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32)皋径:百年古村里的“粉丝经”

黄山日报
2024-08-28



核心提示

He Xin Ti Shi


核心提示:天目山脉、贤源河畔、石耳山下……距离屯溪仅有25公里的歙县森村乡皋径村,盛产红薯,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打粉丝,供自家食用或送人。以前只是为了果腹的粉丝,如今却成了人们舌尖上的美味。近些年来,制售粉丝渐渐成为皋径古村的特色经济名片。

Part.1 村有当家产业


皋径原名高径,先民由婺源迁此繁衍栖息,因人丁兴旺,遂把‘高’字改为祖居婺源皋径的‘皋’字,得名皋径。


皋径村属省级贫困村,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314人,通过近年来脱贫攻坚,于2017年摘掉贫困村帽子。2019年底,全村实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目标。


秋末冬初季节,我们走进皋径村,只见家家户户门口晾晒着红薯粉丝,呈现出浓郁的乡村特色。这种用竹子编制的红匾,在农村曾经非常普遍,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城里人眼里已成了稀罕物。一家连一家红匾里的粉丝,晶莹剔透,最是诱人,颇似农产品展销会。


皋径盛产红薯,家家户户都有打粉丝的好功夫。村委会主任江利军说,打(制作)粉丝在皋径村至少有100多年的历史,逢年过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打上几屉,不过以前都是自己吃或送给亲戚朋友。这几年,随着乡村旅游兴起,以及城里人对健康食品的需求,皋径粉丝的产销渐成气候。


Part.2 户有致富门路

两腿夹紧,胸膛抵住,弯腰挺膝,双手暗力,腰身曲直转换,一把特制的五路刨子由上至下,丝丝入扣,刨丝翻飞,中午时分,当地农民张智前正在“打粉丝”(刨制粉丝)。


今年72岁的张智前,是当地有名的红薯粉丝制作师傅。18岁时,他自学粉丝制作手艺,之后以此为业,迄今已54年。他打的粉丝质量上乘、口感柔韧,从挖(山芋)、洗(粉)、沉(淀)、晒(粉)、刨(粉丝)……每一道工序都非常讲究,打出来的粉丝好看好吃。因为手艺好、为人实诚,不但自己家的粉丝要“打”,亲戚朋友的粉丝要“打”,后来全村甚至邻村的粉丝也请他“打”。


刨丝是个体力活,更是技术活。张智前说,“手工一天只能刨两笼,约32斤粉丝,速度虽没有机器快,味道却是机器无法比的。纯正手工制作的粉丝有三大特性,久煮而不烂、经时而不糊、夹起而不断”。


已过花甲的江大明,是2015年的脱贫户。“我现在每年至少要打四屉粉丝,每屉65斤,坐在家里就有人来买,每斤单价20元以上,仅此一项年收入可达6000元左右。”江大明告诉记者。在皋径,像江大明这样的粉丝大户不少,全村721户人家(含隐里自然村),60%都打粉丝,全村粉丝总产量约在万斤左右,且有增长之势。


黄山市体育局副局长、驻皋径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汪家麒说,作为一个贫困村,皋径村近年来的脱贫攻坚成效明显。结合皋径贫困村实际,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四带一自”的发展模式,立足皋径村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基础等条件,兼顾传统,极力打造“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粉丝、竹笋、山芋干、泉水养鱼、青梅种植等成为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Part.3 推动“三大革命”

皋径村是一个百年古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村中,保存尚完好的进士第和江氏宗祠依稀透出曾经的荣光。


和黄山的很多乡村相似,地处歙南的皋径村群山环抱、绿水叮咚、生态绝佳,偶有驴友慕名而至。驴友多是通过曾在皋径小学担任过校长的胡红岚引流而来。胡红岚是森村乡黄备村人,她对皋径很有很深的感情,两年校长任期,撰文七八篇,吆喝当地特产和文化旅游资源,帮助当地村民寻找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据胡红岚介绍,皋径村自然景观颇多,旅游资源丰富,在老百姓当中盛传着石耳山、仙姑山、仙人井、太圣亭、陈家挑水、白米下柜、贤源古道等自然景观和美丽动人的传说,给皋径村留下了神秘的面纱。2019年公布的第五批中国传统古村落,皋径榜上有名。


发展乡村旅游,以一产带动三产,以三产促进一产,推动农旅结合、实现共同富裕,目前正成为皋径村两委工作的着力点。鉴于古村保护和规划的先天“欠债”,村两委聚焦农村“三大革命”,整治脏、乱、差环境,安排扶贫开发项目资金近300万元用于村级的“双基”建设;先后扩建成了2个露天农产品交易市场,3个小型农村娱乐文化广场硬化道路和生产便道共8.78公里,全面加强和提高了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2019年,皋径村借助争创市级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全面发力整治村容村貌,先后填埋旱厕200余个,改厕70余个,治理污水、臭水沟、倒塌危房、乱堆乱放30余处,大大地提升了农村的人居环境,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有所增强。




瓜子铺语录

The company's vision



近年来,皋径村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紧扣“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目标要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红薯粉丝和山芋干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全村农民增收新渠道。




题字:姬臣

策划 :瓜子铺工作室

文字:程向阳 郭傲宁

图视:江永言 向日葵

制作: 程瀚星

图文征集: 1172522531@qq.com

联系方式: 18055959822(微信同步)


联 系 我 们



值班编辑:汪鼎 责任编辑:程向阳
二审:徐海生 终审:王存之

推荐阅读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31)】南源:“甜蜜经济”山芋干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30)】富民美村的“青山”答卷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29)】里仁:千年玉果美名扬

塔坑村:又是一年橘子红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26)】潜口:“梦乡村”号“起飞”!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25)】芦溪:安茶醒来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24)】焦村:“稻虾经济”激活特色产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