。民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等相比,更与宗教的想象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小说与报纸提供了民族想象的技术手段。报纸发行的范围,是关于民族的想象形成一个物质载体。时历上的一致性会变得很广泛。语言等媒介对于民族共同体的想象居功至伟,在现代社会习惯了各种现代媒介的我们,在理解民族主义产生之文化根源的时候,打破现代的魔咒,去想象媒介发展在民族共同体构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丁老师从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两个方面综合概括了第三章的内容,这里所谓消极即非主动寻求,主要是包括拉丁文的神秘化方言行成,宗教改革和行政方言的偶然发展;积极因素指得是印刷资本主义,其内涵是:
生产关系,与马克思的理论不同。
传播技术,技术有中立性,而选和不选具有政治性。
人类语言宿命的多样性
丁老师对第四章其实关键的只有一句话来概括,美国的独立就是“一圈“罪犯”干的事儿”。这一评论大胆而准确,看来也无需多做解释。经济利益+自由主义+启蒙运动,形成了欧裔移民的新想象。
丁老师的分享激发了大家都思考,在交流中又将书延展到了很多重要的议题。可惜时间有限,只能浅尝辄止,然而各路大神的点评和分享还是让人眼界大开,颇有裨益。大餐赞,饭后甜点也不虚。
最后,结合到我们的实际中,丁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个《边城》式的结尾:“爱国是对的,反对也是对的”,边城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无着的想象,而丁老师则提供了有根的思考:“爱国是对的,但是,你需要明白你爱的是什么;反对也是对的,但是,你需要知道你所反对的是什么,为什么。”
【海读沙龙是欧美同学会学长们发起,历经24场读书会,16场主题沙龙,36场“相约星期三”线上分享(临时微信群),5场电影观享会,以及不定期诗歌会、博物馆参观和户外郊游等等,期待您的加入,一起分享、学习、成长!】
欢迎来QQ群392226001加入海读大家庭 投稿或参与线上交流
欢迎点击标题下蓝色字体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查询以往分享!
NO1 | 乡土中国 | 费孝通 |
NO2 | 量子飞跃 | 夏洛特谢尔顿 |
NO3 | 自私 生命的游戏 | 弗兰克施尔马赫 |
NO4 | 大数据时代 | 维克托舍恩伯格、库克耶 |
NO5 | 王阳明大传 | 冈田武彦 |
NO6 | 正见 |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
NO7 | 失控 | 凯文凯利 |
NO8 | 21世纪资本论 | 托马斯皮盖蒂 |
NO9 | 西藏生死书 | 索甲仁波切 |
NO10 | 越南密战 | 钱江 |
NO11 | Odyssey | Homer |
NO12 | 亲密关系 | 克里斯多夫 孟 |
NO13 | 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 | 谢里夫 |
NO14 | My contry, my people | Lin Yutang |
NO15 |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实际 | 斯塔夫里阿诺斯 |
NO16 | THREE-BODY PROBLEM | Liu Cixin |
NO17 | 人类简史 | 尤瓦尔 赫拉利 |
NO18 | SONNET | William Shakespear |
NO19 | 种族主义的边界 | 阿里亚娜·舍贝尔·达波洛尼亚 |
NO20 | 耶路撒冷三千年 | 西蒙•蒙蒂菲奥里 |
NO21 | 重新定义组织 | 马成功 |
NO22 | 互联网+时代的法律问题 | 腾讯研究院 |
NO23 | 史蒂夫 乔布斯传 | 沃尔特·艾萨克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