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巴瓦耗尽半生建造的精神家园@卢努甘卡花园

小小 小小探索生活
2024-08-23

巴瓦耗尽半生建造的精神家园卢努甘卡花园,以下是建筑师本人自述


花园里的断臂少年

花园里的花园


在斯里兰卡南部省份的西北端,本托塔河( Bentota River)穿过沙洲流入大海的地方,有座咸水湖名叫德杜瓦( Dedduwa)。其东岸有一个小岬角深入湖心,1948年被我发现后买下此地原为丛林荆棘密布之地,18世纪曾植满月桂树,20世纪30年代被橡胶林取代。北边高地上有座小房子,一位税务员住在那里却很少光顾;友人偶尔造访,会发现高大的橡胶树矗立四周,浓荫蔽日。这块地几乎被时光遗忘,无人问津,我因此格外喜欢。湖水在树影背后闪烁,微风拂动,枝条摇曳,湖光云影乍现。南坡上的灌木林浓密到几乎无法穿行,各种动物漫步其间,必须将其全部砍掉才得睹湖光山色。庄园建造过程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是场地清理完毕、视野完全打开,远方的世界收进小房子窗口的一刹那这块地的原主人住在本托塔城,是一位富可敌国的夫人,她的嫁妆包括五万金币和数不清的土地。这块产业地处偏僻,也没什么物产,对她来说轻如鸿毛,却依然要支付不菲的土地税,因此乐得有人愿意接手。价钱早就谈妥,却不料原先住在这里的税务员不肯搬走,除非能让他搬进本托塔城里另一位官员——海关关长的房子。关长说搬走也不是不可,但自己最中意的房屋目前是一位乡村教师建在海边的宅子。乡村教师说,如果能在他哥哥家的庄园里给他盖一座房,他就同意腾出海边的家于是,靠耐心和决心,这一切都慢慢地推进,最后竟全部实现了。乡村教师住进了他自己规划和修筑的庄园住宅,非常开心;海关关长在海边举办了一场宴会,来庆祝新生活的开始。只有那位税务员,本以为这么麻烦的事情不会有人能做得到,最终失望离开。





       

肉桂山丘远望主屋


户外接待大厅上玻璃客房


大自然

这里漫山遍野植物茂盛,颜色却只有绿色,或深或浅的绿意弥漫在视野当中。棕色的土壤鲜有露出,只在稻米收获的季节,一块块土地裸裎在天空之下,之间被细细的绿带分开,自然中有了几何秩序之美。斯里兰卡这个地方没有冬天,只在雨季来临之际,雨后的空气格外澄明,绿意也格外鲜亮,光影变幻,气象万千。广袤的风景中散布着几座农舍,阳光在叶片上跳跃,田野里点缀着小花朵,它们也是自由生长,在绿色的背景中闪闪发光。卢努甘卡从一开始就是连绵的自然风景的一段,是天地大花园里的小小花园。庄园的营建颇费时日,前后消磨了四十年的光阴。一开始的工作是清理场地好让坡地上的房子将四方无碍的风景尽收眼底。地形如此,工作也不得不按部就班。自北向南,地块上先是一些废弃的稻田,接下来地势缓缓抬升的小丘上植满了橡胶树,它们穿过中央的新月状空地,爬上南侧马鞍状的丘陵,又成为浓密的树林。从目睹场地的一刹那就会明白,必须牺牲原有的橡胶林。清理之后,一望无际的湖面和远方的岸线出现在视野中,景色无与伦比。举目远眺,可见鲸鱼形状的湖心岛。倘若庙祝所言非虚,那岛上的一棵大树上曾住过一位无名僧侣,死后阴魂不散,自13世纪以来便让这里成了一座无人岛。岛上鸟类繁多,成了飞禽天堂。再往远处,天际线上密布着长满各种杂树的密林,遮挡住土人的村庄。经过以上介绍,各位想必已经可以猜出,这样的改造需要移除大量的土方。居住部分的入口方向应当从西转向南,这样做益处多多。入口道路的尽端被重新设置在北面山丘的东南角,也有一些橡胶树被保留下来,它们为场地提供尺度感,且与周边的硬木融为一片。最初的清理工作完成之后,主要的视觉景观就成形了。一切尽在掌握,没有任何景物超乎形式上的考虑,都是整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时候,花园按照天然的样子谋划自身,如一株树木的轮廓或阴影的方位指示着道路的来向。往南,视线终止于山丘上的寺庙;向北,一望无际的湖泊中散布着零星岛屿,二者共同为景观赋予尺度。这里的景观将是一篇大文章,里面分布着许多小小的独立空间或开张,或幽邃,每一处都带来完全不同的感触和情思。


南北向剖面年复一年,在庄园中漫游,看万物生长,你会发现不同的角落天然拥有不同的气息。比方说,往南的视野结束于丘陵上的庙宇,但在中景处长着株古老的香榄树,我把一个巨大的中国水缸摆在树下,这个风景中就出现了双手的痕迹。当你举目远眺,视线会在此处稍作停留,然后越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和一片丰美的稻田,最终抵达湖对岸小山顶端的佛塔。这样看来,湖面是太狭小了,以至于无法吸引人的注意,因此必须将草坡的脊线下沉几英尺,换取更完美的视觉比例。我于是这样处理,之后就让它保持这个模样,结果令人惊讶,好像自造物之始它就在那里。——杰弗里·巴瓦



肉桂山丘的凉亭


花园边缘的西方少年石像


鸟落在人像上


山腰步道


山腰步道俯瞰稻田


山腰步道通向稻田和渡口

稻田看向山腰步道

入口的入口

入口平面图


沿着本托塔河和德杜瓦湖之间的小路一路前行,越过远方的水面,瞥见小小的屋顶。两根白色柱子和一道院墙几乎淹没在丛林里,这就是卢努甘卡庄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接着,穿过人烟稀少的德杜瓦村,路过一座小庙和几株菩提树,以及平旷的稻田和一从密集的果树,路越来越窄,又经过一处村落,才抵达卢努甘卡庄园门前。大门常开,只在苔藓侵蚀的铭牌上写着“敬请止步”,这分明是提醒而不是禁止。铭牌在夜间会被微弱的油灯光照亮。主入口地势较低,车行道一路蜿蜒而上来到主屋跟前,抵达树木植被的阴翳之地,如在穹窿之下。这段路虽然没多远,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上的变化却毋庸多言。树木指明方位,引人来到台阶跟前。入口平台共分两层,门廊也在树木掩映中。起初是宽大的台阶,后来慢慢收窄,旁边是低矮的挡土墙。地衣、苔藓和蕨类植物柔化了台阶和铺地的坚硬,却将那些笔直的线条一一勾勒出来,更加清晰可见。从巨大的椰子树叶到细小的蕨类枝条,都沐浴在变幻不定的光影中。入口平台让人感觉到宾至如归,正对面就是那道小门廊,倚在修长的挡土墙的一段,背后是一道低矮的植物,半掩半露。透过树干能看到门廊的木柱若隐若现,那是17世纪的木结构,其上绿荫如盖。右手边,有一道更大的敞廊,底层架空,上面是玻璃房,从这里可以去往东平台。它虽几乎是透明的,但那些柱子和开窗的墙体却勾勒出这个入口空间的范围。台阶通往主屋,拾级而上,末尾有一个人面瓮镇守,出自澳大利亚艺术家唐纳德·弗兰德( Donald friend)之手。同样的罐子一共四个,两个放在主屋南露台栏杆的两端,另外两个散落在花园的角落。在南露台上回望主屋,门口有一个罗马雕像的头部,目光投向南方,越过草坪和湖泊,落在远方山顶的卡图库里亚( Katukulia)座建于14世纪的佛教寺庙。



入口等待的游客


入口传统的门铃和时间告示


入口平台


入口户外接待大厅


入口户外接待大厅

户外接待大厅

户外接待大厅

户外接待大厅

从花园屋出口看向接待大厅


肉桂山丘

肉桂山丘平面图


肉桂丘主屋入口改为南向之后,湖光山色一览无余。南面修建了这个露台,下方的山坡缓缓延伸,向南一路到达下沉的村庄道路。地势是用低处挖出来的土方人为垫高的。一道小桥廊横跨在下沉道路上方,一层朝向入口是门房和仓库,朝向肉桂丘是管理房间,楼上则是一间宽大的客房,从草坪上短短的室外楼梯上去,穿过一个小门廊就进入这个房间。这里是花园地势最低处,从此处往南,肉桂丘慢慢隆起呈半月形,上面有一棵古老的香榄树( Mimusops Elengi),树下一只大水罐,是中国明代的遗物。当年葡萄牙人在远东贸易,用它来盛香料油,后来散落在斯里兰卡民间,现在西部海岸的乡村住家中偶尔还能目睹此物,但已非常稀少。再往南,景色慢慢变得开阔。那是典型的斯里兰卡乡村风光:低地沼泽和稻田,以及平缓的山丘。湖对岸就有这样一个山丘名叫多拉瓦纳( Moravan),据说是13或14世纪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王子的领地。多拉瓦纳这个名字的意思是“铁门”,据说这里埋藏着珍宝,由妖精和毒蛇守卫。肉桂丘的南端是一层层迭落的台地,最下面也是稻田,一直延伸到湖边。湖边有一架风车,旁边是一座凉亭,人们曾经在此照顾下面的庄稼。据传,月圆之夜守卫者不留神,一匹半人马从他面前的菠萝树丛中倏忽而过,又或许这不过是幻觉



二楼客房入口、一楼门房入口和走廊入口


门廊


走廊壁画


风车和凉亭


肉桂山房


主屋和丘顶花园

主屋和丘顶花园平面图


主屋和丘顶花园当我买下这块地开始建造花园的时候,这座主屋其实已经在现在的位置上了,只是四周被浓密的植被和橡胶树包围。我判断这座主屋能看到远方湖面的开阔风景,就把围绕着庭院的墙体拆除让房间和露台朝草坪敞开,花园的基本形态初步确定了,远处的场地也正在清理中。这处房间也就变成了有屋顶的客厅,容纳着家具、绘画和各种各样的物件。这里四面开张,各个角度都能看到湖面、树木、天空,成了最好的画廊,只是在恶劣的天气中无法使用。因为在卢努甘卡,除了花园以外,生活总是在两间有独立庭院的卧室中展开,让人感觉分外私密。主屋西侧和北侧的平台是花园最初完成的部分,在原本的地形上,房屋北侧有一个很大的落差,所以在这里修筑一个平台,以俯瞰湖面的辽阔景色顺理成章。这个宽阔的平台以及边上曲折的矮墙下面有一个陡坡,中间离着一条步行路,再往下是湖滨花园。湖滨花园与湖面在同一个水平高度上,与北平台的高差为15.24米。这个落差被处理成断崖,以放大垂直高度,造成绝壁的错觉。西侧平台则被处理成草坡,与肉桂丘的草坪融为一体,逐渐隐没在树林里。


主屋东侧看向湖


主屋南侧花园出口


主屋南侧花园出口,右侧白色人像是意大利带回来的古罗马头像


主屋的花园围栏和北侧蛇形围墙呼应


主屋的花园围栏和北侧蛇形围墙呼应


主屋南侧入口




山腰步道

山腰步道平面图


山腰步道这条步道的起点是一座小小的凉亭。它是花园里最早完成的建筑之一,栏杆已经生锈损坏了。从这里开始,一条窄窄的小路沿半山腰从朝北的山坡横切过去,上面和下面的平台都是花园。起点处可以俯瞰水口的树梢,越往前走,树木越密集,逐渐遮云蔽日。透过孔雀蕨的肥硕叶子,偶尔能够瞥见一线风景,路径上下往复,如迷宫一般,往上通往砾石铺就的主屋东侧平台,往下则通往水园,一直向前,是画廊和画廊前面的黄色庭院。这条路径带给人的感受变化多端


山腰步道


山腰步道看向花园的人像


山腰步道俯瞰


山腰步道俯瞰稻田


山腰步道通向稻田和渡口


稻田看向山腰步道


东侧山腰步道通向主屋




东平台

东平台平面图


东平台主屋以东早先是一大片不同种类的荆棘混杂在一起,一直蔓延到山下的稻田。跟西平台一样,这里的植被被荡涤一空,只留下一些树木充作屏障。台地上一开始用来种植蔬菜,房子是个牛棚,后来被改成一间画廊。东平台南端,地势陡然跌落,为了制造缓冲,我在此间设计了一座花园屋,其南侧地势下降一层,形成了个新的平台。花园屋门前种植着美丽的铁树和桃花心木,让这座房子与众不同。房间异常阔大,光线充盈其间,可以饱览四方景物,现被用作花园里的主要起居空间。它的正门敞开,能看到东平台的全景和远处湖面;推开另一侧的凸窗,眼前是原始的灌木林。从铺满砾石的台地往东,沿台阶下行,就会置身于黄色庭院,名字来自于其赭石色的墙壁。这个庭院一边是画廊的入口,另外一个角落通往花园屋较低一侧庭院的车库。东平台主体与入口平台较高一层处于同一个水平高度上,是后者的自然延伸;这些平台上都铺着砾石。主屋以东的地形整体上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平台和构筑物组成的,有些台地上植有树木,有些则是铺地或草坪,被高高低低的台阶串在一起,一路往下通向水园


东平台的花园屋侧面看入口


花园屋东侧


花园屋内


花园屋内看向黄色庭院




罐坡

罐坡平面图


罐坡在花园中部,穿过一片小树林,就到了一块中有池塘的缓坡,远处尽是稻田。树林尽端略微倾斜的平地上,有一座小小的亭子,称之为蓝亭。这是用来冥想的场所,安详静谧,四周充溢着炮弹树花的香气。这块土地相当肥沃,几个世纪以来,淤泥从四面山坡流下汇集于此,需要设计师费心思量。中间那个波光粼粼的水池,通过六个油亮的中国大水罐和一组排成直线的树干笔直的槟榔树与远处景物连接在一起。亭子与水池之间有一口井,在那里足有一百年了,旁边是一株同样古老的康布克树( Kumbum)。康布克树经常种在井边以清洁水源。这口井从未干涸过,在极端干旱的年头,全村人都靠它活命。从井边一路往北,路过头上长角、镇守稻田的潘神的头像,右手边是高处的台地花园,再往前就是通往渡口的宽阔步道。

罐坡


罐坡


隐藏庭院


隐藏花园出口


山间步道的人面罐




滨水步道,渡口和水园

滨水步道、渡口、水园平面图


刚刚买下这块地的时候,湖滨与小山之间的平地都是沼泽。其中一些地方从前是稻田,但已撂荒多时。为了在这里造园,必须把沼泽的积水抽干,并用干燥的土壤夯实。这些填充的土方来自北侧切削的山坡。幸好这里的土壤多数都是红土,山体才得以保持陡峭的断面而不至于坍塌,下面宽阔的步行道也得以建成。山上切下来的土壤质地疏松,从村里雇来很多大象,夜以继日地踩踏,直到素土夯实。之前几何形态的稻田被复原,一些不规则的水池穿插其间。稻田真的用来耕种,每年成熟三季,收割稻米成了庄园的一桩大事。水田的颜色一年四季都在变化,有时候是全熟的金黄,有时是嫩秧的新绿,与旁边各种各样的绿色彼此映照。从这条步道可以通往渡口。渡口是个小小的码头,仅比湖面高出寸许,守护它的是莉迪娅·杜奇尼( Lydia Duchini)的石头雕塑:一头温和的豹子。人们从这里坐船去往湖心岛。往回走,抵达滨水步道,穿过稻田和水池,只见平静的水面中倒映着树木,与水中摇曳的水百合揉在一起,难分彼此。水园东端新近建好了一座凉亭,从这里回望,宽阔的步道尽在眼底,左边是陡坡上亭亭的树木,右边无垠的碧空浸入池塘。这样望去,地势似乎变得一片平旷,原有的高差都抹平了,正好与南边陡峭的山体形成鲜明的对比,创造了无限辽远的景致。


渡口平台


渡口


水稻种植区


损坏的印度石头神庙取的一块石头


肉桂树




尾声

回顾花园的建造过程,结合它目前的样子,我深感它是我生命中不可避免要发生的一件事。决定建造一座花园的时候,世事是如此安稳,人们梦想的一切似乎都会实现,也有的是时间。在我一生的旅行中,在不同的国度,曾见过无数的花园,个个都美丽自然、不可方物。我一向放任自己耽于声色之娱,而正是大自然,创造了非凡的风景与环境之美,让我沉迷其间。然而,人类的建造也同等重要,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自然之美更形凸显,那些通往山顶的栏杆和人工湖的开凿,都是对自然的有益补充。无论对何种景观而言,水体都无比重要,不可或缺。水面上跃动的光影给我带来莫大的欢愉,设若旁边有一道笔直的墙壁或建筑的身形,则更加妙不可言。几何与自然组合在一起是如此完美,色彩相形之下倒显得没那么重要,有时甚至让人略感不适。年复一年,处处都在缓慢地发生变化,我把想象注入其间,有些简单,有些复杂,为不同的角落晕染出不同的气氛与格调。当我渴望孤独,即知身何处;朋友欢聚一堂,也知移步何方。一个意想不到的乐趣,就是把人们带到各处,去观察他们的反应,从错愕到惊奇,直到满足之情溢于言表,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这座花园真是太美了!”前几天有一位卡车司机帮我运砖,工人们从车上卸货的时候,他在园子里溜达了一圈,跑过来对我说:“这真是一块洞天福地哦!"( But this is a very blessed place!)



亚洲建筑之父工作室改造的咖啡厅到底长啥样?@画廊咖啡厅|斯里兰卡建筑旅行笔记1

在这样的家隔离2个月大概都不会无聊@巴瓦自宅|斯里兰卡建筑旅行笔记2

私宅和国家议会大厦哪个更容易进去?@国家议会大厦|斯里兰卡建筑旅行笔记3

   坐海上小火车去看亚洲建筑大师设计的酒店@碧水酒店|斯里兰卡建筑旅行笔记4

火车穿过院子的美学生活方式酒店@天堂之路别墅酒店|斯里兰卡建筑旅行笔记5


古董家具斯里兰卡风格的酒店@俱乐部别墅酒店|斯里兰卡建筑旅行笔记6

探访斯里兰卡最著名的乡间别墅庄园@卢努甘卡别墅|斯里兰卡建筑旅行笔记7







"

作者:杰弗里·巴瓦

翻译:金秋野

编辑小小

摄影:小小、大强

"



小小和大强

设计师情侣/民宿主 #读书、游历、实践# 从设计和建筑视角去看世界的历史和文化

希望可以发现、记录、分享一些我们喜欢的事物。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小小探索生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