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山这里曾是皖浙赣的“红色心脏”!中秋国庆走起!

朱西敏 汪 悦 黄山日报 2022-07-16



请大声告诉我今天是什么日子?

周一?不!今天不止是周一,

也是中秋倒计时3天的好日子!

国庆倒数N天的好日子!!

没错!两个月没有假期的我们,

终于要迎来假期啦啦啦啦啦啦!

假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待在家里,感觉浪费,

出去玩儿又不晓得能去哪儿?

不过大家不用愁,除了黄山,

小编帮你准备了红色旅游绝佳目的地!

包君满意!来不及了,快上车!


中秋、国庆去哪儿玩?

   在休宁县西南边陲、皖赣交界的崇山峻岭中,藏着一个美丽的小村落石屋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共皖浙赣省委常驻地之一,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指挥中心之一,是坚强跳动的“红色心脏”。

近日,黄山日报“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采访组走进革命老区休宁县汪村镇石屋坑,探访革命老区发展新路径。


    石屋坑红色文化浓厚,是一块浸染革命烈士鲜血的红土地。但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产业单一,石屋坑村被列为市级贫困村。近年来,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石屋坑着力筑牢红色文化根基,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不断完善游客体验,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修村级公路、建停车场、改土厕、铺旅游步道,全面整治提升乡村环境。

    旅游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提升,完成了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石屋坑红色纪念馆修缮,整理出了当年红军搭建的简易军棚、临时医院等遗址,新建了流芳亭、红色浮雕、烈士纪念广场等设施,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将石屋坑打造成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黄山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休宁县干部党性教育基地,被誉为“皖南革命摇篮”。2017年,石屋坑村摘掉了贫困帽子,并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曾处“深闺”的石屋坑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旅游目的地。

“以前村里路窄、厕所多,到处臭烘烘的,现在石板路干净整洁,村子比以前漂亮多了!”村里一户农家乐老板娘张细女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环境好了,来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周末节假日经常都忙不过来哩!”张细女原本在家务农,看到村里红色旅游搞得红火,她便办起了农家乐,如今仅这一项年收入就在7万元以上。

石屋坑村的红色旅游火起来了,也带动了泉水鱼产业的发展。该村紧扣山泉流水养鱼产业发展,切实把乡村旅游转化为农村发展优势,优化农村产业发展环境,推广实施“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石屋坑泉水鱼养殖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王国鑫曾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级视力残疾的他几乎没有劳动能力,多年来一直靠低保生活。

石屋坑

    近几年,在政府的帮助下,他靠着养殖泉水鱼成功实现脱贫。“希望有更多游客来石屋坑玩,来买我的泉水鱼!”王国鑫看好石屋坑的旅游发展,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


“在发展红色旅游之前,石屋坑村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2018年人均收入达1.2万元。”村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青山绿水和红色文化让老区石屋坑成为群众致富的聚宝盆。”


如今,

石屋坑村将红色元素融入乡村振兴发展各领域,

以自强不息、发奋图强的姿态,

谱写出一首精彩绝伦的红色乡村发展进行曲。    



● 扫码看全文 ●

黄山有许多红色景区与红色遗迹

诉说着百年来的峥嵘岁月,

趁假期不妨去应景前去走走吧~

小编整理了石屋坑的红色故事让我们一同回顾历史故事吧


这里是皖浙赣的“红色心脏”


民国初年,石屋坑村只有36户98人。这里山峦叠嶂,地势险要,林木稠密,资源丰富,山里百姓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1934年9月,寻淮洲领导的红七军团,由婺源县沱川经石屋坑、田里、汪村入休宁西部,攻下流口。1934年11月4日,红七军团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整编为红十军团,由方志敏领导,继续担负北上抗日先遣队任务,出击皖南。1935年1月,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太平(今黄山区)谭家桥战斗中失利,从祁门黄畲口进入休宁西呈村,经流口、鹤城、高舍、石屋坑等地撤往赣东北苏区。红军主力到来让当地反动政权大为震动,劳苦大众却看到希望,石屋坑由此播下革命火种。

1935年4、5月间,奉命返回皖南坚持游击斗争的皖南红军独立团团长熊刚、政委刘毓标途经休宁汪村时,在田里村三益桥开会,认为石屋坑一带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山高林密,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群众基础也好,容易接受革命思想,工作开展起来可以影响三个省。于是将部队开进到石屋坑宿营,开辟以石屋坑为中心的鄣公山游击根据地,建立鄣公山、高舍、石屋坑、里庄党支部。石屋坑的红色之缘自此开启。

1935年5月,闽浙赣省委代理书记关英率机关转移至石屋坑,石屋坑第一次成为省委驻地。1936年4月,中共闽浙赣省委改组为中共皖浙赣省委,石屋坑正式成为省委常驻地。1936年春,李步新、王丰庆、江天辉率部先后来到石屋坑,在鄣公山会师。

中共皖浙赣省委成立后,常驻在休宁县石屋坑、高舍一带,指挥全区的游击战争。皖赣特委和红军独立团的负责人也常来这一带活动,省委把这一带建成游击战争的后方基地。

红军独立团由省委直接指挥,在省委领导下,独立团积极活动,连战连捷,大大鼓舞了指战员的士气,部队战斗力也大为提高,队伍迅速扩大。到1936年9月,红军独立团已发展到1100余人。到1936年底,整个皖浙赣边红军游击队已发展到近3000人,有力地推动皖浙赣边革命形势发展。

1936年12月,获悉“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皖浙赣省委决定独立团离开皖浙赣根据地,向浙西南根据地刘英、粟裕部靠拢,计划通过刘、粟与党中央取得联系。1937年春,石屋坑一带被敌人堵截得厉害,移民并村、封山、三光政策,统统被撤走。1938年2月,红军皖浙赣独立团整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三营(约500人),由李步新、王丰庆同志率领,开赴苏南前线投入抗日战争。

三年革命战争,红军和石屋坑人民团结一心,奋勇抗敌,为革命胜利前赴后继,勇往直前。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淫威,老百姓忠于革命的赤诚之心始终没有动摇,为了掩护、保护红军,老百姓冒死援手,在敌人清剿中,全村3次被追迁徙,20余人被抓坐牢,7人先后为革命英勇捐驱,谱写了感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主义诗篇。

历史已然远去,巍巍怀玉山依旧静默不语,但坚贞的红色永远浸染在石屋坑的土地中,更留在老百姓心间。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石屋坑精神,也将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我和我的祖国》欣赏

猜你喜欢推荐阅读↓

歙县13万亩山核桃开采!这份安全“锦囊”请收好!

买到就是赚到!竦塘小黄牛供不应求!

工资、社保被拖欠怎么办?房屋产权什么时候办理?

端起“金饭碗”!黄山这个小山村完美逆袭!

责任编辑:程红妹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黄山日报微信公众号

下载黄山日报新闻客户端

关注黄山日报官方微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