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振兴“满天星” (119)】石舜“花”开

黄山日报
2024-12-25




石舜“花”开


祁门西部,牯牛降以南,石舜村像一颗明珠镶嵌在祁门县箬坑乡的大山之中。近年来,当地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借助生态、文化和茶叶等优质资源发展乡村产业,全力打造以农耕文化为载体,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农文旅品牌,逐渐走出一条以农带旅、以旅促农、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目连戏:擦亮古村的文化标记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魂。


石舜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双马、栗木、下汪、上汪等均属千年古村,村庄古迹众多,至今保存有徽州唯一一座明代木牌坊——汪子严木牌坊,还拥有明清时期建成的绍德堂、叙伦堂、衍庆堂、惟一堂等10余座古祠堂和“越国名家”古槽门等古建筑,有成片的古樟树群和千年银杏等名贵树木。


祁门马山春祭

石舜村最出名的当数有戏曲“活化石”之称的目连戏。目连戏以“目连救母”的故事而得名。到了明代,祁门清溪人郑之珍改编目连戏本,借戏曲劝人向善,以正社会之风气。2006年,徽州目连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舜村栗木、马山目连戏班不但在本地享有盛誉,还先后在香港、上海演出,大获成功。


古村古巷

漫步石舜,粉墙黛瓦、小巷风情如诗如画,古朴的村风、古老的戏曲让人难忘。石舜,就像一坛陈封千年的老酒,让人在醇厚的历史中慢慢体味故土乡愁和地域文化那醉人的芳香。


   漫溪里: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当绿水青山遇上粉色沙滩,当民谣歌舞遇上徽州目连戏,当柴火饭遇上星空房……这样的诗意和浪漫属于祁门箬坑石舜村漫溪里生态旅游度假区。


漫溪里生态旅游度假区

说起漫溪里,不得不说凌健康。出生于1975年的凌健康是石舜村人,1998年从芜湖机电学院毕业后,先后在浙江、重庆、云南、合肥等地从事销售经理管理工作。2017年,他毅然辞去经理职务,选择回乡创业,通过土地流转,创立了漫溪里生态旅游度假区。


凌健康说:“作为祁门红茶的核心产区之一,石舜村茶资源丰富,同时拥有两个国家级的传统村落,传承悠久的目连戏非遗文化,在生态、文化、产业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再加上本村村民的支持,才有返乡创业的底气。”


游客在漫溪里

几年来,凌健康先后投资建设了面积39亩的农庄以及105亩的苗木基地,建设了32个养殖泉水鱼的鱼池,建起了茶叶和辣椒酱现代厂房,还与外地农旅公司合作,打造集餐饮、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


去年度假区共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产值近300万元。同时,凌健康不忘乡里,努力帮助村民售卖土特产,积极招纳本村员工,每年固定用工七八人,人均年工资在2万元以上。


石舜村水境山居民宿

下一步,凌健康计划整合周边旅游资源,租赁村里10多幢闲置房,改造修缮,以扩大民宿的接待量。同时计划在80亩滩涂地上建设新能源房车营地,以扩大度假区规模,促进村民小组旅游景点的微循环,引领当地旅游高质量发展。


箬坑民宿

石舜村党总支书记江万军说:“在漫溪里生态旅游的辐射和带动下,现在石舜村已有五六家民宿。而依托本地优势,发展民宿旅游是我村产业发展的方向。从长远愿景看,乡村旅游是朝阳产业,它能有效促进农副产品的销售,也是实现康养祁门、生态发展的必由之路。”


   祁春茶:走出“茶旅模式”新路径  


一茶一世界,一壶一人生。


廖善宝的世界和人生就在祁春红茶庄园。


游客在祁春红茶庄园体验休闲

祁春红茶庄园位于石舜村金山组,500亩茶园坐落在牯牛降的余脉上,与连绵的群山一脉相连;山脚,红茶作坊、垂钓荷塘、徽州园林、品茶木屋、民宿客栈等一应俱全。


祁春红茶庄园

箬坑乡是祁门县的茶叶大乡,为祁门红茶传统优势核心生产区域。其中石舜村有茶园面积4000亩,但仅靠以往单一的模式,茶产业附加值有限。


制作红茶

曾经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廖善宝,因为对山水和红茶的热爱,转型成为茶庄庄主。


5年时间,荒山变成茶园,走出一条“祁红+文化+旅游”的茶旅之路,高峰时23个房间天天客满,年就业用工200人左右,发放村民工资近70万元,祁春茶庄园已成为当地祁红产业转型发展的标杆。


制茶

从昔日荒山到千亩茶园,从祁春茶业到茶旅融合,廖善宝感言:“祁门红茶的文化内涵、养生理念,以及有机食品在人们生活中的关注度会越来越高。我们以庄园的形式来推广祁门红茶,更立体、更丰富,让大家有更好的体验,这样也更容易让人产生兴趣。”


以茶为主,茶文化旅游为辅,集绿色农业与观光休闲旅游接待于一体,祁春红茶庄园已成为箬坑乡祁门红茶和绿色生态“一红一绿”有机结合的美丽园区。


红旗村茶山

箬坑乡党委负责同志表示,产业兴则乡村兴。石舜村按照差异定位、突出特色的原则,充分利用该村的生态、文化和祁门红茶产业核心区优势,守正创新,以点带面,以农促旅,以旅带农,蹚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新路。






题字:姬臣



策划:向日葵融媒工作室

字:记者 汪嫒 杨育童  通讯员 孙浩

图视:孙浩

制作:程瀚星

图文征集: 1172522531@qq.com

联系方式: 18055959822(微信同步)


联 系 我 们


值班编辑:程子洋 责任编辑:程向阳
  终审:黎小强


推荐阅读【乡村振兴“满天星” (108)】“长丰”破浪正当时
【乡村振兴“满天星” (109)】黟县:让“数字游民”成联结城乡的新力量【乡村振兴“满天星” (110)】厚植徽文化向善力:赋能黄山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满天星” (111)】程树根:十年鸡倌只为农
【乡村振兴“满天星” (112)】冯家顶:藏在大山中的绿色明珠
【乡村振兴“满天星” (113)】休宁“土特产”如何走得更远?【乡村振兴“满天星” (114)】黄山:村咖的现在和未来
【乡村振兴“满天星” (115)】出发!目标傍霞,感受一场丰收的喜悦【乡村振兴“满天星” (116)】丰收节上的物质与精神【乡村振兴“满天星” (117)】新媒体流量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满天星” (118)】汪治国:“小砖匠”变身农创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