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做事好商量
明朝兵部尚书刘大夏,一日坐船渡河,突然见一个人大声呼叫他的名字,并且用非常难听的话骂他。刘大夏端坐在船舱,仿佛没有听见一样。那个人在岸上追着刘大夏骂了五六里地,见刘大夏像个泥胎一样,不为所动,就泄气了,“倦而返”。同船的人都用非常奇怪的目光看着刘大夏,认为他是个窝囊废,那么被人辱骂一点都没反应,甚至有个人想上前摸刘大夏的脑门,看他是不是个呆子。随从们也愤愤不平,但见刘大夏安坐养神,没有发话,也不敢妄动。这个消息传扬出去,很多人都对刘大夏非常失望,背后议论:兵部尚书这样脓包,怎么能管理好军队,谁还能指望这种窝囊废镇邪萌、折权贵、摧豪强、御群盗、遏虏夷?有的人甚至感叹:大明朝重用这种人,快完蛋了。
一个多月以后,又有一个朝廷某部主政(六品官)也从这条河行船路过,那个曾经骂刘大夏的人又过来骂这个主政。主政见岸上有人追着船骂他,非常惊愕:“这人是个疯子吧?本官路过此地,没招他惹他,他怎么如此辱骂我?辱骂朝廷命官,犯法。来呀!停船上岸,将这个人杖责二十。”随从一听,上岸将这个人抓住,打了二十棍。结果,不几天,那个因骂人挨打的人竟然死了——原来这家人有家族遗传病,自知会猝死,才追着达官要人辱骂,目的是挨打而死,讹诈人,让当官的赔偿。这个主政果然因此受了处分,丢官,并且赔偿了这个人的家属很多钱财。
有人这时候请教刘大夏:“首长,您怎么那么有远见,您是怎么知道这个人存心讹诈您而您甘受其辱,不生气发火?”刘大夏说:“您想想啊,他如果没有目的,何故骂一个不相干的人?他为什么不骂船上其他人而专骂我?这是有意为之。所以,我就忍住不问,不管他。”
明代广东硕儒陈白沙,一日坐船拜访朋友庄定山,两人相晤甚欢。天色已晚,陈白沙告辞,庄定山一定要送他过河,因此同舟。摆渡船上有其他乘客,其中有一个当地的读书人,读书半吊子不通,但是非常喜欢喋喋不休地谈话,什么话题他都插嘴,还不让其他人说话,无理而好辩,很烦人,庄定山非常生气,声色俱厉地与这个人辩论,意在摧折乃至羞辱对方。两个人辩论了很久,庄定山终究不能打压那个人的浅薄。而陈白沙自始至终看都不看那人一眼,那个人滔滔不绝地说话的时候,陈白沙眼睛望着江面、远山,世界对他来说,非常宁静,根本没有这个人。当这个人上岸离开,庄定山还愤愤不平的时候,陈白沙仿佛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个人一样,根本没有受这个人的恶心。见此,“定山大服”。
大凡经济俗务,非有耐烦忍辱的脾性不可,而读书人多止于洁身自好以为高尚,故遇事颇不耐烦,更不能丝毫忍辱。这是自古以来一般读书人的短板,倘若能修养忍耐功夫,则可以经纶事务,事功不远矣。同样是明朝,一位书生科举登名,朝廷委任其官职,新官将行,亲友庆贺。一好朋友送他,路上叮嘱他:“其实,当官没有什么难的,只要耐得烦。”新官说:“谢谢您的叮嘱,小弟谨记!”
那个朋友与他携手去码头,送他坐船。路上反复说:“其实,当官没有什么难的,只要耐得烦。”同样的话,一字不易地说到第三遍,新官口中唯唯,面上露出奇怪的神色。朋友浑然不觉,继续说:“其实,当官没有什么难的,只要耐得烦。”到第五遍,新官烦躁了:“你这人太啰嗦了!我都说记下了嘛,怎么老叨叨个不停!你把我当傻瓜了?”
朋友笑了:“您看!怎么样?我说这‘耐烦’二字最难吧?我才多说了两三遍,你就不耐烦。这怎么行!”
憨山大师有两句话:“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做事好商量。”不仅是经济俗务的官员应该牢记的官箴,也是一般人生活中应该常常叨念于心的善言。
(摘自《组工文萃》2016年第八期)
稿件来源:《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