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家那闺女》|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以分离为目的”

果筱媚 龙之门大语文 2021-04-29


最近大火的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将年轻一辈与父母间有关教育、亲子、爱情观等差异,推上了风口浪尖。

 

所有观众惊呼:原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认知观念,有这么大的差异!



1

对“家庭成员地位”的排序

到底为谁而活?


节目中被父亲催婚,着装被父亲吐槽“像淤泥一样”的焦俊艳,代表了当下“大龄未婚优秀女青年”这个群体。


当焦爸爸表示想和女儿多交流沟通时,焦俊艳却并不认同。她说“:好的事情我当然会跟你分享,但是痛苦的事情一旦分享给你,我收获的就是双倍的痛苦。


很多父母不愿意承认自己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内心深处不肯放手,要干预甚至是要控制。其实对子女来说,向父母“报喜不报忧”才是常态。


当焦俊艳的好友Papi酱在节目中谈论自己的“人生排名”,引发热议不断。


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Papi酱认为:自己一定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伴侣会是陪伴自己很长时间的人;父母和孩子是陪伴我们一段时间的人。


听到她“大放厥词”的父辈们,在节目中忍不住地摇头,在他们眼中,正确的排序一定是:


父母>孩子>伴侣>自己



两代人对家庭成员的排序,表面上看差异很大。其实年轻一辈并非不重视父母的感受,只是他们更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在他们眼里,自己首先能独立起来,才能为伴侣、家人、孩子带来他们所期望的一切。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以分离为目的”。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也许就像龙应台在《目送》中写到的: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2

对于“感情”

为了结婚而结婚?


“结婚”这个话题,年轻一辈的洒脱与上一辈父母的不断催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父母眼中的“孤独单身患者”们,普遍都已经过上了自给自足的日子。在他们眼里,能找到合适的另一半更好,找不到自己一个人过也不错,绝不病急乱投医。

 

而父辈们的人生规划是:30岁以前结婚,尽快生小孩,有生之年至少要看到孙子辈。

我老家的邻居晴儿,标准的80后,大学毕业就在家,自己折腾淘宝店。

 

一开始也没什么生意,几年后才慢慢摸索出门道。好不容易从钻石店,慢慢升级到现在的皇冠店。虽然招了几个人,但每天自己依然很忙,加上以女装销售为主,现在的她依然单身。

 

父母经常催促她快点结婚,毕竟在老家,年纪大了还单身,街坊领居看你的眼神很奇怪。现在她,眼看已经过了30岁,父母也懒得催促了,顺其自然吧。


晴儿对另一半的标准是:一定要找一个自己喜欢、三观契合的,胡乱找一个结婚,到时候离婚成本更高,还不如单身。

只要能负担好自己的生活,过好自己的人生,至于结婚与否,多大年纪结婚,生不生小孩,父辈们其实可以少操心。



3

对“学习成绩”的理解

好成绩=好未来?


这里还要提到年轻一辈和父母在“教育”方面的认知分歧。


多数父母对于孩子学习成绩好这件事是绝对推崇的,他们认为,一个孩子考试分数高,品德一定不会差。


实际情况是,不论父母们信不信,好成绩并不等于好未来,好成绩也并不等于好人品。


一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邻居小曹的故事:

他小时候,在我们那条街上,是神一样的存在,成绩很好。不论他走到哪里,大家都对他竖起大拇指,他也是一副趾高气扬的模样。

 

后来他“不负众望”,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可惜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读大学期间,因为品德不好,和同学打架,被开除学籍。

 

再后来找关系重读了一个大学,好不容易熬到毕业工作,应该是性格的原因,现在依然单身。并没如老一辈期望,一直“辉煌”下去。


时代不同,每个个体成长的环境,都会产生巨大的差异。年轻一辈和父母们,通过《我家那闺女》这座桥梁,大家开诚布公地沟通,互相体谅、互相支持、共同成长,出发点挺好。

 

尤其在教育方面,年轻一辈更注重下一代综合能力的培养,早已不是父辈们唯“分数”马首是瞻的想法


希望在这波新旧观念的冲击下,年轻父母的下一代,都能活得更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家长必读】

家有「懒」妈,是孩子的福气!

这样的沟通会毁了孩子!难怪女儿说:你一定不是我亲妈!

补习班上真实的故事丨普通家庭小孩如何缩小与富二代的差距……


作者果筱媚 | 配图源于网络

由龙之门大语文编辑排版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语文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