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离开城市去乡村生活的年轻人,他们怎么样了?

YOMA(大强) 小小探索生活
2024-08-23

 

图片来源于”自然建筑“公众号

 

——前言——

 

有这么一群人致力于用生态环保的方式生活,他们生活在城郊或者农村,基本上自给自足,自己种有机的瓜果蔬菜,不打农药,有的人甚至通过的学习,自然分娩,老公在家接生;也有的人带领一大帮人用生土建造了一栋又一栋的土房子,并且自己长期生活在里面。就是这样一群新农人和乡建人,他们践行着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他们是谁?下面让我来和大家介绍一下这次参加三生谷生态人年会有趣的伙伴们。

 

图片来源于”自然建筑“公众号

 

——波波  生态建筑师 ——

 

手工打造 远离一切愁苦的庇护所
 
他是自然建筑的实践者和推广者,多次参与东南亚与国内仆门生态村项目,还曾经在海洋馆做过潜水员,饲养鲨鱼和潜水特技表演。不喜欢工业化的城市和现在都市生活的运作模式,希望能够在乡村追寻自己理想的生活并且能够过好的生活。
 

片来源于”自然建筑“公众号


从2015年起,他以土团小屋工作室的名义在各地展开土团房、土窑与火箭炕的建造和教学。2017年他与爱人返乡生活,运用土团建造属于他自己的房子,三年的时间,这座土团建筑拔地而起,他们在自媒体上记录他们盖房子的点滴日常,没想到会有许多的小伙伴联系他们,问可不可以加入,成为义工,和他们一起盖房子。

这样,一些人就留在他们的乡村,和他们一起盖房子,少的几天,长的几个月,人来人往。这些人在盖房子的同时也从剥离城市生活的日常,放松了身心,有所感悟。波波和小放他们夫妻俩自然而然的把自己喜欢的事情演变成了现在的自然建筑学院,致力于用低技术和生态手段帮助大家建造生态建筑,传播仆门理念。
 

片来源于”自然建筑“公众号


他和他的爱人一直生活在他们亲手建造的土团房子中,并且他们通过学习自然分娩的方法,在这个土房子里亲自为自己老婆接生,孕育了一个可爱、健康的宝宝,他们对朴素而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着很多人。
 
波波希望他所教授的自然建筑,它不止是一门实用的生存哲学,更是一门关于生活的艺术。
 
如果大家也对做土团建筑感兴趣,可以搜索他们的公众号”自然建筑学院“和”土团之家“

 

 

图片拍摄于三生谷生态人年会

 

——上条辽太郎(六) 生活艺术家——

 

 

一个长期生活在中国的日本人,上条辽太郎,人们也叫他”六“。

 

这个人也同样有意思,在国内很多媒体都有他的相关报导,他的妻子上条绫子自然分娩,六亲自接生了他们的三个宝宝。并且践行这自然生态农法,在大理生活7年,租住了大理一座朴素的房子,还租了一块地,过着食物自给自足的生活。

 

他们平时以售卖自然农法护肤品、和食物补贴家用,喜欢音乐的六也会去古城接一些音乐演出的活,两个人过的简单而乐在其中。在大理的时候他们认识很多国内和国外的朋友,经常会来家里聚会,但觉得中国的酒卖的太贵,后来他们就自己酿酒,招待朋友们。通过这些年的自然农法实践,他们也总结出了一套自然农法的心得,也会在全国各地给同样喜欢自然法的朋友们做一些分享。



后来随着孩子越来越大,他们想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机缘巧合搬到了浙江松阳,目前长期在生活,他们说等到孩子12岁以后可能会搬回日本,也是因为想让孩子受到不同的文化教育,他们希望孩子12岁之前学好中文,然后自己选择想要过的生活就好,无论城市或者是农村,都可以,开心、健康就可,但也要知道怎么种地。

 

六对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别偷、别骗、有爱。”

 

他之所以会走上这样的道路,都源自他从18岁起,打坐练习瑜伽,感受到了自然循环共生的意义,从那时开始,就开始践行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后来在泰国碰到同样穷游世界的妻子阿雅(日本人),两个人在夏威夷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就开始了两个人的生活。他们说,他们也曾被一些人质疑过,感觉他们在逃避现实生活,他说,因为自己过上喜欢并且能够过上的日子就够了。

 

ps:这次在三生谷生态市集上买了他们的乌冬面,味道还不错。

 
 
豆瓣读者:“希望能有他们那样的底气,不畏惧今后的每一个坏天气”
 
网上有关于他们的纪录片《我们住在这里的理由-苍山洱海旁的农耕、音乐、美酒》,他们也出过一本书叫《 一个日本人在大理的耕食与爱情》
  
左一曾伟老师
 
——曾伟 艺术家 诗人——
 
曾伟老师,目前长期生活在福建宁德龙潭里村,在村里创办了随喜书屋,平时作为他自己的工作室,也开放给村里人作为公共空间。

他曾经生活在北京,探访过全国200多个村子,只为寻找自己的理想生活之地,后来机缘巧合来到了福建宁德龙潭里村,就把家安在了这里,当时的龙潭还是空心村,基本上没有什么年轻人,可是这是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就把家安在了这里。他在这里生活自然、舒心,他感觉应该把这里推荐给他的好朋友们,所以他每天基本上要和他在大城市里生活的朋友聊两个小时这个村子,后来因他的努力,成功地把他的朋友们“忽悠”到了这里和他一起生活。

拍摄于福建宁德龙潭里村


后来因为村里干部的努力和福建乡村振兴政策的支持,他和新村民们以非常实惠的价格,在这个村子租到了宅基地和田地,开始了他们各自的田园生活。得益于“曾伟一样的新村民的带动,龙潭里也越来越出名。在新村民和老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龙潭里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远近皆知的网红村,火遍大江南北。有的人自驾几千公里,就是为了到龙潭村坐一坐,住一住。在暑假旺季,这里的民宿,更是需要很久之前订房,才能保证来了有地方住。

拍摄于福建宁德龙潭里村

龙潭里现在分布着很多民宿,还有书店和咖啡厅,还有各种各样有意思的活动,例如每年举办的乡村创意集市等。但是他们也同样面临着一些问题,就是同质化的民宿和经营类型相对单一,还缺乏生态农业这个板块的增加,还有新乡村人身份的问题,他们也在积极的探索,希望乡村生活更多元和美好。
 
 



——质疑&互联网带来的改变——
 
他们这样的生活也曾经接受过很多质疑,无论是家人还是社会,甚至自己质疑自己,但是城市人也同会有同样的疑问,每天日复一日在城市重复螺丝钉似的生活,两点一线的生活,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是不是也有哪些丢失的地方。生活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都是在转化中寻求平衡。
 
在城市呆久了,偶尔去乡村体验下劳作的快乐,亲手摘下自己喜欢的瓜果蔬菜,打一个木屋,体验动手的乐趣,也可以去看一看远山绿水,砍柴喂马。
 
乡村也同样离不开城市,乡村生活虽然质朴,但是有时候也宁静的过了头,几十年不变的风景也难免感到单调,那么不妨去城市感受下现代社会带来的热闹与速度,科技与前沿。
 


互联网无疑为城市和乡村生活带来了很多可能,城市人可以通过它购买新鲜无污染的蔬菜瓜果。也当一些人在被城市生活压的喘不过来气的时候,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看到一些美好的田园生活,憧憬下美好的未来,获得精神上的力量。村里人也可以通过自媒体的方式,在城市里售卖自己的农产品,也可以在自己诗与远方的同时,让更多的城里人来到农村,了解农村,知道瓜果蔬菜是如何栽种、培育与收获的,获得自然带来的心灵慰藉。
 
 
 
——乡村振兴面临的难题——
 
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回到乡村发展,这是好事,这有别于我国曾经的上山下乡运动,这种下乡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而且很多都是有识之士,在大城市生活多年,有的良好的教育背景,想去乡村寻求自己的理想生活。
 
还记得以前设计公司的领导说过,自己之所以能够从一个非常落后偏远的乡村考到清华大学,不光得益于他个人的努力,更离不开他乡村里的老师学识和眼界,他的老师恰恰就是曾经老一代知识青年,从北京下放到偏远山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同时他从大城市来带来的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够帮助这个闭塞的乡村培养出优秀的学子。


如果在这个年代,政府能够制定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帮助想要来乡村发展的年轻人,解决公共资源调配的问题,那么他们对乡村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因为现在青年所接受的教育多元化不必多说,他们有的有着高学历,有的有着多年的社会工作经验,有的对乡村抱有极大的热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是自主选择的。
 


现在很多在乡村生活的人面临同样的一些特别棘手的问题,就是青年人在这里乡村安家之后,孩子的教育怎么办,医疗怎么办?他们怎么才能获得像老村民同样的权益,住宅产权问题等等,现在也会面临一些窘境。即使他们很有能力,愿意长期留在乡村生活,也无法在乡村获得更好的公共资源。而且他们的身份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有的乡村只能给他们发暂住证。如果真想让乡村自主更好的发展,必须从相关政策上,为这些意愿留在乡村的年轻人,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有更多的权益保障,我想,这样的乡村才是充满希望的。
 
注:文中自然分娩的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是需要很多专业知识和认真学习的,请勿轻易效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小小探索生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