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史|你没问谁是我的仇人啊

2017-05-04 张勇 领导文萃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左传》中记载了这样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想派一个得力的人去镇守西河,他征求大夫咎犯的意见。咎犯毫不犹豫地就推荐了虞子羔。晋文公颇为惊讶地说:“虞子羔不是你的仇人吗?”咎犯说:“您不是问我谁能够镇守西河吗,并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啊!”晋文公十分感动,觉得咎犯的举动非常难得。虞子羔也感动不已,他对咎犯说:“谢谢您对我的宽容,向君王推举我!”咎犯说:“用不着谢呀!我举荐你是公义,怨恨你是私情,我总不能以私情而害公义!”    

咎犯与虞子羔的仇是私仇,而为国举贤却要出于公心。为了国家的江山社稷,理应将私仇放在一边。道理谁都晓得,但能真正做到,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的晋国应该是有这样一种好的传统。襄公三年,晋国的国君问祁奚,待他告老后,谁能够接替他的职位,祁奚推举众所周知的他的仇人解狐,果然解狐很好地承担了这个职位。后来解狐死掉了,国君又问祁奚,现在谁可以胜任?他又推举自己的儿子祁午坐了这个位子,祁午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这段被千古流传的佳话就是“举贤不避仇,举贤不避亲”。


《世说新语》中记载,东晋时期的郗超,本与谢玄的关系不好。北方的前秦首领苻坚正率大军南下,形势严峻,朝廷打算起用谢玄,然而官员们纷纷反对,这时郗超却力挺谢玄。他说自己曾与谢玄共事,谢玄很会用人。即使是小事,他也总是安排得人尽其才,非常妥帖。事实证明了郗超的正确。淝水之战中东晋大胜,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唐太宗论举贤有言:“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为政之要,唯在得人。自太宗以后,人们在对“贞观之治”形成原因的分析中,无一例外地认为唐太宗的用人政策堪称高明。太宗的用人之道,直接影响着后来的继任者们。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明明举荐了仇人,还不想让他知道。  


武则天当权的时候,狄仁杰与娄师德都是宰相,但两人关系并不好,狄仁杰较长时间一直排斥娄师德。有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朕重用先生,先生知道原因吗?”狄仁杰回答说:“臣是靠文章、道德取得官位的,并非碌碌无为、因人成事之辈。”武则天沉思了一会儿说:“其实我并不了解你,你被重用,是娄师德出的力啊!”于是让人把装奏折的箧子拿来,从中取出十几份举荐的奏章交给狄仁杰,原来这些都是娄师德写的。狄仁杰看过后,当即承认过错,出宫以后,狄仁杰对人说:“真没想到娄公能这么宽容我,而且他从来没有一点自得的神情啊!”  

推举和自己有嫌隙或者自己的敌人,说明胸襟开阔。被推举的人不因公徇私,即便是举荐自己的人的事,也不“走私”,才更能看出双方都是公而废私。

北宋时期,山东一带多有兵变,这些人啸聚山林,聚众为匪。有些州县的长官见乱匪势强,不但不去镇压,反而开门延纳,以礼相送。后来朝廷派范仲淹、富弼等人严查此事。富弼是范仲淹的学生,早年得到范仲淹的大力举荐,有师生之谊。富弼对范仲淹说:“我看这些州县长官拿着朝廷俸禄,竟然姑息养奸,形同通匪,都应定死罪,不然今后就没人再去剿匪了。”范仲淹则说:“你不知道啊,土匪势强,远在山林,难以围剿,地方政府兵力不足,贸然围剿,只能是劳师伤财,让老百姓白白受苦罢了。他们按兵不动,以图缓剿,这大概是保护百姓的权宜之计啊。”富弼不同意范仲淹的看法,脸红脖子粗地与自己的恩师争执起来。有人劝富弼:“你也太过分了,难道忘了范先生对你的大恩大德了吗?”可是,富弼却回答:“我和范先生交往,是君子之交。先生举荐我,并不是因为我的观点始终和他一致,而是因为我遇到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怎能因为要报答他而放弃自己的主张呢?”范仲淹事后说:“富弼遇事有主见,不随便附和别人,我欣赏他,就是因为这呀。”

(摘自《领导文萃》2015年7月下)

稿件来源:《羊城晚报》

 推荐阅读 


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

读史|人物|域外|管理|品读|言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订阅本刊

领导文萃公众号

微信号 : ldwczzs

新浪微博:@领导文萃杂志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