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歙县这位80后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祝贺!!冯新亮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新安鸿飞冯氏家族的骄傲——冯新亮博士》、《地大:80后冯新亮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地子规]:访材化杰出校友冯新亮》、《小外甥也能当大院士》……近两日,黄山人微信圈被一条条这样的信息刷屏,那就是生长在歙县霞坑镇鸿飞村的冯新亮,年仅39岁的他刚被选入欧洲科学院院士。
欧洲科学院院士的含金量
欧洲科学院又称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总部设在英国伦敦,外文全称为 Academia Europaea (The Academy of Europe),成立于1988年,是欧洲多国科学部长共同倡导创立,英国皇家学会等多个代表欧洲国家最高学术水平的国家科学院共同发起的国际科学组织。
欧洲科学院分20个学部,其学科领域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等,是国际上跨地域和学术领域最广泛、学术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科学组织之一。该院院士来自35个欧洲国家,主要从欧洲各个国家的科学院院士中选出,代表着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界最优秀的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目前有院士3000人左右,包括5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有多位是在当选院士后才荣获诺贝尔奖的。
欧洲科学院院士可不简单!候选人首先由来自不同国家的院士推荐到科学部,经学部初审后推荐到提名委员会进行通讯评审,最后由欧洲科学院的专门委员会审核通过。该院目前共有近100多位外籍院士,主要来自自然科学领域,来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院士,包括外籍院士,共400多人。(附:数据来源百度百科以及人民网)
“汤圆子弟”的逆袭之路
冯新亮1980年生于歙县霞坑镇鸿飞村,在鸿飞就读小学、初中,在县中读高中,后考上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博士学位,2011年受聘于上海交通大学,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冯新亮的父母均小学没有毕业,是普通的农民,典型的出身寒门。为了培养孩子,冯新亮的父母不辞辛苦到上海打工陪读,开办“鸿飞汤圆”。他们善良,把做汤圆的手艺无偿地传授给家乡人,现在上海开汤圆店的相当多的鸿飞、洪琴人都是他们的徒子徒孙;他们勤劳,在农村做事是一把好手,到上海首家开汤圆口碑载道、生意兴隆、且乐于助人。
父母再勤劳,但能力也仅限于此,冯新亮的后期全靠自己。读研时就自学德语,自己联系世界上最好的研究所去故读博士,自己争取全额奖学金,为其后的科学之门打开了自己的通道。
鸿飞村民冯学民说:“冯新亮是典型的寒门出贵子,他没有显赫的家庭,也没上过补习班,还是村里的第一代‘留守儿童’,因为家里穷还差一点上不了县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接受地质大学校报采访时,冯新亮认为勤奋是人生最好的老师。他特别提起了对他影响最大的两门课程——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他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两门课是他当年最喜欢的两门基础课,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后来的研究方向。
由于家境贫寒,冯新亮还提到了艰苦朴素指引着他在治学做人道路上不断前行。他说,1997年到地大上大学的时候还得从安徽老家坐火车转轮船去武汉。学校的实验室条件也不好,即使宿舍是新修的,与现在相比也是差了一大截。但在当时,条件已经算好的了,而这些都成了他人生的宝贵财富。“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短短八个字,让冯新亮受益匪浅。也难怪他虽出身歙县寒门,却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冯新亮的成就
冯新亮隶属于欧洲科学院材料科学部院士。2004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硕士学位,同年赴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深造,于2008年获得博士学位。是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讲席教授 。2011年开始受聘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2017年6月,因为在石墨烯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他与德国科学家克劳斯·米伦共同分享德国2017年度汉堡科学奖。汉堡科学奖主办方认为,冯新亮和米伦的研究增进了人们对石墨烯的认识,且二人以应用为导向的研究,有助于开发能量密度高、充电时间短、稳定时间长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
汉堡科学奖由汉堡科学与人文学院于2009年设立,每两年颁发一次,奖金10万欧元,旨在奖励对社会应用有重要意义的高水平研究。
据上海交通大学官网显示,冯新亮教授是美国化学会会员、德国化学会会员、德国Mainz高分子会会员,并长期担任Nature, Nature Materials, Nature Nanotechnology等著名学术期刊审稿人。其中,担任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和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专职评判审稿人。担任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德国DFG自然科学基金,欧盟ESF基金,以色列自然科学基金,意大利自然科学基金等评审员。
到目前为止,冯新亮教授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在国际顶尖化学和材料学术杂志 (影响因子>10)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 Adv. Mater, Nano Letters等发表共计100余篇, 其中Nature 1篇,Nature Materials 1篇,Nature Chemistry 1篇, Nature Communications 8篇。
图片来源网络
猜你喜欢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余佳维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黄山日报微信公众号
下载黄山日报新闻客户端
关注黄山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