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咖黄山对话!
6月29日上午,第四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开幕。来自全球的国际组织、院士专家、遗产地代表200余人齐聚我市,共商名录遗产保护发展大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国际中心(HIST)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市委书记凌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曲星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自然遗产管理处、亚太旅游协会相关负责人分别致辞。市领导叶建强、张亚强、刘力等出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国际中心(HIST)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
市委书记凌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曲星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特蕾莎·帕特里西奥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副秘书长崔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任
Shahbaz Khan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
自然公园管理处处长孙铁
亚太旅游协会主席彼得·西蒙
本届对话会以“数字技术赋能名录遗产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旨在探讨空间技术在世界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世界地质公园保护和管理中的应用。期间,与会代表将围绕名录遗产与数字化保护、空间监测评估、名录遗产协同管理、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文旅融合、遗产教育、空间考古等议题组织八场分会,并特别设置UNESCO名录遗产申报和管理专场,助力名录遗产识别、申报、监测、评估、研究、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世界共有1157项世界遗产、738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195个世界地质公园,分别分布在167、134和48个国家。这些都是我们人类弥足珍贵的遗产,但或多或少受到自然和人为风险因素的影响。为应对这些风险,先后推出了《世界遗产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公约和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国际议程,并在积极实施。随着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国际保护界愈加认识到空间技术、数字技术等在遗产地识别、监测、评估、展示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郭华东表示,今年是《世界遗产公约》开启第二个五十年落实的开局之年,也是2030议程的中期评估之年。在此背景下,来自10多个主要国际组织和20多个国家的代表相聚黄山,共商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应对挑战,促进名录遗产地的研究、管理、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总干事韦伯·恩多罗(Webber Ndoro),市委常委、黄山风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叶建强,UNESCO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拉扎赫·伊伦都·阿索莫(Lazare Eloundou Assomo),联合国卫星中心主任艾纳·比约格(Einar Bjørgo),《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监测评审与国家报告部主任吉莉安·坎贝尔(Jillian Campbell),全球可持续旅游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兰迪·杜班德(Randy Durband),HIST副主任王心源研究员等专家作了主旨报告。
开幕式上发布了《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赋存环境图》(英文版)。该图展示了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及其沿线的亚、欧、非等大洲801项世界文化遗产与混合遗产空间分布情况,对从整体上深度解读丝绸之路及其沿线文化遗产的人文与自然环境背景具有参考价值。
会上颁发了名录遗产可持续发展最佳案例奖,表彰在利用科技创新手段促进世界遗产、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三大UNESCO名录遗产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性、堪称典范的应用实践案例,激励更多遗产从业者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助力遗产地可持续发展。
黄山风景区获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名录遗产可持续发展最佳案例奖。
会上还将发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愿景》,强调遥感等数字技术在名录遗产监测与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并呼吁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充分利用数字技术,采取切实行动,加强名录遗产的协同保护与管理,助力名录遗产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名录遗产的影响,还将发布《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名录遗产行动倡议》,呼吁名录遗产政策制定者、管理者、研究者等有关各方,采取适当的措施,使用最佳科技手段来减少风险,减缓气候变化对遗产的负面影响。
黄山对话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名录遗产领域的一项开拓创新举措,是首倡UNESCO三大名录遗产的国内外决策者、研究者、管理者和实践者的交流合作平台,也是首倡空间技术在UNESCO三大名录遗产中实践应用的综合学术交流平台,且致力于把黄山对话会培育成知名国际交流平台以及名录遗产地可持续发展重要国际智库。
推荐阅读黄山又双叒叕免票啦!快来畅玩一“夏”~【乡村振兴“满天星” (54)】芦荔村:探索山区种粮新路径!
山海相逢,生出万千故事!
咋回事?黄山又成了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