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政|老少边穷地区亟需什么样的干部

2016-09-28 叶 青 领导文萃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中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在中西部地区,难点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无疑是“十三五”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基本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群体,一般的经济增长无法有效带动这些地区的发展,常规的扶贫手段难以奏效,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异常艰巨。

老少边穷地区需要参与脱贫的干部

干部、专家、教师等到困难的地方去,过去靠的是精神力量。比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量的官兵转业到边疆,搞经济大开发。“文革”时期,大量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文革”一结束,又纷纷回城了。这种做法难以持续。现在应该在干部工作的体制机制上加以创新,而这种创新,非常需要思想上的创新——如何把干部培养与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

首先,要让干部、中高级知识分子投身于祖国的脱贫事业。比如,在制度上规定,凡是要申请高一级的职称,如医生、教师、农业科技工作者等,要有在14个连片贫困地区工作过一年的经历。这样的话,很多人就会珍惜这个机会而争先恐后地去。

其次,我们能否做一个规定,在困难地区工作一年的干部,等同于上党校3个月,两者选一。现在,涉及到官员提拔,都有一个基本的条件——5年要进一次党校。因此,官员到时候上党校成为一个大家都不拒绝的事情。把下派与上党校结合起来,相互替代,参与脱贫工作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第三,对于在困难地区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要予以重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也是黄金发展期、矛盾凸显期、思想多元期,如何选人用人,至关重要,能否用好干部是事业成败关键。在西藏、新疆这样的老少边穷省份,干部往往面临着脱贫与发展的双重重任,艰苦的工作环境与繁重的发展重任,往往能成为优秀官员的“试金石”。困难的环境更能够锻炼人培养人。比如,湖北有援藏援疆的任务,一批干部离开家园,在空气稀薄、情况复杂的地方工作,这些干部已经在各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也获得了更多的提拔机会。

老少边穷地区需要懂新兴产业的干部

新兴产业一般都是在沿海地区,或者科教高度发达的地方,要在西部生根发芽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只要有前瞻性,有懂新兴产业的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西部也一定能够发展新兴产业,重庆就是一个例子。近年来重庆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截止到2015年底各类智能终端产品达到2.7亿台件,产值突破5000亿元。汽车产业形成多品牌集聚,产量突破300万辆,实现产值4700亿元。装备、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工业均发展为千亿级产业。前瞻性布局十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实现产值1664亿元。

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得如此迅速,离不开重庆市长黄奇帆。他提出了工业集群发展的理念,并成功说服惠普、富士康这些大品牌商、整机商的落户,众多零部件供应商也开始集聚重庆。一个世界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已经在重庆诞生,年产量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

老少边穷地区需要懂得高新技术的干部

高新技术与贫困地区并不是对立的。一个“爽爽的贵阳”成为“大数据之都”就是一个例子。目前,贵阳已经是国内知名的大数据应用中心,在国内率先创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举办全球首个以大数据为主题的博览会和峰会,并且成立了全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建设全域公共免费WiFi城市,举办了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和草根创业大赛,成立了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贵阳发展大数据产业不仅仅是在数据中心这一个环节上,还将发挥劳动力成本和物价成本的比较优势,发展高端产品制造、呼叫中心与服务产业、芯片和集成电路、电子商务以及工业设计与软件产业。

贵阳发展大数据产业,之所以能获得全球顶级企业青睐,与其具有“天时地利”的优势密不可分,不仅运营成本较低,且数据安全稳定。从客观原因分析,细数归纳其优势有三:贵阳年平均气温仅15度;贵州是产煤大省,也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大地震。但是,我觉得,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有人想到,并且去做了,才是最重要的,这个人就是贵阳市委书记陈刚。

老少边穷地区需要懂特色建设的干部

最近,浙江特色小镇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亮点。一个总的原则是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不按行政区划来定,“非镇非区”,是一个创新发展的平台。小而美,小而特,每一个特色小镇各司其职,主攻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万亿”产业或者浙江的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经济不发达的贵州也立足实际,提出建设100个示范小城镇战略,走出了一条“蒸小笼、串珍珠”的小城镇组团式发展新路,旅游小镇、白酒小镇、茶叶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老少边穷地区需要懂得合作协同的干部

很明显,要让7017万人脱贫,靠中央政府与贫困区所在地的城市的财政经济能力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建议:要以城市圈之力,脱区域性之贫。

近年来,城市圈问题引起国内普遍关注。有专家认为,经济高度整合的城市圈,是一个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合作及竞争的主要力量和阵地。有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城市圈的世纪,经济的主要动力将越来越源于城市圈特别是大都市圈。城市圈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决定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因此,让城市圈参与脱贫,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城市圈发展的新机遇。

(摘自《组工文萃》2016年第九期)

稿件来源:《人民论坛》

推荐阅读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读史|人物|域外|管理|品读|言论
领导文萃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底部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期待您的评论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