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史|民国“第一家庭”孙中山家族沉浮

2017-10-06 夏野 领导文萃

孙中山的四次婚姻

与旧时代的封建家庭一样,孙中山在年少时也经由父母指婚,与卢慕贞结为夫妻,她为孙中山生下了孙科、孙娫和孙婉。后来,随着孙中山思想观念的转变,二人逐渐分道扬镳。与孙中山离婚后,心地淳朴善良的卢慕贞表示理解孙中山的决定,并告诫比宋庆龄年龄长的儿子孙科要尊重宋庆龄。 除了一子二女,孙中山还有一个日本女儿。

1898年孙中山旅日期间,与邻居家11岁的幼女大月薰相识,孙中山对大月薰日久生情,并于1903年,在大月薰年满16岁时与其结婚。三年后,大月薰生育一女,名为富美子,后来孙中山因事离开日本,自此就再也没能见过母女俩。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大月薰在多年联系不上孙中山以及失去经济资助的困境下,只能将5岁的富美子寄托在横滨保士谷区做酒业生意的宫川梅吉家当养女,而她自己也只能隐姓埋名远嫁他乡。

作为孙中山的“红颜知己”,陈粹芬一直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些年间,在香港读书的孙中山在一次教会活动中,认识了18岁女子陈粹芬。陈粹芬出生于香港新界的屯门,她虽然没有读书识字,但为人机智果敢。她对孙中山的豪言壮语和才识见地都十分钦慕。在此后的17年,孙中山为了革命,一直辗转于加拿大、日本、檀香山及中国香港等地。陈粹芬一直陪伴在他左右,一直扮演着护士与卫士的角色,照顾着孙中山的起居饮食。

△宋庆龄与孙中山

孙中山在早些年间策划的武装起义,都是在陈粹芬的协助下完成的。从烧饭做菜到洗衣服到冒着生命危险联络革命事宜,陈粹芬毫无怨言,即使两人一辈子没有举行正式的婚礼。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孙中山事业的顶峰时期,陈粹芬却悄然离去,独自一人前往马来西亚,并在当地收养了一个养女,自此欢度余年。1949年,陈粹芬偕女儿一家重返中国香港,孙氏族人对她视如家人,并载入孙姓族谱。

在孙中山生命中的最后十年里,陪伴他的是宋庆龄。宋庆龄与孙中山的结合,更多的是对于革命信仰的一种相互认同。

孙中山病逝后,宋庆龄还在积极从事革命事业,特别是在看清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意图之后,宋庆龄毅然决然地加入到了反抗的队伍中来。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在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之后一直热心从事儿童事业,她所创办的《儿童时代》杂志是新中国最早的儿童读物之一。

1981年,宋庆龄在北京逝世,遵照她的遗言,她的骨灰被安葬在了上海万国公墓其父母陵墓的东侧。

孙科:从政治中心到落魄半生

孙科是孙中山唯一的儿子,在孙氏家族和国民政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他长期在国民政府担任要职,是国民政府的核心高官。  

在孙中山逝世后,孙中山生前所信任的蒋介石逐渐成为国民政府的军政核心,而作为孙中山的儿子孙科,当时在国民政府中也有着很高的声望,这无疑在蒋介石眼中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蒋介石可谓是“又恨又怕”。  

孙科1891年10月20日出生于翠亨村,在檀香山接受了小学和中学教育。孙中山对于这个独子的教育问题一向非常关注,据孙科回忆:“父亲有一次从英国回来,途经檀香山,带给我100多本英文版的世界名著,命我勤读。我的英文修养,可说都在那时打下了根基。”也正是孙中山的倾心教导,培养孙科养成了好读书的习惯,并以“养浩然气,读有用书”自勉。

△孙科

在解放战争时期,身为国民党行政院长的孙科一度力主和谈,但蒋介石不为所动。后来蒋介石败退台湾之时,曾千方百计阻挠孙科回台湾,为此,孙科只能被迫移居海外。

由于与父亲孙中山一样“不蓄私财”,孙科在海外生活异常艰辛,据说当时孙科夫妇的远行定居费用是靠卖房子拼凑,但即便是这样,孙科也没有寻求蒋介石的帮助。

1952年,孙科移居美国,担任“中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董事长,此时,孙科已经人到暮年,加之体弱多病,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1965年,当蒋介石听说孙科有意回归大陆时,紧张地派人将他请回台湾,不仅提名其出任“考试院长”,还把阳明山自己住过的房子送给他作为公馆,并亲自指示说,孙科回台的一切经费都由“总统府”支付。

与孙科夫妇一同回台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孙治平和孙治强。虽然他们是“国父”的子孙,但他们在台湾的境遇与其父孙科相比,更是“每况愈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一直不被当局所重用,孙治平最终选择移居香港,而孙治强虽留在台湾,但却因经济拮据,一度为看病的医药费而发愁。

如今,孙科长子孙治平只留下了一个儿子,这名叫作孙国雄的孙氏后代,目前在美国洛杉矶生活,孙国雄曾经做过特技演员,在跑龙套的日子里,孙国雄一天只能拿到16美元的薪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孙国雄在洛杉矶成立了一家特技培训公司,自己当起了“教练”,除此之外,孙国雄还积极弘扬孙中山“天下为公”的理念,推动大陆文化教育福利事业的开展,致力于孙中山文教福利基金会的活动。

虽然事业起步的日子过得无比艰辛,但孙国雄回忆起那段时光,仍旧十分满意,他认为“孙中山的后代做特技演员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摘自《领导文萃》2016年11月上) 

稿件来源:《齐鲁周刊》

 推荐阅读 


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

读史|人物|域外|管理|品读|言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