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月多肉植物生长季,重要的是如何抓住时机养肥!

2016-08-31 多肉植物百科

前言关注百科 · 遇见美好(微信号:duoroubaike)

分享美肉,分享种肉技巧,分享美好生活!欢迎加百科君私人微信(新微信号:duorou_bk)也欢迎向您身边的肉友推荐本公众号,点击本文标题下的蓝字“多肉植物百科”--再点击右上角“推荐给朋友”即可!

上期推送回顾:

🌵 多肉秋播进行时!快来看看我的播种方法吧~

🌵 唯有多肉与时光不可辜负,几经寒暑愿与多肉永相伴!

🌵 终于要告别阳台养肉了,虽然过程有些艰辛,但也值得!

🌵 一个多月没管的肉肉竟然变成了这样

🌵 想了解多肉植物的闷养,那就看看吧!

  正文开始:  

编辑整理:百科君



北方现已入秋,尽管南方人很不情愿承认秋天来了(身处福州的百科君也还在度夏),但近几天部分地区早晚明显感觉有些凉意,毕竟时间已经走到九月,相信秋老虎也不会再雄踞多久。这个夏天,带给江浙沪以及南方很多地区肉友们的伤痛,也将随着时间而慢慢抚平,生活还是要继续,如果你不想出坑,那养肉的那些事也将继续,当然接下去的几个月,只要你真心付出,你家的多肉也到了陆续回报主人的时候了!百科君今晚就跟大家分享下,进入九月后,如何趁着初秋的时节,让家里的肉肉们恢复生机,养肥变美!


我们先看看养肉达人玉山关于九月份多肉植物种植管理的一些分享,后面会介绍如何抓住时机把多肉养肥!


9月的气候特点是天高云淡,昼夜温差较大,温度凉爽宜人,大多数多肉植物开始进入生长旺季,不过对于一些南方地区来说,九月份的上旬,天气可能还会很热,建议温度还在30℃以上的地区,将多肉植物的度夏标准放宽一点就好,不要冒然的增加日照和大量浇水,买肉、换盆、播种、枝插叶插之类的活动也可以等气候凉快点再进行。


景天科大部分多肉都属春、秋季节生长的“中间型”,如玉蝶、奥普琳娜、丽娜莲等,随着九月份的到来,逐渐进入生长季节;


龙舌兰科中的酒瓶兰、仁王冠、辉山、吉祥天、王妃雷神、甲蟹;


仙人掌科的岩牡丹、鸾凤玉、乌羽玉、兜、金琥、新天地;


大戟科的皱叶麒麟、瓦莲大戟、光棍树、银角珊瑚、布纹球等“夏型种”多肉植物依然继续生长。


芦荟科的卧牛、条纹十二卷、十二缟 、宝草、玉露;


番杏科生石花属的紫勋、微纹玉、橄榄玉等大部分品种,肉锥花属的少将、安珍、星琴、勋章,春桃玉属的绫耀玉、妖玉、幻玉以及芦荟科的万象、玉扇、西山寿,块根和鳞茎类中的风信子科的弹簧草、宽叶弹簧草、毛叶弹簧草;薯蓣科的南非龟甲龙等“冬型种”多肉植物也开始生长,其管理可根据植物的不同类型进行。



“夏型种”多肉植物可放在阳台外侧的花架、庭院、露台等室外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养护,即俗称的“露养”。


“中间型”和“冬型种”多肉植物可适当增加一点光照,但要忌讳过量,烈日曝晒和过于荫蔽都对多肉生长不利,由干九月秋高气爽,空气的通透性好,能见度高,在晴朗的天气里,中午前后阳光特别强烈,极易灼伤植株,尤其是玉露、寿、万象以及某些品种的生石花、肉锥花更容易被灼伤,无论什么类型的多肉植物,如果植株长期在室内或者其它光照不足处栽培,都不要突然移到阳光下曝晒,以免灼伤,轻则留下难看的疤痕,重则整株死亡。


各种不同种类的弹簧草虽然是“冬型种”多肉植物,但本月正处于新叶的生长阶段,如果此时光照不足,会使叶片徒长,卷曲程度不高,看起来跟韭菜似的,很难突出品种特色,因此这类植物一定要给予充足的阳光,使其具有较好的品相。



“夏型种“和“中间型”多肉植物因处于生长期,可充分浇水,特别是在天气晴朗时,由于蒸发且大,土壤很容易干燥,更要及时补充水分,“冬型种”多肉植物如果已经开始生长,也要注意浇水,以满足生长需求,无论什么类型的多肉植物都要避免盆土积水,以防烂根。也不要在中午前后,光照最为强烈、温度较高的时候浇水,以免因温度突然变化而导致植株腐烂,对于景天科的山地玫瑰、小蓝衣、雪莲、东云等植株呈莲座状的种类以及瓦苇科的寿、玉露、万象等种类,番杏科的生石花、肉锥花等种类,浇水时要避免水聚集在叶丛的中心部位,以免烂心。


 正在生长的“夏型种”和“中间型”的多肉植物可考虑适量施肥,施肥时机最好等温度稳定在25℃后,其总的原则是”宜淡不宜浓”,还可将缓释性颗粒肥料放在盆土表面或浅埋,持续释放养分,供植株吸收。

本月的气候变化较大,应经常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及时掌握气象信息。本月“秋老虎”还时常发威,其肆虐程度不亚于夏季的高温炎热,在长江以南尤其显着,应注意进行通风降温,对于不耐热的多肉植物要控制浇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外,秋天的雨往往持续数日的下,即所谓的“秋雨连绵”,这种天气会使土壤、空气长期处于水分饱和状态,对多肉植物的生长极为不利。因此,若遇到这种天气要注意防雨防涝,将多肉放在雨淋不到的地方,也要避免盆土长期潮湿,否则容易滋生病菌,如烟煤病。



“冬型种”和“中间型”多肉植物在本月可继续翻盆,并结合翻盆进行分株繁殖。对于芦荟科、瓦苇属(十二卷属)的万象、玉扇等有粗壮肉质根的种类,在翻盆时可将健壮充实的肉质根掰下,插于培养土中,项端露出土面0.5cm-1cm, 2~~3个月左右就会有新芽长出。对干大多数种类的多肉植物本月都可进行扦插繁殖(包括叶插、枝插等方法),扦插前应晾几天,等插穗伤口干燥后再进行,以免腐烂。本月可继续进行播种繁殖。对于正处于开花期的生石花、肉锥花等番杏科多肉植物应注意进行人工授粉,以结出品质优良、出苗率较高的种子。




那么,如何趁着9月份让多肉植物迅速变大变肥呢?


到了秋冬食物匮乏的季节,这可以算是生物界中的普遍规律,自然在多肉植物中也是适用。只不过多肉植物储存的是水,而不是油。多肉植物耐的是干旱,而不是饥饿。



牙好胃口才好,养根很关键!


现在大家已经知道,多肉植物变肥其实就是在储存水分以备干旱。

于是很显然的,我们在养护的时候就得让这些植物感觉自己是在一个可能会干旱的环境中才行,并适当给足需要的水分以供储备。要是生活环境水量丰沛,谁还有闲工夫储水,都忙着生长了。要真有个缺心眼的一门心思储水,长的叶片又短又圆,那它要怎么去跟那些叶片又薄又大的竞争阳光呢?植物其实也很精明的。


但相对的,若你抠门到一滴水也不给,那多肉也只能巧妇难为无米炊,最终默默干瘪。所以这里的关键就是一个给水量的控制,这个量得根据具体的养护环境自己摸索和把握,而宗旨就是营造少水环境,不能太湿,也不能干太久。后文会提供一些判断的方法,但在浇水之前,有个重要的大前提——就是植物有一个功能健全可以吸水的根系。所以,养肥之前,得先养根。(关于养根的文章,可以看看百科君之前整理的《多肉植物养护之【多肉养根】超强合辑!》)


多肉植物生长缓慢,所以用的生长策略是步步为营,每片叶片都是重要的战略储备,而其根部就是供给中心(主要是水分和矿物离子)。供给充沛,储备才会多,供给不足,就只能消耗储备了。所以多肉植物的地上部分(叶片、茎杆)和地下部分(根)的大小是呈一定比例,且依据一定规律进行生长的。大致关系是:


1、根大水多,地上部分“疯长”;


2、根大水少,地上部分往肥厚紧凑里长;


3、根小水多,根部快速生长,地上部分边生长边消耗,总大小基本不变或略变小,直至根系变得足够庞大;


4、根小水少,根部生长停滞或缓慢,地上部分要么休眠,保持不变,要么消耗叶片植株变小。


根的大小相对于地上部分而言,可粗略理解为两者冠幅的大小,也可折换为吸水能力的强弱,比如有些翻盆时根部受伤,吸水能力减弱,也就相当于根系变小,但其恢复速度要比真正的小根系来的快。所以,要养肥,首先就得有一个健康的大根系。


这里需要特别一提的是,不同颗粒度的种植介质,土壤的空隙及湿度的变化方式都不相同,多肉在不同介质中长根的速度和根的形态也会有所不同。下面是无根紫珍珠在不同介质中的发根对比:


其中,沙土、细纤维这两种种植介质的孔隙度是最小的,新根生长缓慢,不予考虑。纤维颗粒混合土和河沙的孔隙度比较接近,其中新生的根系大小也差不多,但仔细观察会发现纤维土中的新根较早出现较多分支,新根较细但比表面积略大;而河沙中的新根分支出现的较晚较少,新根也较粗。


这是因为河沙的排水性能较好,浇水后过多的水分会下渗流走,根系附近经常是保持低湿的环境,新根要吸到水就必须先扩大根系的冠幅,而后再通过生长分支增加吸水面积;而泥炭纤维保水性能好,新根可以直接通过增加分支来提高吸水面积,不需要过长的粗根来扩大根的冠幅。


而从更长的时间上来看,泥炭的长根速度和根的大小会高于河沙,但根系分支较多,相对细弱。考虑到日后养肥需要控水,细弱的根系耐旱性较差,末端容易干枯,因而合适养肥的根系还是需要从河沙这样的颗粒土中养出来,而颗粒土也是养肥的最佳介质,因为颗粒土控水要相对容易很多——但这并不表示泥炭养不出肥实的多肉,只是水分相对难控制些,控制得好也能养出肥肉。


但另一方面,虽然颗粒养出的根粗壮耐旱,但前期刚开始发根时由于颗粒易干,很难长时间保持发根所需的湿度,因而无根或少根的植株直接放颗粒土里发根经常会面临根系生长缓慢甚至不长的情况,所以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一个较折中的发根方案,即前期在潮湿的纤维土中发根,当长出一定数量新根,且新根足够长足够健壮后,再放入颗粒土中养根。这样的根系生长基数比较大,在颗粒土中生长快速,即使不小心干久了一些也不会对新生根系损伤太大。
养根的时间视起始根系状态、温度、水分、光照而变化,一般生长季温度适宜,光照和水分都比较充足,起始根系较好的情况下,一个月左右的根系就已经很不错了,能达到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平衡,但若植物状态不佳,则这个时间可能会更长。


到底多久根系能长好?这可以根据地上部分的状态来判断,着根扎实稳定,吸收消耗的叶片逐渐变少,叶片从干皱暗沉变得饱满鲜亮了,那就差不多算是长好根了。另外再提一下,养根和服盆并不是一回事,服盆是指根系从异常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是养根的第一个阶段,所以服完盆并不代表养好了根。



按时吃饭!切忌暴饮暴食。


根养好后的多肉不需要特别手段,本身就应该已经比较饱满了。但若给水较多的话,植物就会拼命生长,长大或分头都包括在内,唯独不会变得紧凑肥实。若想养肥,就需要我们之前提到的控水了。 控水就是适当少给水,即使给水也要保持一个低湿状态,干旱时只要有些微水汽保护一下根系就行了。控水切记大湿大旱,根系将无法适应这种巨大变化。若之前养根时浇水较多,则控水应循序渐进地拉长全干的天数,否则根系会还来不及适应干旱就提前干枯,使得之前千辛万苦养好的根系功亏一篑。若养根时就已经控水了,那此时就会有两种可能,要么根系怎么都长不好,植物越来越瘪;要么此时植物已经变得很肥了……


控水养肥期间最好的浇水方式是少量多次,每次浇水不需要浇透,只需浇到介质微湿即可,由于介质是颗粒土,水分扩散会比较快速和均匀,不用担心局部潮湿局部干旱的情况发生(纤维土就容易出现这个弊病)。少量多次浇水可根据通风情况和天气条件灵活调整,保证一定干旱时间和湿润时间的温和交替即可。 生长季的浇水时间应放在傍晚或晚上,因为多肉植物营景天酸代谢,白天气孔关闭,基本不吸水,晚上才吸水。若白天浇了到晚上需要吸水时却干得差不多了,那就麻烦了。而冬夏休眠季由于温度和休眠的原因,水分需求较少。建议白天浇水,通过一天的蒸发,到晚上还能保持一点水分供少量需求,不会过湿也不会过干。


花盆的选用:花盆建议使用控根盆或体量较大较深的花盆,这样有利于下层水汽的保持,着根层及时处于干旱状态,下层土壤也会提供微量水汽缓解根部的干旱情况,起到控根保根的作用。花盆太小则缺乏必要的水分缓冲,容易经常处于快干快湿的状态,会对根部造成损害。


季节对多肉植物的肥化也起到重要作用。养肥的时机毋庸置疑应选择春秋生长季,且秋季会优于春季,生长季前期优于后期
由于让已有叶片变肥的难度要高于长出肥厚新叶的难度(植物会优先保证新叶中水分的充足),因而把握好新叶生长时机很重要。夏季由于高温和遮阴的关系,叶片容易徒长,此时很难养出株型好看的多肉,因而夏季可着重养根和维持株型(若高温天太多那就只能尽量保证不死了~其他就别操心了~)。而华东地区8月下旬开始气温略微转凉,此时就是养肥的最佳时机。正常情况下,至9月底便能收获肥肥胖胖的肉肉了。


总结

综上总结一下把多肉养肥的几个要点: 1、营造少水环境,但要适当给水; 2、要先养好根系; 3、使用排水良好的颗粒土; 4、少量多次地灵活浇水; 5、用控根盆或深盆; 6、在生长季前期就开始养,早秋最适。


如果看完有收获,别忘了 ↓↓↓


声明:本文由文章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公众号立场。

推荐阅读

(☟点击下面标题,直接阅读☟)

🌵 💧 多肉植物养护之【浇水篇】超强合辑

🌵 🌰 多肉植物养护之【配土篇】超强合辑

🌵 🐌 多肉植物养护之【病虫害防治篇】超强合辑!

🌵 🌱 多肉植物养护之【多肉养根】超强合辑!

🌵 ☀ 多肉植物养护之【多肉度夏】超强合辑!

欢迎投稿:百科君期待大家的投稿分享!晒出你家的美肉,写出你的心情,分享你的多肉生活!投稿 (详见→投稿说明


底部“写留言”功能已开启,

欢迎大家互动,

留下您的精彩点评



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添加关注

👉百科君有些真心话想跟大家聊聊!


百科君私人微信号:duorou_bk(加的时候请备注:肉友或卖家),新浪微博: @多肉植物百科

【转载须知】

个人转发至朋友圈无需获得授权。微信公号转载请后台回复 “ 转载 ”二字获得授权,无授权图片的童鞋会被举报的哦!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百科君的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