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怎样读《老子》
《老子》的一个独特之处,是有四位帝王为《老子》作注,即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更令人称奇的是,梁元帝萧绎不仅著有《老子讲疏》,还在兵临城下国破家亡之际,给群臣讲《老子》。帝王喜欢《老子》的奥秘,正是有人认为《老子》讲的是“南面之术”,即帝王的统治术。
《老子》认为,治国也离不开道:“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朴”也是指道。《老子》的统治术最根本的一条还是无为,或说无为而治。“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治大国若烹小鲜。”“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在《老子》看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以不智治国,国之福。”汉初就是采取《老子》这一思想,修生养息。但是,说是无为,还要有所为。帝王的治国妙要在于:“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老子》以为,欲望是罪恶之源,也永远无法满足。若要人们安宁幸福,就是消除欲望。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老子》认为,统治者对付子民百姓最愚蠢的办法是使用强权和暴力。《老子》的表述非常彻底:“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也反对用武力处理国际关系:“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是谦下,这样最为有利:“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如果不得已打仗,《老子》的战略思想是:“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老子》除了有“南面之术”,今属政治学,还有关于经商之道的经济学,关于战争的军事学等等。从普通人角度说,也有生存之术,即谋生之道。
对于所有人来说,《老子》认为身体是最为重要的,这也是道教的根据。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多藏必厚亡。
不过,《老子》也认为:“死而不亡者寿。”若要保身,则需要智慧:“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关键是有自知之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圣人自知,不自见(现);自爱,不自贵。”“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意思是圣人知道自己所短。“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常”意指静守。在处世智慧中《老子》特别强调示弱、不争和退守: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夫唯不争,故无尤(咎)。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几”意类似、接近。因此,对于儒家宣扬的“杀身成仁”等思想,《老子》坚决反对,相反提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圣人更是如此:“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圣人都是无知无欲,其状如婴儿:“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含徳之厚,比于赤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摘自《组工文萃》2017年第一期)
稿件来源:《中华读书报》
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读史|人物|域外|管理|品读|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