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管理|什么在拖垮你?

2016-09-17 晓庄 领导文萃


实验:棉花糖的诱惑

1972年,在美国一家幼儿园里,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做了一个考验儿童意志力的实验。

研究者找来一些4岁的孩子,让他们分别单独待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小朋友都爱吃的棉花糖。研究人员告诉他们,自己要离开一会儿,如果想要在这期间吃棉花糖,可以按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就会马上返回。但如果可以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后再吃,就可以多得到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

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有的孩子为了不去看那诱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还有一些孩子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但大多数孩子还是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只有大约1/3的孩子耐心地等到15分钟后研究人员返回,得到了奖励。 

十几年后,研究者发现,这1/3的孩子更加成功,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更强,考试成绩更高,也更受周边人信赖。

专注:让意志力更强

实验发现,成功抵御诱惑的小朋友,其秘诀在于通过做其他事情转移了对棉花糖的注意力。而这样做的根源在于,他们对于完成抵御棉花糖诱惑这件事情的“专注”。

在欧洲街头,常常能看到著名的活雕塑表演。无论任何季节,表演者都会身着盛装,站在箱子上保持一个姿态数小时,甚至他们要连眼睛都很少眨。即使被酒鬼抱住,鸽子落在身上,也要坚持完成“演出”。

支持他们意志力的源动力和心理动机,就是要专注地做好这件事,成功地完成演出。

由此可见,心理动机对于牵引意志力的重要程度。所以,回到职场中,作为管理者要调动和焕发员工的意志力,使其改变拖沓等不尽人意的现状,那么就给他一个最强有力的心理动机吧,比如奖金、晋升、学习机会,或者是他向往的旅游胜地等。

信号:小心意志力在损耗

实际上,与那些一向表现不佳的员工相比,优秀员工某些阶段的“不在状态”更让管理者心急。这时不妨观察一下,他是不是正在经受意志力的“自我损耗”之苦。

在一个企业从事销售工作的陈嘉奇就曾亲身感受过这种过程。他从市场部转岗销售部已有两年时间,业绩稳定攀升。就在今年年初,他的一个订单刷新了去年的单笔业绩之最。这是陈嘉奇花费了一年多时间,凭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狠劲儿,死嗑下来的一个大客户贡献的业绩。他的主管也着实兴奋了一番,忙不迭地给他提成、发奖金、给政策。

收入高了,陈嘉奇终于攒足了首付,加入了“房奴”的队伍,同时又开始筹划起当爹大计,工作上也更加卖劲儿。但不久,主管发现陈嘉奇渐渐呈现沉不住气,只重短期回报,不考虑长远收益的苗头,而一旦工作遇到一些阻碍,他常常情绪失控,莫名发火、与同事争吵。

原来,陈嘉奇的妻子怀孕了,但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辞职待产,这让陈嘉奇深感压力。他开始失眠,原本已经戒掉的香烟,又重新夹在了指尖,而且抽得更狠了。主管也找他谈过,劝他沉住气,并且拿“超级大单”的事鼓励他,也提醒他不做透客户反而会浪费掉资源。但这些努力都没取得太好的效果。

这个案例恰恰印证了意志力的特性:我们是在从“同一个账户”中提取意志力,来应对各种不同的任务。而在意志力被消耗时,就会陷入决策疲劳,很容易作出短期决策行为。

大家都知道,人在饥饿或者是缺觉时,更容易动怒。这是因为人的心理状态很大程度上依存于身体状况。就像陈嘉奇,因为失眠导致葡萄糖代谢紊乱,也因而出现了种种情绪的反常,从而造成其意志力的消耗。

类似事情,也许在你身边天天都在发生。作为管理者,只要你看好员工的能力和潜质,那么就多付出一些耐心吧——引导员工为自己的意志力注入能量,更好地修炼自己的意志力,你会发现员工渐渐的改变,甚至给你一个很大的惊喜。

(摘自《领导文萃》2013年11月上)

稿件来源:《中外管理》

推荐阅读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读史|人物|域外|管理|品读|言论
领导文萃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底部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期待您的评论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