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杨国忠与蔡京谁第一?
杨国忠与蔡京PK,岂非关公战秦琼?非也。尽管杨是唐朝人,蔡是宋朝人,但由于两人都是皇上宠信的重臣,都喜欢专权,又都任人唯亲,所以还真有得一比。
唐玄宗天宝年间,杨国忠为右丞相兼吏部尚书,为培植党羽,他把应试获选者叫到自己家里,从中选任官员。按先例,官员委任要经过门下侍中、给事中审核。为了不违“先例”,杨国忠把左丞相和给事中等叫到家中说“选任者已经核对注册,经过门下省审定了”
而宋朝的蔡京选任官员,更加直截了当。徽宗政和年间,蔡京以太师身份统领三省事务,经常在家办公。有一天,他弟弟蔡卞带着“哥们”吴说来访,请蔡京给他安排一个提学的职务。蔡京拿过一张纸,写上姓名后问:“要到何地任职?”蔡卞说:“他家里很穷,应到收入比较优厚的地方。”蔡京就在条子上写上“河北西路”四字,让下人拿了出去。这时有人抱着紫匣子来见,说是福建郑可送来信和新茶,蔡京立即在条子上写“另封郑可为秘撰运副”交给来人。此时蔡卞才讲吴说之事:“其人是安中司谏的儿子……想谋求一个空缺的省局官职。”蔡京问:“哪有空缺?”回答说:“打套局正好有空缺。”于是蔡京又写一张纸交给下人拿走。接下来,纸条子上三人“已按照次序写在黄纸上准备下诏了”(摘自《容斋随笔》)。
杨国忠与蔡京同样的任人唯亲,同样的现场办公,比较起来还是有高下之分。《容斋随笔》的作者洪迈认为,蔡京要高出一等,“国忠犹落第二义也。”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从表面上看,蔡京魄力大、效率高,闭门家中坐,瞬间就提拔了3人。不需要考察推荐,不需要集体研究,只是动一下嘴皮子,拿起笔写几个字就成了,确是绝顶高手。
可稍加分析就会发现,杨国忠提拔自己人也是立马就办,也是在家里办。但不同的是,他把左丞相和给事中都叫来,走起了“任免程序”,让有关部门和上上下下都说不出什么。这种不显山不露水,既任用私人又用合法程序包装起来,把偷鸡摸狗变成合法之事的做法,无疑更加隐蔽、更加老到。
蔡京对于弟弟推荐的人和送了礼的人,当即给一顶官帽,不研究也不通报情况。而杨国忠在任用私人时与有关领导和部门“通气”,个人操作成了“集体研究”。这样的“民主作风”让人钦佩,私事办了,自己脸上又贴了金——不独断专行。
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蔡京任用私人,别人当面不说,但背后议论是免不了的。而杨国忠既用了私人,又巧妙地堵住了别人的嘴:有关领导不好说吧,因为他也点了头;有关部门不好说吧,因为“研究”时他们也在场;下面也不好说吧,因为是“集体”说了算。
还有重要一条,蔡京提拔的“小兄弟”名声不佳,别人晓得他“走蔡大人的路子”了!所以呀,不管他有没有才干,都没人瞧得起。而杨国忠的人提起来后,腰杆子还挺硬,因为他们是“集体研究”、吏部承办。
综上所述,愚以为杨国忠很不一般,真的是“高,实在是高!”这任人唯亲的技巧运用得炉火纯青,是理所当然的老大,蔡京只能屈居第二。
杨国忠与蔡京的PK是一个缩影,翻开中国封建官场历史,几乎每一页都写着——任人唯亲。血缘、姻缘构成了裙带关系和“关系本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观念深入到国人骨髓之中,也获得了“道义”上的正当性。
掩盖丑恶是人性的本能。腐败高手大都把任人唯亲包装在合法的程序中,其绝招就是:或简化程序,或颠倒程序,或虚化程序,或空转程序,使程序成为推脱责任的挡箭牌和护身符,成为不正之风的“合法外衣”。
看来,杨国忠比蔡京更可怕。治理用人腐败,既要防止不按程序办事,更要防止利用程序办事。
(摘自《组工文萃》2014年第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