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文脉 赋能文旅融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黄山是徽文化发祥地,徽文化博大精深、独具魅力,如何以优秀传统文化带“火”文化旅游?
带着这一命题,市委书记凌云率队赴甘肃省敦煌市、陕西省西安市等地考察学习,并与当地文旅企业负责人洽谈交流,共探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
在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一场《千年莫高》向你讲述莫高窟的前世今生,一场球幕电影《梦幻佛宫》以180度视角的逼真画面,带你漫游千年佛国世界,精美的塑像触手可及,绚丽的壁画近在咫尺,给人以强烈的视听震撼和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这是“数字敦煌”重要成果!
数字化表达,是优秀传统文化彰显魅力、呈现精彩的有效路径。上世纪80年代,时任敦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樊锦诗首次提出“数字敦煌”。3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人才投入数字化保护工作,完成289个洞窟的数字化摄影采集,178个洞窟的图像处理,162个洞窟的全景漫游节目制作,2022年全媒体平台浏览量达4亿人次,访客覆盖120个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了艺术与数字结合,让洞窟里的文物“活”起来、“走”出来。
“敦煌书局并不是书店,而是一个创意平台”,敦煌文创公司负责人刘霞霞告诉我们。走进敦煌书局,这里有两万多部敦煌题材的专业书籍。这里最吸引人的,就是集聚了自主研发的50个主题5000余款敦煌文创产品,已经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地”。据了解,敦煌市为建设“文创之都”,打造了敦煌书局、九色鹿鸣等强文化符号IP,开发100多个主题文创产品走进市场,并广泛搭建文创研发平台,培育形成敦煌文创全产业链,预计今年可实现营收2000余万元。
传统文化“跨界”参与当代艺术设计,传统之美与时尚之潮碰撞,已然成为新的设计风尚。
来到鸣沙山月牙泉,一袭精致典雅的轻纱彩衣,在苍茫黄沙中漫步,格外抢眼。
据介绍,今年“飞天旅拍”成了丝路游的“新宠”,许多游客穿上以飞天服饰为代表的各种古装,打卡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阳关等景区。
不仅敦煌,古城西安也正上演着“梦回唐朝”。行走在大唐不夜城步行街、长安十二时辰,你能看到穿着各式唐装的人,他们并不是演员,而是远道而来的游客。“身着唐装游古城”,已然成为年轻人与历史文化交流互动的一种方式。
有烟火味 更有文化味只有最接近生活的文化、最有烟火气的文化才是最具有吸引力、最有融合力的文化。
敦煌沙洲夜市“破圈”的流量密码正是源于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沙洲夜市占地约6.9万平方米,由沙州市场、秦州户商业街、风情城三部分组成。这里不仅是一个品尝美食和购买特色商品的好去处,更是一个感受敦煌独特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的地方。华灯初上,走进沙洲夜市,商旅往来、人声鼎沸,编织出一幅热闹的人间烟火景象,但每日2万-3万人流量,却不影响整个夜市的干净整洁。当地负责人说,为做好夜市管理工作,敦煌市专门成立沙州夜市服务中心,负责夜市的建设、管理、提升等工作,营造干净整洁、公平有序、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目前,夜市共有经营商户800余家、2000多个摊位,直接和间接带动社会就业超3000人,年接待游客约300万人次,年综合收入约3亿元。
“把生活最直接地反映出来”,这是袁家村最大的吸引力。2007年起,袁家村以留住乡愁为主题,恢复关中民俗,重建乡村生活。以传统老建筑、老作坊、老物件和民间戏曲等关中民俗文化为内涵,以当地农民参与经营和乡村生活一体化为特征,建设关中印象体验地、全民参与体验式的休闲旅游景区,游客可以长时间、多角度、零距离体验村民真实生活,满足寻找乡愁、体验民俗的需求。在独特文化的加持下,袁家村客流量持续上升,年接待游客达600万人次以上,年旅游收入超过10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以上,今年游客量预计在800万人次以上,已经完成从单一餐饮消费向多元化消费的转变,正逐步由“阳光下的袁家村”向“月光下的袁家村”迈进。
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将中华文明的厚重展现给世界,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题中应有之义。
投资4亿元的《乐动敦煌》是全球首部洞窟式沉浸体验剧,在演出中或行走或站立或坐看,让观众自动把时间拨回千年前:一个西域音乐天才白氏怀揣着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在敦煌莫高窟被壁画中博大精深的艺术所震撼,抛却杂念,投身艺术,最终实现自我升华,让人零距离享受敦煌艺术的璀璨繁盛。讲好敦煌故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应该就是《乐动敦煌》这部剧的意义所在。据了解,自6月15日首演以来,该剧目累计演出360场,接待游客16万人次。目前,敦煌已经形成《乐动敦煌》《千手千眼》《又见敦煌》《敦煌盛典》四大剧目,累计演出近2000场,接待游客超过百万人次。
不仅如此,为打造敦煌文化传播矩阵,敦煌市还建立了开放式媒体合作机制,以“媒体+政务+服务+文化旅游”的宣传模式,建成 “掌上敦煌”APP、“敦煌发布”“FM971敦煌之声”等融媒体宣传平台14个,入驻人民网、央视频等17个中央和省、市级主流媒体平台,今年又上线6个海外社交平台,成为全国首个以文化为核心的城市国际传播中心,目前37个宣传平台年发稿8万条、浏览量9亿+、粉丝210万。为扩大宣传“朋友圈”,当地还倡议发起成立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城市广电联盟,27家来自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城市的广播电视台联盟合作, “强强联手”讲好敦煌故事。
黄山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优美、文旅资源丰富,在文化旅游发展方面与敦煌市、西安市有着很多相似相通之处,尤其是黄山与敦煌同为世界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徽学与敦煌学同为中国地方三大显学,具有较强的可学性、可比性。我们应抢抓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这个最大机遇、最大红利、最大动能,坚定扛起大黄山担当,深挖文化内涵,丰富文旅业态,加强项目建设,强化宣传营销,积极推动黄山市与敦煌市、西安市在学术研究、文化旅游、人才交流等方面合作,持续以徽州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天都评论】加快打造繁荣兴盛的文化强市
【跟着赛事去旅行③】在风景里奔跑
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