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夜空】第178期|余治淮:高山鼓响香榧香
新安
夜空
让文学唤醒梦想 用艺术点缀人生
高山鼓响香榧香
余治淮
01
香榧,是我较为喜欢品尝的干果,也知它有一个“公孙果”的美名,那公孙三代果实齐聚枝头的景象,在生物界似乎独一无二,当“爷爷”那一代果实成熟时,“父亲”便已做好顶替“爷爷”位置的准备,而“曾孙”果实已崭露头角。那种一代接一代,生生不息的形态,与人类生存的延续颇为相似。
品尝过来自各地的香榧,我总觉得还是黟县的香榧可口,让人久久回味。究其原因,我以为是故乡情结使然,那种“月是故乡明”的乡恋,常使我感到黟县这块土地上一切都那么美好,自然包括这块土地上的土特产“香榧”,而行家告诉我,黟县香榧之所以色香味俱佳,很有可能是因为制作技艺的不同,特别是最后一道工序,别的地方的香榧大多采用烘箱烘制,而黟县的香榧采用的是传统的河沙炒制。
02
2022年秋季黟县国际摄影节上,黟县香榧制作非遗传承人郑连军先生在其家乡泗溪东坑村,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项目展示活动——黟县香榧古法炒制。随着浩浩荡荡的摄影队伍,我们的车驶进了泗溪东坑村。
黟县是个丘陵地貌的山区县,域内有着很多以“坑”命名的古村,诸如:宏村梓坑、牛泉坑,西递小岭坑、美溪牛鼻坑等等。这些以“坑”命名的古村,大多坐落在一道狭长的山谷之中,村前村后都有逼仄的青山,而且有一条清澈的山溪从峡谷深处流出,从嶙峋的巨石缝隙间缓缓穿过。一些较大的村落,两山之间相对开阔,阶梯式的水田、旱地伴着山溪徐徐展现,春天嫩黄的菜花、夏天碧绿的秧苗、秋日金黄的稻穗和着潺潺的溪水声,无疑都会让静寂的山谷更为鲜活生动,让人领略黟县古人依山造屋、傍水结村,对理想居住环境的追求。
03
而古人这种理想的居住环境,在泗溪东坑村似乎体现得更为真实、生动。
在东坑村口下了车,举目环顾,四周的山坡上,尽是高低错落的香榧树,随着村中传来阵阵欢快的鼓点,这次活动的主办者郑连军先生满脸堆笑地快步来到我们身边,那壮实的身材,配着一张黑黝黝的脸庞,一笑起来,厚厚的嘴唇里是一排整齐的白牙,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热情、憨厚。他指着我们身后的山介绍说,泗溪的“香榧王”就在那山上,已经有着1300多年树龄的“榧树王”,树冠有36米高,丰年时,一年还能产果千余斤,而在它的周围,百年以上树龄的香榧树竟有近千棵,完全是一个“长寿家族”聚居的地方。
04
当第三番鼓点响起的时候,郑连军告诉我们,古法炒制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摄影爱好者们闻言快速来到展示现场,架起了“长枪短炮”。
为了让古法炒制具有更好的画面感,呈现更大的视角冲击力,郑连军请人设计,专门垒了一座高台,高台上支起四根木柱,撑起一座古朴的亭子,并将其命名为“竞技亭”。一口大铁锅用铁链吊在亭子中间的横梁上,铁锅里盛着细细的河沙,铁锅下面是一口黄泥堆砌的土灶;灶膛里,燃烧的木柴,吐着橙红色的火焰,发出“噼噼啪啪”的爆裂声。站在铁锅四角的是四位赤裸着上身,腰扎大红色腰带的农民,他们每人手中握着一柄翻炒的木铲,而当锅里的河沙达到一定的温度时,他们便将去了外皮的香榧倒入锅中。
05
随着“咚,咚,咚”三声鼓响,黟县香榧制作市级非遗传承人郑芬走上高台,向众人介绍黟县香榧古法制作的流程和特色,郑芬是省级非遗传承人郑连军的女儿,郑连军把自己多年来搜集、传承、探索的传统技艺传给女儿,希望这一非遗项目能像香榧的“公孙果”一样,一代接一代传承下去。而郑芬也对父亲传承给她的这种旁人看来“土”得掉渣的乡村技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从她登台介绍香榧古法炒制技艺,那种如数家珍的流利便能看出一二。
当急促的鼓点再次响起时,四位炒制高手围着铁锅缓步移动,手里挥动的木铲在铁锅里不断翻动搅拌,那木铲与河沙、铁锅摩擦发出有节奏的“嚓嚓”声。
06
我问郑连军,炒制过程为什么要配这急促的鼓点?他不好意思地说,这是他的一点创意,一是让活动现场热闹些,二是他从以往炒制过程中切身体会到,香榧炒制是一场决定成败的战役,稍一松懈,就会功败垂成。古人开战时,击鼓进军,鸣锣收兵,每次活动他都会专门从县里请来鼓师,现场击鼓,以鼓士气。
当身着彩服的村姑端着托盘,将刚刚炒熟的香榧摆上展台让人品尝时,观众席顷刻阵脚大乱。大家一窝蜂地冲到展台前,你一把,他一把,连那些原来绅士风度十足的摄影爱好者,也快速收起装备,挤进争相品尝的人群,因为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品尝这种现炒的香榧。
07
泗溪东坑村历史上不知出过什么名人,但郑连军日后肯定是从这个“坑”里“爬”出来的名人,而他那种“爬”出来,又“爬”回去的情结,让更多的人爱上了黟县香榧,爱上了这个盛产香榧的东坑村,而他那击鼓炒香榧的创意,也必将会让黟县香榧“高山打鼓——名声在外”。就在我写这篇稿时,安徽农展会刚刚结束,郑连军的黟县香榧又一次获得金奖。
黟县非遗传承人很多,如果都能像郑连军这样重视自我宣传,一村一品地开展活动,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走进黟县,爱上黟县。
『END』
“
作者简介
余治淮,安徽黟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会会员、安徽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安徽著名剧作家,徽文化学者。其创作有大型戏剧作品十余部,并多次获安徽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其中广播剧两部,分别是《黄山之子》《凤舞黟山》,另戏曲《幽兰吐芳》1982年选调北京为党的十二大代表演出,《母老虎上轿》1986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故事片,《寻梦桃花源》1999年获中国电视音乐风光片金奖,《凤鸣宏村》2017年3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公演。先后出版发行介绍黟县旅游的散文集有《桃花源里人家》《世界文化遗产之旅——黟县西递、宏村》, 另外出版发行《徽州楹联格言精选》《徽商智慧与情怀》《徽商精神文化研究》等徽州文化研究专著,并主编《宏村——世界文化遗产之路》。
黄山日报
文创设计|神兽工作室
策划|胡青丝
制作|陈夏暑
摄影图片|作者提供
联合出品|黄山市作协
征稿邮箱|hsrbxayk@163.com
联系方式|13685591385
(微信同步)
新安夜空
本栏目面向全社会征稿,题材不限。只要您有打动人心的瞬间,请务必记录下来,投给我们。可配图!可配乐!可搭配一切美好的元素。要求:原创首发!要有正能量!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稿件一旦被采用,作者将获得保底稿酬+阅读量对应比例奖金。
值班编辑:程红妹
责任编辑:胡玉琪
二审:徐海生
终审:李学军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