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命中只有一座要征服的高峰 | 海读沙龙 NO30 《未来简史》总结

郭潇 海读沙龙 2022-07-02

查阅本月读书活动,请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可直接点击蓝色字体链接)


作者:郭潇,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PENN)南亚研究硕士,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TAU)考古学硕士,中国传媒大学印地语本科。曾经在印度学习生活一年,两度造访印度,足迹遍布印度全国。现为产品经理就职于zenjoy,曾就职于乐视。热爱读书、独立思考,旅行。海读沙龙《耶路撒冷三千年》读书会领读人。】

2016年2月29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丁海俊教授为我们分享了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2017年5月21日,我们又请到丁老师为我们分享尤瓦尔·赫拉利的新书《未来简史》。


第一本是《人类简史》,第二本是《未来简史》,其实讲得都是“人”。


第一本讲“过去”,第二本讲“未来”,其实讲得都是“现在”。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配称历史之名的 )都是当代史,之所以能把未来也纳入“史”的行列,也与赫拉利写下的读历史的最好理由若合符契——“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要将自己从过去中解放,想想是否可能有另一种命运。”(中译本,P58)


这里的命运,不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命”,不是跳荡在星盘上的“运”,也不是俄狄浦斯的命运(μοίρα),也不是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墙上的命运('ANAΓKH),更不是杰克在泰坦尼克号起航前小酒馆里赌牌的命运(destino);它不是预定的,不是不变的,不是人主观创造的,也不是客观存在的,更不是必然的,而是由偶然促成的一种可能。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讲未来,就是围绕这样一个话题,人如何可以作为整体更好地活着


尤瓦尔·赫拉利这本书非常清楚地分了三个部分:1、智人征服世界;2、智人赋予世界意义3、智人失去控制权。用丁老师的概括就是人类前传,正传和后传。如此的一个叙事线,自然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构画,对于认定人是被造物的信徒而言,这整本书也就从根本上成了无稽之谈。作为一个以色列人,一个生活在“流着奶与蜜的迦南地”的人,一个在保守的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这也许是我作为特拉维夫大学的毕业生的成见——工作的人,这番思考也带有一种挑战的意味,虽然这种挑战无法与马丁·路德、哥白尼、布鲁诺、伽俐略等先贤所匹。如今的人文主义,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在世界上多数经济发达的地方,已然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


人类这一物种,异军突起,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从生理上,人直立行走,解放双手,创造性地制造并使用工具,这是人制胜的关键;但是更加重要的是,人学会了交流和协作,学会了赋予了自身以意义,这样人就从根本上与其它哺乳动物进行了切割。人创造了“灵魂”“心灵”这样的概念,创造了“神”。采集狩猎者相信万物有灵,到了农业社会,人就成了“神”在世间的委托人,而现代新起的人文主义,则将人有超于万物的神圣人性奉为圭臬, 在这样一张意义之网中, 人就变得非同寻常。


我们生活在这个人文主义为政治正确的世界,当然,印度村庄嘴里念叨“罗摩罗摩“的农民,非洲森林里奔跑着猎捕动物的原住民,他们并不能认同人文主义,其实,赫拉利本人,站在学校守望山的高塔上向四面望望,大概除了在老城旅游的人和学校里了了的一些学生和教职工,是找不到几个所谓“政治正确”的人了。所谓的“人文主义”的世界是一个多元的世界,宗教仍是主题,科学战胜不了宗教,科学也无需战胜宗教,因为科学在乎力量,宗教在乎秩序,正是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张力拉扯出了人文主义的空间


人文主义在政治上相信绝对的民主,经济上相信顾客永远正确,在美学上相信个人的眼光,伦理上相信个人感觉,并教育人要为自己着想。这也正应了中国以讹传讹的一句古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佛经中本来的意思,却不是人文主义的意思)。而这种观念所产生的问题,也使人文主义内部产生分化,因此也产生了作者所说的社会人文主义和进化人文主义。后两者的代表分别是马克思和希特勒,而上个世纪也见证了这后两者的发展与式微。


我们现在的工作和创业,言必称数据。我们身边的一切,似乎也在向着数据转变。在作者看来,数据会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人文主义的基石是自由意志,相信天赋人权,而在数据看来,这一切不过是扯淡,所谓自由意志也不过是基因的反应。人为主义相信每个人都有单一的不可分割的自我,数据会告诉你自我是可以被分割的。人文主义相信人是不可以被替代的,数据告诉你生物只不过是算法而已,人现在是有机物,将来未尝不可以是无机物。马克思·韦伯所谓“祛魅Entzauberung”用在这个语境下,将至少是单个人的价值一笔勾销。无用的人将可以被取代,未来属于超人。


 我们目前的世界,是“大分离”的世界,是财富急遽向少数人集中的世界,是无用的人越来越多的世界,是自由,平等这些字眼日益变得模糊的世界。未来的世界,人类将成为一个大系统,个人如芯片,是数据决定一切,信息自由将为最高准则。此时的自由意志,将失去其意涵,数据并不在乎个人的情感,物与物与人之间的互联本身将具备意义,此时甚至连死亡都要被重新定义(走着认为死亡这一难题将被人类攻克),不分享也就意味着死亡,智能与意识脱钩,比人自身更了解人,那时,人类再谈意义,恐怕就有了另一番意味。

这一切,并不是科幻小说,而是正像作者说的那样,是人类未来的一种可能的图景。这种图景的形式虽然很富有现代色彩,但其内涵与高更的那幅名画如出一辙,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似乎是人类的永恒的问题。对于个人,我们的意义何在?


网络上的很多《未来简史》的读书笔记,都提到威廉·冯·洪堡的一句话“生命中只有一座要征服的高峰——即设法体验一切身为人的感觉。”(e.g.)我们无论未来前景如何,无论未来的厄运是一种必然或者可以避免,作为一个人,将人这种生命形态尽其可能地完满绽放,便不负此生。

 

每个人的思想都有力量!

有趣的灵魂终将在海读沙龙相遇!

【海读沙龙是欧美同学会学长们发起,历经30场读书会,20场主题沙龙,36场“相约星期三”线上分享(临时微信群),5场电影观享会,以及不定期诗歌会、博物馆参观和户外郊游、摄影等等,期待您的加入,一起分享、学习、成长!】

欢迎来QQ群392226001加入海读大家庭 投稿或参与线上交流

欢迎点击标题下蓝色字体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查询以往分享!

复“NO+数字”或者“读书+数字”查阅往期读书会总结,例如:NO20 或者   读书21

NO1乡土中国费孝通
NO2量子飞跃夏洛特谢尔顿
NO3自私 生命的游戏弗兰克施尔马赫
NO4大数据时代维克托舍恩伯格、库克耶
NO5王阳明大传冈田武彦
NO6正见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NO7失控凯文凯利
NO821世纪资本论托马斯皮盖蒂
NO9西藏生死书索甲仁波切
NO10越南密战钱江
NO11OdysseyHomer
NO12亲密关系克里斯多夫 孟
NO13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谢里夫
NO14My contry, my peopleLin Yutang
NO15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实际斯塔夫里阿诺斯
NO16THREE-BODY PROBLEMLiu Cixin
NO17人类简史尤瓦尔 赫拉利
NO18SONNETWilliam Shakespear
NO19种族主义的边界阿里亚娜·舍贝尔·达波洛尼亚
NO20耶路撒冷三千年西蒙•蒙蒂菲奥里
NO21重新定义组织马成功
NO22互联网+时代的法律问题蔡雄山
NO23史蒂夫 乔布斯传沃尔特·艾萨克森
NO24想象的共同体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NO25无言的宇宙达纳·麦肯齐
NO26林徽因传陈新华
NO27邓小平时代傅高义
NO28草原帝国勒内·格鲁赛
NO29妈妈,请这样爱我林巨
NO30未来简史尤瓦尔 赫拉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