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休宁县:用红色精神照亮奋斗之路
开栏的话
寻访红色印记,感受奋进步伐。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展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辉煌成就带给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报特组织采访小分队奔赴三区四县,寻访革命老区红色印记,聆听峥嵘岁月历史故事,聚焦当今乡村振兴、城市发展,反映黄山市各地各领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建设现代化新黄山而拼搏奋斗,本报特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系列专题,今天推出的是休宁专题。
红色记忆
1930年
秋,参加潜山(今岳西县)请水寨暴动的中共党员王谊、王高润、王天德等辗转到休宁,在万安附近东北山蒋三益家落脚,发展蒋三益等6人入党,创建休宁县第一个中共支部——东北山支部。
1931年
6月中共休宁临时县委在西馆建立,隶属芜湖中心县委领导。下辖11个支部91名党员,党组织主要分布在县城、万安、屯溪一带。
1934年
12月7日,方志敏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部及20师,由婺源塔坑进入休宁。9日,在兰渡消灭国民党部队第7师21旅的1个营,后由休北转向黄山,10日在汤口与红19师会师。
1936年
2月初,休宁县委在休西里庄建立。2月底在泾旌宁宣地区坚持斗争的李步新部到达休西里庄,与关英、刘毓标等会合。休宁县委改为休宁中心县委,李步新任书记。4月,敌婺源保安队突袭石屋坑,石屋坑群众机智掩护住该村工作的关英、刘毓标等省委负责人脱险。
1938年
2月,集中于瑶里的皖浙赣边红军游击队奉命到岩寺集中,编入新四军一支队二团三营。4月撤销皖浙赣特委,建立皖南特委,李步新任书记。皖南特委决定:将休黟、歙县特支合并,成立徽州中心县委,下设黟县区委和休宁区委。
1941年
2月1日,国民党第三战区战地党政委员会分会皖南特训处在临溪成立,先后关押皖南事变后被俘新四军政工人员、进步知识分子、皖南地区中共党员233人。5月底特训处撤销,其中152人被押往江西上饶集中营。
1942年
春,队长刘奎、指导员李建春领导的新四军黄山游击队,在歙太黟休四县边境坚持斗争。1943年6月黄山游击队来到休北守墓墩、里仁、长坑一带,以帮工为名开展革命活动,建立民兵武装,开辟游击根据地。
1946年
2月,以山地中心县委和沿江中心县委为基础合并的皖南地委,在绩溪黄会山召开第一次地委会议,正式成立中共皖南地委,会议确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并相机发展游击战争的方针,部署开展民主运动,发展革命武装。
1948年
12月下旬,熊兆仁在休西上大连主持召开“大连会议”,将皖浙赣、黄西、皖赣三个工委合并成立“中共皖浙赣大工委”,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皖浙赣支队”。
1949年
4月28日,陶钢率部与解放军先头部队会师,解放休宁县城。29日,成立休宁县人民政府。5月上旬,南下干部到达休宁,共同组成中共休宁县委、休宁县人民政府领导班子。
休宁县庆祝建党百年文艺演出在石屋坑举行
中共休宁临时县委旧址环居村:
“多彩”产业为振兴添动力
夏至时节,万物并秀。走进休宁县齐云山镇环居村,清新的田园画面、漂亮的农房新居、通畅的水泥道路、配套的特色产业、生机勃勃的乡间景观,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迎面舒展。
90年前,中共休宁临时县委在环居西馆村西馆小学成立,这是休宁最早的县级党组织。近年来,环居村结合当地“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白色产业”等优质资源,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注入“多彩”动力。
走进环居西馆村,沿着村中小道来到中共休宁临时县委旧址。岁月变迁,县委旧址早已面目全非,建筑四周外墙墙面斑驳。当年,许多将拯救民族危亡、国家前途视为己任的革命人士在这里匆匆来往,西馆小学内也常常回响着他们秘密而不失激烈的讨论声。
1930年2月,安庆市潜山县农民暴动失利后,60多名共产党员转入江南,其中韩文治、王谊、王天德等人辗转到休宁,在万安东北山一带,以教书、帮工、做小生意为掩护开展活动,向贫苦农民宣传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号召穷人团结起来。发展蒋三益等6人入党,创建休宁县第一个中共基层党组织——东北山党支部,由蒋三益担任支部书记。1931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派员视察该支部。与此同时,鄂东、赣东北党组织也派人来休宁,在休宁县城、屯溪、岩前一带秘密开展革命宣传,发展党员。
1931年6月,休宁县城、万安、屯溪一线建立发展11个支部91名党员。为加强统一领导,在西馆小学成立以韩文治、朱灿霞、汪宪等组成的中共休宁县临时委员会,隶属芜湖中心县委领导,韩文治担任县临委书记,这是县内最早的县级党组织。同年11月10日,在中共徽州工委领导下,正式成立中共休宁县委。在县委领导下,党组织逐渐发展,上黄、石砘、潜阜、上约山等地先后建立党支部,部分村庄建立农会等党的外围组织。1935年1月,国民党当局大肆逮捕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休宁县委及下属基层党组织陆续遭到破坏,党领导下的白区秘密革命斗争逐渐卷入低潮。
“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奋发有为、奋勇向前。”休宁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相关负责人汪国庆说,针对中共休宁临时县委旧址红色遗迹打造,该县已做好相关部署,下步将开展修缮布展等工作,同时加强管理,打造红色旅游路线,持续深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为党员干部润心铸魂。
近年来,环居人民传承红色血脉,一代接着一代干,书写了一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环居村实现了稳定脱贫,脱贫群众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扶贫车间将与中环洁公司合作,建成后可带动50户脱贫户增收。实施环居半源大斐路建设工程,提升改造村级人饮工程,完成村口停车场建设,实施卫生改厕等,环居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看一看,这是我们基地生产的竹荪,营养价值高……”黄山市钰农食品有限公司内,总经理吴文正拿着企业生产的竹荪等产品线上直播。
产业找对头,小康有奔头。2015年,吴文正在环居村等地开展食用菌、黄山贡菊、黄山毛峰、茶油等50多个品种特色农业生产,并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年销售额1000余万元,仅竹荪一项年产值达450万元。
走进企业的竹荪种植基地,一排排竹荪整齐排列在土壤上。正值竹荪采摘季节,工人们正在繁忙采摘。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企业年付农民工工资达30多万元和土地流转费用5万多元,带动当地村民就近务工增收致富。“村里发展竹荪种植,采摘和后期包装都需要人工,我每天到基地里务工,离家也近,一年可以贴补1万多元。”村民黄爱琴高兴地说道。
环居村全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发展。环居村支委杨银宝介绍说,为寻求村级发展新路子,村“两委”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制定“一村一策”,采取盘活利用闲置集体资产资源、组建秸秆综合利用服务队等措施,2020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由2019年的0.13万元提高到6万余元。今年,环居村将持续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启动环居村农副产品加工厂、大斐自然村闲置农房综合开发项目等建设,增加村集体收入。系列措施的实施,可确保全年村集体收入超10万元。
“我们会继续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结合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以红色旅游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大力发展贡菊、竹荪等特色产业,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争取多方谋划项目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展望环居今后的美好愿景,杨银宝踌躇满志。(汪悦/文)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夜宿地迪岭村:
转型发展让老村走新路
近年来,被红色基因滋养的迪岭人不断开拓进取、埋头苦干,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以党建为引领,逐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休宁县公安局在迪岭廊桥“重走红军路”
6月,在蓝田镇迪岭绿丰种植专业合作社果园内,树藤纵横交错,一颗颗猕猴桃挂满枝头,散发着淡淡清香。据介绍,该合作社是2017年由迪岭村党总支书记余万龙牵头,由村委会和余万龙等3户农民共同出资流转土地50余亩组建,果园内先后种植下40余亩猕猴桃树、10亩桃树和1亩李树。通过精心护理,效益逐渐显现。“去年果园猕猴桃产量5000公斤,今年预计产量能翻番至10000公斤,毛收入能达20万元左右。除此之外,来果园采摘的游客也在逐年增多。”余万龙说。迪岭绿丰种植专业合作社是蓝田镇发展集体经济和种植产业的一种创新尝试,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吸引了不少当地村民在合作社务工,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定增收。编后
回看休宁风云激荡的历史,红色精神耀眼夺目;追寻这片土地上的革命足迹,红色资源灿若繁星。本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采访小分队来到休宁县蹲点采访,深切感受着红色历史与时代浪潮在这片土地上的同频共振。从第一个中共休宁临时县委在西馆建立到兰渡的激战,从石屋坑的革命星火到拱北桥上的红军夜宿……百年风雨桥无声诉说着故事,但今天的故事分外动听。当年的穷乡僻壤,如今生机勃发,革命前辈们的精神激励着后人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在党建引领下,发展产业,夯实基础,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祁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