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孔子看“政治敏锐性”
孔子的陈国学生子张请教怎么能当官。孔子说:“多听听别人怎么说,把有疑问的地方放在一边,谨慎地谈论其他更多的东西,这样就能减少过失;多看看别人怎么做,把没见识过的事情先放在一边,谨慎地去做除此之外的事情,这样就能减少懊悔。基本不说错话、不做错事,就能去当官了。”
孔子这里对子张要去做官的教导,就是政治把握能力的一些要求。孔子告诉学生,当官一定要把问题弄清楚、学习到位,不弄清楚、不学习到位,事情把握不好,就不要随便发表意见、不要随便下令去做,不要乱表态、瞎指挥,否则就是一个不合格的差领导。
政治敏锐性要求从政者能够见微知著,能够预判一件事的社会影响。有人把政冶敏锐性理解为灵敏的政治嗅觉,及时了解上级动向,学会明哲保身。在孔子看来,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君子当然也需要自保之道,但更重要的是正直行事。这里,我们来看看孔子对于几个处在复杂政治环境中政治人物的态度。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要言行正直;国家政治昏暗,行为要正直,但言语要谦虚谨慎。”而且孔子认为,一个人在国家政治黑暗时做大官、发国难财是一种耻辱。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孔子更提倡在国家政治黑暗时要么正直行事,促使政治局面向好的方向发展;要么就不做官,以免成为黑暗政治的帮凶,也毁了自己。
孔子在官员对待官位和国家关系上,非常赞赏卫国大夫史鱼。
《孔子家语·困誓》中记载了“史鱼尸谏”的故事:卫国的蘧伯玉德才兼备,但卫灵公却不重用他;而一个叫弥子瑕的家伙作风不正派,反而得到卫灵公的重用。史鱼是卫国一位大臣,看到这种情况多次进谏,卫灵公就是不听。后来,史鱼得了重病,在要去世前把儿子叫过来嘱咐他说:“我在做官,却不能够进荐贤德的蘧伯玉而劝退弥子瑕,是我身为臣子却没能防止国君犯下过失啊!生前无法正君,死了也没脸举办丧礼。我死后,你将我的尸体放在窗子下,这样就行了。”
卫灵公前来吊丧时,见到大臣史鱼的尸体竟然被放置在窗下,就去责问史鱼的儿子。于是,史鱼的儿子就将史鱼死前的交代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卫灵公。卫灵公听后很受震撼,说:“这是我的过失啊!”然后让史鱼的儿子好好安葬史鱼。卫灵公回去后便重用了蘧伯玉,接着又辞退了弥子瑕并疏远了他。
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赞叹道:“自古以来有许多敢于直言相谏的人,但到死了便也结束了。还没有像史鱼这样的,死了还用自己的尸体来劝谏君王,用自己的赤胆忠心感化了君王,难道还称不上是正直的人吗?”
在政治敏锐性上,孔子还强调一个人对自我要有正确认识,知道自己的斤两。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德行不够而官位很高,智慧不足而谋划很大,能力有限却担负重任,这样的人迟早要遭遇灾祸的。
(摘自《组工文萃》2016年第十一期)
稿件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