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影派(13)】汪晓徽:徽州古城的乡愁“守望者”
● 歙县北倚黄山,东临杭州,南连千岛湖。公元前221年秦朝置县,宋设徽州,府县同城1400年,是古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徽州古城有东南西北四个古城门,城门之内的居民俗称“城里人”,汪晓徽就是土生土长的“城里人”。
●“古城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我成长的记忆,古城有我的家,有我的亲人,有我的发小和朋友,更有许许多多熟悉的面孔和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让我倍感亲切,也许就是源于这一份乡愁,让我多年以来始终坚持用手中的相机去记录身边的一切。”歙县古城是这个地方历史文化的外在表现,是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这些年来,徽州古城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但是不变的是古城人淳朴的情怀和原生态的生活方式。
●
2009年高考陪考的家长在三元坊下等候考生
●对于居住在徽州古城的人来说,这里是温馨的家园;对于徽州古城的游子来说,这里是他们魂牵梦萦的故乡;对于徽州古城的游客来说,这里是徽城一日还你千年的胜地……如今汪晓徽坚持每天晨走在徽州古城的大街小巷,用相机记录古城的点点滴滴,乐此不疲。“我记得有一次晨拍,在中山巷偶遇央视四台在古城拍摄《记住乡愁》之徽州古城,我和栏目的摄影师交谈了徽州古城的拍摄素材,并主动为摄制组做摄影推荐,在之后的拍摄中我们也多有交流,直到节目在央视播出后我们还在微信聊天中对拍摄的得失进行了有益的探讨。”2018年有幸入选《中国摄影》杂志歙县影像调查计划全国招募10名摄影师之一,并且得到了著名摄影家于德水导师的悉心教诲,让汪晓徽更加坚定了用镜头做一个徽州古城的乡愁守望者的决心。在徽州古城用影像守望乡愁,就是为了呈现给大家一个真实的看得见的徽州印象,看得见乡愁,记得住徽州。
汪晓徽
部分摄影作品选登
2010年春雪河西桥维修渡船过河
2010年的街道
2012年古城城内迎亲的马车
2012年歙县人民医院搬迁
医护人员和病人在内一科室外等待转运车辆
2013年“知府”骑马城内巡游
2019古城孤独和成双
2019年斗山街孙子效仿爷爷在街角刷牙
2019年古城内唯一的饮用、洗涤分开的地表井在使用
2019年祖籍东阳的铜锡匠人朱师傅
在古城街巷给钢精锅换底引来路人围观
2019问政山菜农挑菜去中心市场
2019一群外地游客穿上古代宫廷着装
走出古城大门仿佛穿越时空
2019早晨渔梁坝渔民在理网
老人拎着洁具去下游清洗回来
2020古城居民清晨古井场面
2020即将退市的送煤车
和新上市的电瓶货郎车在交会车
2020新冠疫情期间新南街老奶奶
在用大剪刀给老伴剪脚趾甲
2020紫阳桥下村民在江边洗刷
2020租住老徽墨厂内的留守儿童
帮助大人分担家务
古城百岁老人传统仪式出殡
点 评
徽州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县治和府治同城,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古城不仅有八柱牌坊、渔梁坝等国家级保护建筑,更有淳朴的民风、世代相传的特色民俗,汪晓徽以守望古城乡愁为切入点,长期拍摄徽州古城的市井人文、城市变迁,以纪实摄影特有的方式留存了一幕幕徽州古城的乡愁情景。
纪实摄影要求摄影人有敏锐的观察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加上扎实的摄影功底,汪晓徽从2018年开始在朋友圈每天一图推送早安徽城系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给大家展示了徽州古城的点滴乡愁,他的图片并不唯美,但是很真实,从中也可以看到他对徽州古城的热爱和对徽州乡愁的理解。
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而纪实摄影是以影像记录乡愁的最好形式,守望乡愁是摄影人的一种情怀,也是一份责任,期待他持之以恒用心拍摄出更多更精彩的古城乡愁影像,在摄影创作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黄山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潘成
汪晓徽简介
汪晓徽,歙县税务局干部,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长期关注拍摄徽州古城的民俗人文,作品被《中国摄影》杂志、中国摄影报 2018“中国摄影地北京国际摄影展”、黄山市首届摄影艺术作品展等收录发表。
策划:南飞摄影工作室
文案:樊成柱
制作:燕南飞
征集邮箱:hsrbfcz@163.com
联系方式:15955592199
(微信同步)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