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史|荐贤有功,蔽贤有罪

2017-02-14 侯建良 领导文萃


推荐德才兼备的贤人担任要职,是治国理政的需要,所以历代君主都很重视,并在发布全国的诏书和在与大臣的谈话训示中,屡屡加以强调。但是,秉公荐贤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有意蔽贤的现象经常发生。因而,历代政治家、思想家一直是大力赞扬和推动荐贤之事,大多数朝代都强调过荐贤有功、蔽贤有罪的思想。

孔子曾说:齐国的鲍叔牙、郑国的子皮都是贤者。他的学生子贡不解地问:齐国的管仲、郑国的子产不是比他们更贤吗?这时孔子讲出了一个大道理,他说:“举贤为贤”,能举荐贤才的人更是贤者,“我听说鲍叔牙举荐了管仲,子皮举荐了子产,但未听说过管仲、子产举荐过什么人”。孔子的“举贤为贤”思想很有道理,举荐别人,使他位居自己之上,首先要战胜自我,净化自己的心灵,公而忘私,另一方面,“举贤为贤”思想的提出意义重大,这种思想能够引导人们以举贤为荣,从而广开进贤之路。

相对而言,在各种公开场合下强调荐贤比较容易,而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秉公荐贤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而秉公荐贤者往往备受赞誉,青史留名。各代都有很多秉公荐贤的佳话,反映了古代政治家虚怀若谷、见贤思齐、以大局为重的美好品德和深刻思想。

秉公荐贤的情况有以下几类:


(一)不以个人恩怨为转移,秉公举荐


宋代名人欧阳修秉公荐贤的故事同样为人称道。欧阳修参与国家大政时,曾在同一报告里推荐三个宰相人选。他推荐的这三个人就是以后真的都当了宰相的吕公著、司马光和王安石。然而,他推荐这三个人时,这三个人与他的关系都是什么样子呢?吕公著嫉恨欧阳修是范仲淹的同党,欧阳修被贬降滁州一事,吕公著就在其中起了很大的坏作用;司马光在濮庙之争中不与欧阳修同心协力,反而排挤他,帮助吕献可;王安石认为自己才是儒学经术的权威,而不买欧阳修的账。然而欧阳修对吕公著则忘了两人之间的仇怨,对司马光则忘了他帮助别人抨击自己,对王安石则忘了他与自己的学术之争。从这三个“忘”足以看出欧阳修的雅量和厚道,看出欧阳修识人知人的睿智和秉公荐贤的胸怀!

(二)克服嫉贤妒能的弱点,胸怀宽大


古人说:“人臣莫难于无妒而进贤。”为什么这样说?“举荐贤才之所以难,是因为贤才一旦被重用,自己就有可能不受重用了;贤才的地位显贵了,则使自己的地位相对降低,因而一般人很难做到毫不嫉妒而举荐贤才。”对于担任各级领导职务的人来说,如果推荐别人担任低于自己的职务,可能容易做到;但如果被推荐的人有可能替代自己,甚至会超过自己,这时还能不能秉公推荐,就看能不能战胜自我了。战胜自我这一关,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过去的;更有甚者,别说是推荐别人,就是看到别人晋升,自己都嫉妒得不行。显然,只有那些一心为公、胸怀宽大的人,才能不计个人得失,坦然面对,秉公荐贤。

元世祖忽必烈时,丞相桑哥的种种罪行被揭露,元世祖想让不忽木担任丞相。可不忽木却要将这个即将到手的显赫职位让给别人,他说:“太子詹事(官名)完泽可担此任。先前抄没阿合马家时,阿合马贿赂皇帝近臣的情况都记在本子上,上面唯独没有完泽的名字;他又曾说过‘桑哥为相,必败国事’,现在果然如他所说。因此我认为完泽可以担当此任。”从不忽木讲的这两件事上看,完泽一是廉洁正派,二是有远见卓识,由此判断完泽堪当大任,是靠谱的。于是元世祖采纳了不忽木的意见,拜完泽为右丞相,同时任命不忽木为平章政事。


(三)不借机拉党结派,不图回报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借推荐之名,拉党结派、暗结党援者有之,借机市恩、希图回报者也有之。但古往今来,也不乏光明磊落,公而忘私,以国家社稷为重,以德才兼备为标准,秉公荐贤的仁人志士。

春秋时期,晋平公路过山西的九原山,叹息说,这里埋葬着好多良臣啊,并问身边的叔向,这些死者里边谁是最贤的。叔向的回答是:赵武最贤,因为“他一生举荐了平民四十六人,后来证明这四十六人都符合国家求才之意,而且国家非常依赖他们。等到赵武去世时,四十六人前去吊唁,都站在宾位上,这说明他们与赵武并无私人恩德关系。所以我认为赵武是个贤人”。赵武一生荐贤多人,不市恩图报,的确是荐贤为国。

(四)荐人以贤为标准,坚持原则


历史上总有一些在皇帝面前唯唯诺诺、溜须拍马的大臣,但也从不缺乏敢于坚持原则的直臣,他们的一些行为甚至在现代社会都不是那么容易做得到的。

宋太祖时的宰相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办事“刚毅果断”。《宋史》本传载:赵普曾推荐某人担任某官,宋太祖不同意。赵普第二天又奏请用这个人,宋太祖仍然不同意。第三天,赵普又上奏推荐这个人,宋太祖大怒,将赵普的奏章撕得粉碎扔在地上。赵普面不改色,跪在地上将碎章一片一片捡起来回家去了。过了两天,赵普将撕碎的旧纸粘贴修补好,继续上奏推荐。宋太祖这才醒悟,终于允准。赵普之所以敢于坚持,首先可以断定他推荐的这个人是个合适的优秀人才,条件是过得硬的;其次赵普与被推荐者没有可为人抓辫子的私人关系,秉公这一点也是过得硬的。否则他不敢与皇帝叫板。

说荐贤有功,并不是主张滥荐。对于才德平平,甚至爱搞投机钻营的人,就不能推荐,在这方面同样需要坚持原则。晚清重臣左宗棠曾对人说:“如果一个人有才,我自然会给他合适的职位;如果一个人无才,给他职位反而对别人有害,我决不做这样的事情。”所以没有人敢求他写推荐信。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应召进入军机处,地位显赫。他有个朋友的儿子叫黄兰阶,一直在福建等待候补知县,几年都没有得到实缺。他认为左宗棠会念旧,拜访一下或许有收获,于是就克服困难到京找到了左宗棠。见面后,左宗棠问:“你是黄某人之子吧?”回答说:“是。”左宗棠又问:“来京有什么事?”黄兰阶如实相告。左宗棠生气地说:“你在家有田不耕,有书不读,而只会羡慕做官吗?你如果放弃做官的打算回家去,我可以拿出十亩良田来送你。除此之外,就不要再妄想了。”黄兰阶惶恐而退。

(摘自《组工文萃》2017年第一期)

稿件来源:《月读》

推荐阅读
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读史|人物|域外|管理|品读|言论
领导文萃长按二维码
即刻关注
底部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期待您的评论
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进入订阅页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