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遇见不一样的江南百景:“江南文化研究”丛书出版
江南文化是中华文化家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南人民在漫长历史中创造的、有别于其他区域、极具活力的地域文化。江南地区山水相连,壤土相接,彼此人民语言相近,习俗相通,有无相济,流动频繁,认同感强,亲密度高,故文化一体性程度很高。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地区共同的文化标记。吴韵苏风、皖韵徽风、越韵浙风和海派文化,虽各具特色,但都是江南文化一部分,或是在江南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发展,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江南文化提供精神资源和精神动力。
江南
江南文化研究的先哲顾炎武,曾将原创性学术成果比喻为“采山之铜”。可以相信,这批成果的问世,对于拓展、深入理解江南文化的内涵,对于推动江南文化研究,对于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都会有重要的价值。
冯贤亮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探讨了明清之际江南的社会文化图景,例举了江南宏观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要面向,主要包括晚明至盛清时代的历史变化与文化表现在地方生活史中的投射,以及知识分子的不同存在形态与文化生活、社会活动等,努力观照出江南的地方文化、政治文化、精英文化、生活文化与家庭文化等的多样化特质,揭示不同时代留给后世最重要的文化记忆与生活画面,勾勒江南整体性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变迁,从而反映出江南地区孕育的政治文化与社会文化在区域以及全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链接性”意义,为进一步思考江南文化及其在新时代的发展,提炼江南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提供学术资源与思想借鉴。
作者简介
冯贤亮,浙江嘉善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史、江南地区史、中国社会文化史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著有《河山有誓:明清之际江南士人的生活世界》《明清江南的州县行政与地方社会研究》《太湖平原的环境刻画与城乡变迁(1368-1912)》《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近世浙西的环境、水利与社会》《清史》等。
何 俊
内容简介
本书在首章,着重说明江南儒学的提出、指义与时段,希望对江南儒学建立起一个整体性的框架,并试图呈现出一点江南性的思考。二至六章,分述江南儒学的孕生、唐宋变革与江南儒学的崛起、明清江南儒学的演化,以及江南儒学的现代探索,其间就明末江南儒学与西学专辟一章。本书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学界对于江南儒学给予长久而深切的研究兴趣,使江南儒学的研究成为江南研究、儒学研究、中国哲学与思想史研究,乃至面向未来的中国现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作者简介
何俊,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与思想史研究。著有《西学与晚明思想的裂变》《南宋儒学建构》《事与心:浙学的精神维度》等。
叶 舟
内容简介
本书以江南地区家风家训的传承、发展、创新为研究重点,通过全面收集江南地区的家风家训文献,对江南地区家风家训的形成、发展、特点进行全面的讨论,并对家风家训与江南区域发展变迁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为进一步推进江南地区传承优良家风活动提供借鉴。本书共分为绪论、三个章节、结尾。第一部分是绪论,明确家风家训的相关概念,回顾中国家风家训的发展历史,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同时阐明本项目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是传统社会江南地区家风的发展情况,包括对传统社会江南地区家族、家风家训发展的历史进行阐述。第二章是传统社会江南家风的经验,对其特点及局限性进行讨论。第三章是研究近代以来江南地区家风的发展变迁,江南地区家族制度和家风家训的转型。结尾部分是总结以及对新时代长三角地区推动优良家风活动的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作者简介
叶舟,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江南社会文化史。近年来在《史林》《社会科学》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专著3部,古籍点校3部,译著2部。新修《上海通史》“上海建县至明代”分卷主编,《中华大典历史典》清总部主编,《常州通史》副主编。
郭 骥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研究了江南文化向海派文化嬗递的过程。研究聚焦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江南文化在上海向海派文化嬗递的关键时间点,通过考察江南文化在海派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力,探讨江南文化圈的区域环境对于中国文化的近现代转型所起到的积极作用;通过分析以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近代演变过程和互动关系,为探索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提出文化传统的当代价值。
作者简介
郭骥,上海大学博物馆(海派文化博物馆)研究馆员,历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宋庆龄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学、博物馆学、文化学等。
邵文菁,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馆刊《都会遗踪》执行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上海城市史、新闻出版史及博物馆口述历史等。
段炼,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理事、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上海地方史、中共党史、口述历史及博物馆学研究。
陈凌,上海博物馆出版部主任,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明清上海史等研究。
朱丽霞
内容简介
本书是研究明清时期上海地区陆氏家族文化的研究专著。陆家嘴因明代上海陆氏聚族而居而得名。陆深是陆氏最成功的家族成员,其卓越的书法成就推动了云间书派的形成,其开放的文学观影响了明清小说的发展,其经营的俨山园掀起了明代上海私人造园的风潮,他是贯穿明中叶前后学术和思想的重要人物。陆楫的消费学说成为中国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他的“华夷论”为今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陆锡熊与纪昀一起主纂《四库全书》,其史学成就引人瞩目。上海陆氏是贯穿明清两朝的江南望族,也是最有时代感的豪门大户,其家族文化成为江南文化的典范,在许多领域,直接影响了江南文化的发展。
作者简介
朱丽霞,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秦观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学地理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地域文学、地域文化的研究。
周庆贵,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文学硕士、经济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与地域文化、高等商学教育管理。
薛欣欣,常州大学文学院讲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地域文化与家族文学、明清时期中日文学交流。
杨奕望
内容简介
作者在全面搜集、整理明清两代上海医家的相关资料后,遴选其中有代表的18位医家进行个案研究,从江南地域、医儒交游、医德病患、中西汇通等四个方面,就师徒相授、家族内传、私淑自学等角度梳理他们的学术源流、交往互动,分析并呈现江南文化对于上海医药传承的影响;进而探索明清时期上海医药文化在江南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对全国医药文化的学术辐射及引领作用。本书不仅是表现江南文化的的一部分,也是总结和反映我国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特别是上海地区中医药临床实践历史的重要成果。
作者简介
杨奕望,医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医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参与《中国医学史》、《中外医学史》等全国规划教材的编写。近十年来,在《中医杂志》、《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华中医药杂志》(CSCD)、《中华医史杂志》(PubMed)、《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历史档案》(CSSCI)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完成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李亚娟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江南文化与长三角新型城镇化关系研究的专著。在首章,提出了何谓江南文化,江南文化经历了怎样的演变,江南文化在那些维度同长三角地区的新型城镇化相互交织等问题并做了阐释。二至五章,分别从长三角新型城镇化中的空间保护与发展、经济发展、生态建设、文化建设四个方面进行详述。这四部分即是本书认为江南文化与长三角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结合点,在具体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提升江南文化在长三角新型城镇化,特别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的角色与作用;赋予江南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引导人们从正确认知历史中走向未来,从延续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作者简介
李亚娟,文学博士,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学研究部副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罗格斯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先后在《光明日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晚清小说与政治之关系研究(1902-1911)》、《现代城市治理与城市文化建设研究》等,编撰“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sbph_shsdsj
新浪微博/小红书:上海书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