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荐|《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增订版)》

邵琦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2-04-23


人工物是人类文明的具体承载。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人工物是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坚实阶梯。无论是在今天的生活中,还是在往故的历史中,目之所及,手之所触的为人们所用并且在人们的使用中改善、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人工物,乃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文明的物化呈现。


循依生活的希望而对人工物的样式、功能及其制造流程进行预谋,是人类由来已久的一种持续连绵的行为,甚至可以说是伴随着第一件人工物的产生而产生的。


这一行为便是设计。


尽管,设计这一概念是近代以来才逐渐盛行起来的,但是,人类行为的发生与实施却不是以概念的形成为端起的。因此,从设计的角度不仅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演化,而且,可以看到人类文明实质性的演化的痕迹。


————


▲考工记


造物,是取材于自然,施之以人工而改变其形态与性能的过程。因此,造物一方面关涉到人们对自然的取舍,一方面关涉到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任何一个民族的造物设计思想,都是由这两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的。因此,揭示一个民族的造物设计思想的特点,必须兼及这两个方面。


当历史学家从大尺度的历史时间观和大视野的历史空间观上,整体地看待人类文明的演化进程时,往往更愿意用具体的人工物来指称不同时期的文明特性。比如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瓷器时代、机械时代、原子时代……


特定的人工物之所以能够用来界定人类文明的进程,是因为这些器物的出现,不仅标识了人类改变自然材料的形貌、性能的程度,而且,包含了从经验到知识,从技术到信仰,从体制到文艺,从战争到生活的全部的、根本的深刻演变。


把人类的文明历史或者把一个民族的历史视为一部造物的历史,虽然难免机械、刻板甚至僵化的嫌疑,也难免过于唯物的偏失,但是,给人们提供的却是一个坚实的基点。对于一个过于沉浸在诗意中的民族来说,对于一个曾经被坚船利炮凌辱过的民族来说,对于一个正在复兴之中的民族来说,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基点,因为,站在这个基点上,可以真正客观地看自己、看他人,看过去,看未来。



连绵数千年而未曾间断的中国文明的基础是同样连绵数千年而未曾间断的造物设计,期间凝结的造物设计思想,不仅指导了过去的造物设计,构筑了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石,同样,也对当今的造物设计有着现实有效的启示。


在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中,变的是设计产品,不变的是设计思想。这是历史的启示,更是历史的史实。当我们循着历史的绪脉一路走来,我们不仅能够清晰地看到自身的过去,更能清晰地看到身处的当今。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增订本)》内页图



现代设计是与现代社会相应的造物行为。中国古代设计思想中呈现的与现代设计并行不悖的观念与理念,通常人们可以轻松地用“古代思想中的现代因素”来概括,这种一言以蔽之是容易,却是草率的;倘若不是以如此轻率的方式,把绵连数千年的思想“概括”掉,那么,我们就会得到一个沉重而巨大的问题:古代与现代之间如此系统的“并行不悖”的设计思想,难道真的仅仅是巧合?是我们对古代的认识出了问题?还是对现代的认识出了问题?抑或是我们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存在着巨大的偏失?


这是一个由造物设计提出来的问题,又是一个不仅仅局限于造物设计学科的问题;尽管如此,我们无法回避,更是必须审视,对这个问题的审视关系到对中国设计思想的认识,关系到中国现代设计的建构。


因为,我们相信:对未来的瞻望有多远,决定于回眸历史有多深。



(文章节选自《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增订本)》)




- End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增订本)》邵琦、闻晓菁、李良瑾、陆玮、朱俊、徐贯虹 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20.12定价:68元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及建筑方面的思想及理论,跨度从先秦至清代,历时较长,涉及领域较广,是一本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设计史书籍。通过剖析各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及其作品和思想,真实、客观地阐释了不同时期的民族文化特征,呈现了中国文化艺术的整体特质与延续性。无论是设计者,还是设计历史及理论的研究者,乃至中国历史研究者,均能从中获益。



主要作者简介




邵琦,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美术史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主编《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二十世纪中国画讨论集》等;合著《造物设计史略》《中国画心性论》等;个人专著《中国画文脉》、《晚明以来中国画的语境与语义》、《托古改制》等多部著作。多年来致力于艺术学史论研究。









上海书店出版社



Shanghai Bookstore

Publishing House


微信公众号ID :sbph_shsdsj

点击再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