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如何建好智慧社区?

导读语 


未来的社区,是智慧的社区。本文将从我国智慧社区发展进程、发展驱动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助力更好地建设智慧社区。




小灵通漫游未来
哆啦A梦

小时候读过的书,听过的故事,不管是《小灵通漫游未来》,还是《哆啦A梦》,都说未来我们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充满高科技的环境中,各类机器人将为我们提供服务。今天,未来已至,智慧社区成为梦想成真的入口。从智慧社区过往的经验和教训中,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智慧社区的专业定义是这样: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社区场景下的人、事、地、物、情、组织等多种数据资源,提供面向政府、物业、居民和企业的社区管理与服务类应用。


我们以张三(化名)为例,通过他近三十年的人生经历,来回忆这段历史。



中国智慧社区变迁史

2000年之前:

尚无规范标准,开发商自行建设数字小区


1992年,张三下海了,在改革大潮中,他很快攒下第一桶金。改善居住环境被提上日程。但是离开了体制,也就告别了福利分房。好在市场上有商品房在销售,一个香港地产商开发的楼盘吸引了他。这是早期强调社区(物业)服务、居住品质的小区,不仅有绿化,还有各种当时先进的设备,包括楼宇对讲系统、呼叫小区保安的对讲和报警系统、监控系统,同时电话线和有线电视线路也已经先行布设好了。


张三不知道的是,他居住的先进数字小区的经验,给了政府部门启迪,并被写入标准规范,未来这些都是标配。


2000-2010年:

数字小区规范逐步形成,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2008年,奥运之年,张三的儿子要成家了,已经身家颇丰的张三给儿子在市中心购买了一个大房子。在十多年前被视为先进的物业管理、小区绿化、数字化设施等,这个时候基本成为标配。


在这十年中,一系列小区数字化标准规范出台,新建小区普遍拥有了电话线、有线电视、网线入户,弱电箱,基站,楼宇门铃,视频监控、弱电围栏、室内报警等安防设备。


居住在老房子里的张三,也感觉到除了物业服务外,街道和居委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服务,小区周边环境也日益改善。这都得益于2001年,《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示范活动指导纲要》的出台,网格化的社区治理模式站上了历史舞台。


2011-2015年:

智慧社区概念提出

以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应用为核心


2014年,年近花甲的张三,决定给自己购置新房用来养老。各类监控等设备,早已成为小区标配,物业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登记管理,小区内的浇灌等设备都可以远程统一操控,家中的网络也是高速宽带了。


当然,对智慧社区建设感受更深的是张三的儿子,他在政府机关工作,不仅仅参与了智慧社区建设指南的编写,把更丰富、更智慧的基础设施加入到小区建设中;同时也参与了政府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对社区采用了数字化管理方式,大幅度提升了效率。

2016年至今:

智慧社区深入发展,服务民生渐成主流




智慧社区变化的四种驱动力



驱动力1

政府


在智慧社区发展中,政府位居核心。第一,社区治理是政府行政职能之一,街道、居委会等是政府单位;第二,小区等设计、验收标准均由政府制定;第三,政府是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投资主体,尤其是在老旧小区改造;第四,政府在推动新技术发展时,将社区作为应用场景。综合分析近十年来中央各部门、各省市自治区以及重点地市的230余份与智慧社区相关的文件,可将其划分为八种类型,如图1所示。

图1 智慧社区相关产业政策类型及关联

驱动力2

开发商/物业公司


开发商/物业公司是市场主体,主要受利益驱动。政府对小区的建设和标准规范,它们必须遵守,同时它们也会主动引入先进的产品与技术。1990年代,一批在大陆开拓市场的香港开发商,成为那个时代引领者,它们引入当时香港的住宅建设与管理经验,张三当年所购置的房产,就是这样性质;在2010年前后,随着互联网产业发展,一些开发商把“科技”元素融入了建设当中,主打科技住宅,在上海等城市,价格能够比同地段、同品质小区高2000元左右,并且受到购房者欢迎。最近5年,中国房地产业进入了新阶段,智慧社区建设和运营成为刚需,这里列举一些开发商所面临的场景。第一种,开发商拿了一块自持比重较高,甚至是纯自持的土地,需要以运营获得收入;第二种,开发商冒险在市中心拿了一块面粉贵过面包的土地,需要把所有可增值的元素都添加上,以成功盈利;第三种,开发商在郊区拿了很大的一块土地,一般采用分期开发的方法,于是一方面需要提升品质,以吸引后期购房者,另一方面需要通过运营补充资金流。目前,部分开发商/物业公司,除了打造硬件设施、管理平台,还通过与互联网企业等合作,构建O2O社区,为居民提供服务(如表1所示)。

表1 部分房企的O2O社区

驱动力3

社区居民


所有的居民,都对智慧和美好有期望,但其中两类居民尤其明显。一类是青年人群,他们对新技术都是充满好奇心,并且作为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他们期望能够通过互联网络解决所有的问题。张三就一直对儿子一家的“懒”表示不满,基本上就是通过手机点外卖、买水果、买菜、找家政服务等,甚至周末都不愿下楼。另一类则是老年群体,在以居家养老为主的时期,需要主动关心老年群体,尤其是独居老人。张三父母所住的小区最近就在改造,居委登记了所有老人的信息,通过楼道里的摄像头对所有人进行面部识别,如果一个老人数天没有出门,那么居委就主动上门询问;同时,张三也主动在父母家中安装了智能摄像头,如果摔倒等行为发生,就会主动联系张三并报警。


驱动力4

产品与技术


所有“智慧”的落地,得益于产品和技术的进步。例如:高清视频监控与AI诞生,才能够对小区内的人、车监控与分析,包括分析老年人的行为等;有了传感器和物联网络,才能够对社区进行全方位数据采集并汇总;有了智能终端普及以及定位技术的发展,才能够让获得周边商品与服务成为可能;有了外卖等基础设施,才能够让快速上门加以实现。基于上述技术与设施,各服务提供商打造完善的产品与方案。包括中国电信等运营商所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叮咚买菜等垂直服务商提供的社区电商等业务,阿里、腾讯等提供的生活号、公众号等社区入口,腾讯海纳等提供的综合社区平台等。
存在的问题

智慧化是各产业未来的主流,智慧社区同样不例外,根据统计,中国共有16.44万个社区,近8亿城镇人口,规模相当巨大,且不断增长,预期将成为万亿级别的市场(如图2所示)。

图2 2016-2025年全国智慧社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2019年中国智慧社区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但智慧社区的建设也存在不少问题。1、缺少资金新建小区资金相对充足,不仅是开发商对小区品质追求,同时政府也在引导,例如重庆采用智慧小区星级评定的方法,开发商可以适度提升销售备案价格,并适度降低建设保证金比重,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已有超过200个新小区挂上了智慧的牌匾。但是,存量小区智慧化改造缺少资金,笔者在上海进行了调研,一是政府在社区“智慧”方面的投入,或者在试点小区内建设,或者是在市政管辖的范围内建设;二是老旧小区物业的投入,基本只能在道闸的更换,监控布设等基础投入上;三是居民的投入,除了房屋成套改建、原地重建、安装电梯等工程外,其他改造均难独立收取费用,而维修基金,老旧小区或无维修基金,或者动用手续复杂。2、缺少标准概括而言,强制性标准,主要是小区验收规范,为了在全国实施,因此标准较低。真正体现“智慧”特色的,基本是推荐标准,如《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2014),《智慧城市建筑及居住区第1部分:智慧社区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2020),以及各地的建设指南,一般仅描述功能,未定义数据接口,让各个系统间贯通不易。3、缺少数据整合智慧社区的深度应用,是将所有数据整合,有一个城市大脑进行统一智能应用。例如,原先一个井盖的丢失,需要等巡逻人员检查到,一个消防栓的损坏,需要在定期检查的时候看到,但是有了智慧大脑,井盖可能刚刚被抬起,就有公安人员前来查看,消防栓当天损坏,当天有人上门修理。但目前对于数据整合的现状,尚不容乐观:第一,国内仅部分城市打造了城市大脑平台,支持数据汇总。第二,社区对口众多垂直管理部门,在众多城市中,各部门相互独立,末梢居委会,有多张数据表需要维护,甚至以Word等文件形式报送。第三,智慧社区末梢数据库的管理单位众多,包括物业、居委会、腾讯等服务平台等,它们未贯通。4、缺少持续运营机制获得稳定资金支持,是智慧社区连续运营的基础。目前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叮咚买菜等,已经进入良性轨道;对道闸、监控、系统平台等软硬件设施维护,是固定成本支出。但是,一些计划通过O2O社区,实现收益的房企而言,目标尚未有效实现,在美团等规模型企业面前,独立APP模式,难以持续发展。根据笔者观察,近年来,相关的APP部分已经停止运营,部分与美团等企业合营,所谓本地入口存在。
解决方案
未来的社区,是智慧的社区,无论是新建小区,还是老旧小区,均是如此。为了少走弯路,并且让智慧社区发挥更大的效能,笔者认为需要把握两个方面的关键点。

一、政策关键点


政府是智慧社区重要资金投入者、标准制定者、最终使用者,在智慧社区建设上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首先,促进各类企业的投资。对于开发商,将通过智慧星级小区评定,进而在楼宇备案价格,项目资本金、项目预售金和企业诚信加分等提供优惠政策;对于物业,将智慧化纳入物业星级评定的指标中;鼓励电商、电信企业等在社区内,进行诸如快递柜、基站等新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完善标准规范的建设,推动信息孤岛的连接。一方面,智慧社区的功能被分层,形成强制性、建议性的类型,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功能被纳入到强制性的标准当中;另一方面,在迭代完善的基础上,不断有新的技术与功能模块被引入。包括数据采集的接口,与对外数据传输接口的标准化,从而为实现全面的数据整合奠定基础。第三,政府加强推进城市大脑整体建设,并且在制定规划时,将智慧社区的发展予以整体考虑。

二、市场切入点

现有产业有八个领域,已有众多市场机会,值得现有服务商切入,少走弯路。新建小区:各类开发商着力打造科技型小区,以提升销售时的品质,并实现长期持续经营。老旧小区改造和美丽家园建设:主要是对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包括监控设备安装、门禁系统、停车道闸、物业管理系统等。数字乡村的建设试点:智能社区的建设并不仅有城市内的社区建设,数字乡村建设亦是当前政策重点,与美丽乡村、扶贫等工作结合开展。智慧养老:社区化养老是政策上的新动向,为此需要采用智慧化的方式,对老人进行监控,为其及时提供应急等方面服务。平安小区:提升小区安全性,部分地区已经提出有条件的小区可以进行智能摄像头的布设。社区商业:充分整合社区周边的资源,提供购物、医疗等方面的服务,并且通过智能配送柜等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城市大脑:参考上海浦南街道等地的经验,部分城市大脑建设会从单个社区进行起步,再由点及面的进行拓展。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示范工程:新兴领域的应用,需要开展示范工程,其中每年政府均有相应的示范工程申报工作。智慧社区投入和运营的资金来源




依据现有政策,智慧社区的建设有多种资金来源,包括政府投资以及企业社会资金投入等,具体有以下几个来源:政府财政资金,包括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在智慧社区领域的建设重点,一是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的建设,二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关于智慧社区的建设部分。开发商、物业公司的资金,前者是新建小区的智慧化一体建设,后者是对所管理小区的改造。目前,重庆等地的政府,正在激励相关方面的投入,例如重庆市,对于实施智慧小区项目实施项目资本金、项目预售金和企业诚信加分等优惠政策,住宅项目满足二星级智慧小区相关要求的示范工程项目,按照示范建筑面积2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PPP模式,政府与运营方合作投入建设(一般成立项目制公司),通过后期的运营,实现对合作运营方的回报。例如河北在对公租房小区智慧化改造的政策中,提及此模式,核心原因是小区具有稳定的运营型收入。经营型企业投入,对于投入后,可独立经营的资产,各地均鼓励相关企业自行投入,包括网络、智能快递柜等。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 作者:王志成,来自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研究中心


往期精彩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