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资政|西方决策为什么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2017-11-30 何茂春 领导文萃


西方价值取向的片面性,导致决策容易陷入“多数人的暴政”

东西方政治伦理价值都来自“以人为本”。但是对“人”的理解有很大不同。东方价值偏重“众人”,而西方价值则偏重“每个人”。虽然西式民主决策体现多数人当下的意志,但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多数人意见,不一定代表真正的多数人和后代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仍有可能产生短视性、偶然性、临时性的弊端。“多数人的暴政”就属于此类。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曾考察过美国的民主,并对“多数人的暴政”深表忧虑。托克维尔说过,“民主政府的本质,在于多数对于政府的统治是绝对的,因为在民主制度下,谁也对抗不了多数”。  

西方的决策基本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这样就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多数派对少数人群或者少数派正当权利的侵犯和剥夺,并可能做出不合理甚至会造成灾难的决策。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雅各宾派执政时期实行恐怖政策,当一个人被送上断头台时,是否对此人断头,只需要看观众是赞同断头的多还是不赞同断头的多。这种荒唐的民主,导致了大量的无辜人被杀害。


注重形式上的公平导致决策时间冗长,容易失去决策最佳时机

从决策形式上来说,西方决策属于一种类似于法律判决的过程,在法律判决过程中,法院要参照以往法律案例,还要经过推理、论断、辩论,最后才能做出判决。西方有的法案的通过和案件的判决,甚至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与法律判决过程比较类似的西方决策,也需要经过与法律判决过程较为类似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注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其直接后果就是西方决策的时间较长。

从决策的实质上来看,西方决策是一个决策各方达成妥协的过程。西方社会的经济社会基础,强调个人财产和个人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因此决策需要考虑到参与决策各方的利益。参与决策的各方在做出决策的过程中,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进行反复博弈,直至决策各方最终就平衡利益的方案达成共识,这就表现为最终不决策。

过分重视程序公正而导致决策执行困难

从决策的执行主体来看,缺乏明确的执行主体导致西方决策难以得到有效执行。决策在做出之后,最为重要的是要将决策落实到位。但是由于西方的决策只是以议案或者法案的形式通过,缺乏或者并没有明确指定执行决策的行为主体,很容易陷入各个部门都不认为本部门应该执行决策,从而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局面,导致决策无法得到有效执行。近年来欧洲难民危机爆发以后,德国默克尔政府做出了接收难民的决策。但是德国联邦政府在做出接收难民的决策后,并没有指明为难民提供食物、住宿、零花钱的行为主体,导致德国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认为需要对方来承担接收难民的责任。

从决策执行的内容来看,决策者和执行者因为利益、理念不同会导致决策执行困难。如果决策者与执行者存在理念不同、利益不符或者相悖的情况,决策执行者可能会进行选择性决策或者直接不执行,从而导致决策无法落实到位。二战结束以后,美国杜鲁门政府就走上了和苏联对抗的道路,拉开与苏联和东欧集团冷战的序幕。美国杜鲁门政府的商业部长、曾任美国副总统的华莱士认为,杜鲁门政府与苏联对抗是危险的鹰派做法,并公开与杜鲁门总统唱对台戏,导致杜鲁门政府的决策无法落实到位。

从决策执行过程来看,决策做出之后,为了确保决策能够得到有效落实,需要有专门机构对决策的进展、遇到的困难、决策最终结果等情况进行监督和跟踪。但是西方缺乏对决策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验收的机构,这导致决策部门在做出决策之后无法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跟踪,这很可能会导致决策的执行出现偏差甚至决策无法落实到位。

过分注重当下多数人的近利诉求,而忽视长远利益和决策后果的追溯

多数人的意见与正确的意见是不一样的。多数人往往是中低收入的人群,他们看问题的视角、诉求和情绪传染,有时会与国家长期利益、战略性布局相冲突,其结果往往导致决策出现以下问题。

第一,决策的轻率性。与以往西方国家国内决策需要决策各方进行反复的利益博弈和争吵不同,近年来西方国家掌握决策权的政府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呈现出对决策后果估计不足的轻率性。因为掌握决策权的政府对决策结果估计不足而进行轻率决策,给部分西方国家带来了重大损失和困扰。2016年英国就是否脱欧举行公投,在脱欧公投前卡梅伦政府预计英国大多数民众会选择留在欧盟。但是最终公投结果显示,英国脱欧公投以51.89%对48.11%的微弱优势通过脱离欧盟。卡梅伦首先按照公投前的承诺辞去首相职务,英国随即启动了脱欧的程序。在这个案例中,英国执政党和政府的决策都具有轻率性,甚至可以说是不负责任的。

第二,决策结果的不可预测性。近年来,西方决策的另一个弊端是决策结果的不可预测性,甚至决策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2011年3月,美英等西方国家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提案,要求在利比亚划设“禁飞区”,并获得联合国安理会决议通过。随即英美法等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开展猛烈空袭,为最终推翻卡扎菲政权推波助澜。卡扎菲政权倒台后,利比亚国内陷入了各个武装派别混战的局面,造成利比亚国内大量人员伤亡并引发大规模的难民潮。

西方决策机制的核心原则是“多数人同意”。这样,利益集团的功夫就下在制造“多数人”上。谎言、假情报、造谣是每次国家大事决策的前奏,多数人不明真相、盲从流言,错误决策就在所难免。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决策就是很好例证。对于决策机制的改革,西方国家智库提出了很多建议,但结果并不理想。



西方决策体制需要进行改革

西方决策需要提高决策效率。在经济全球化下竞争对手不断崛起的背景下,部分西方决策体制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某些西方决策甚至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与蒸汽时代和工业化时代不同,在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某些重大发展机遇可能稍纵即逝。因此,西方决策体制需要进行改革,提高决策速度和效率,以更好地把握住发展机遇、推进西方国家的发展。

西方决策需要更加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现代民主国家的重大决策过程,不仅要考虑到多数人的意愿,同样也要顾及少数人的意愿,避免出现“多数人的暴政”。近年来在西方国家流行的公投,需要设定相对严格的有效得票比例,防止多数人的意志侵犯少数人的意志。同时,还要设立必要的途径和方式,供少数人表达和满足自己的意愿,防止少数人的呼声和意愿长期被压制。

西方决策需要对结果进行充分评估。部分西方国家做出的决策,如“脱欧”公投和干涉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的国内事务,不仅给本国造成危害,致使本国国内面临着民意撕裂甚至国家分裂的危险,也给被干涉国带来巨大的伤害和损失,可谓“损人不利己”。部分西方国家的决策应该更加慎重,对于决策结果应该进行充分的评估,避免因为对决策结果考虑不足从而轻率决策并引发严重的后果。以部分西方国家决策为代表的西方决策,不仅应该对本国人民负责,也应该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负责;对现代人负责,也应对后代以及后代的后代负责。


西方决策改革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西方决策机制的弊端决定的

由于改革同样属于一种决策,而且是一项会对一向自我标榜为民主样本的西方社会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同样会遇到西方决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弊端,如决策改革时间长、决策改革困难、遭遇“多数人的暴政”等困难。西方决策的弊端,也凸显了西式民主的弊端。

改革,是利益的重新分配。这对于既得利益集团来说,几乎是与虎谋皮。于是,在改革的程序和表决中,一切反改革的理由都在“民主”的旗帜之下振振有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西式民主弊端凸显,西式民主的“政治正确性”也备受民众的质疑。西方国家的民众也渴望对西方的民主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但是西式民主的特点决定了这样的改革是困难的。

改革需要远见和担当。世界各种制度下,改革者往往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推动力。西方决策机制下的在野派、反对派,往往为了党私,明知改革于国有利,也为了反对而反对。造成的结果是,坐失改革良机,陷入循环往复的扯皮。没有人对国家负责,国运衰落就在所难免了。这一趋势不仅在西方国家普遍存在,在受到西方国家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普遍存在。  

当今世界决策机制各有千秋,也各有弊端。包容借鉴、取长补短是各种模式今后改革的必由之路。在我们批评西式决策机制的时候,也要看到它的历史功绩和现实的存在价值。重要的是,当我们研究借鉴西式民主决策机制的时候,不可以照搬和简单复制,尤其是不能照搬它的弊端和漏洞。

(摘自《领导文萃》2017年11月下)

稿件来源:《人民论坛》

 推荐阅读 


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

读史|人物|域外|管理|品读|言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