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史|刘邦用韩信:有眼光,也有手段

2018-03-01 张国刚 领导文萃


“用人要疑,虽疑要用”。刘邦驾驭韩信,并不仅仅停留在恩宠笼络上,而是有制约措施。

人们都知道,刘邦夺取天下后曾经说,自己的成功要归于张良、萧何、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说明他不仅有自知之明,而且有知人之智。

最体现刘邦识人用人魄力的是用韩信。韩信的家乡淮阴(今属江苏淮安),离刘邦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徐州)、项羽的故乡下相(今属江苏宿迁)并不远。项羽大将龙且瞧不起韩信,因为韩信年轻时胆小怕事,忍受“胯下之辱”。大约这也是韩信在项梁、项羽叔侄手下,一再献计却不得重用的原因之一。

韩信少年时代的平庸,这事情项家军知道,刘家军一定也知道。刘邦以汉王之尊,入主汉中,韩信只身来投,不得重用,可想而知。但是,经过一系列事故,在夏侯婴、萧何的力荐下,特别是在萧何月下追韩信之后,刘邦一改先前的轻视态度,拜韩信为大将,你就不能不佩服刘邦的气度。

任命年仅28岁的韩信为大将军,凌驾诸将之上,刘邦不仅要说服自己,还要说服军中高层。看后来陈平来投之时,刘邦用以监护诸将,周勃等一片反对之声,不难想象,重用韩信时的阻力,一定更大。事实证明,诸将都能服从韩信,刘邦能把自己的意志贯彻下去,体现了其非凡的领导力。

韩信拜将之后,提出的“汉中对”,分析刘项双方的战略态势,提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刘邦顿感相见恨晚,立即付诸实施,表现出高度的判断和决断能力。彭城之败后,刘邦又采纳韩信建议,开辟北方战场,授以数万之众,令其独当一面。并且故意南下出兵宛、叶,把项羽引向南阳方向,配合韩信在北边开展的军事行动。

如何驾驭韩信这样的军事天才,也考验着刘邦领导智慧。

01首先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刘邦重用韩信言听计从(汉中对、北方战场的开辟等已如前述)。韩信破齐,楚将龙且救齐被杀,项羽感到了危机,派韩信的老乡武涉去游说韩信,策反韩信背汉;韩信的门客蒯彻也力劝韩信独立,形成楚汉之外的第三方势力。韩信一概加以回绝。他说得很直白:我给你项王干,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均为帐下低级官吏);言不听,谋不用,故背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之印,给予我数万之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生活上的关照无微不至),言听计用,我才有今日之成功。我为什么要背叛呢?“虽死不易!幸为我(韩)信谢项王!”可见,刘邦的信任与恩德感召了韩信。

02其次是“用人要疑,虽疑要用”。

刘邦驾驭韩信,并不仅仅停留在恩宠笼络上,而是有制约措施。韩信的监军张耳,是刘邦的儿女亲家。韩信手下的大将周勃、樊哙等,都是刘邦的铁杆心腹,韩信的军队保持着对于刘邦的忠诚。韩信要想背叛刘邦,也并不那么容易。

破齐之后,韩信主动要官,提出担任“假齐王”。刘邦十分恼怒,因为他正处在与项羽对峙广武山的艰难时节。张良踩了他一脚,刘邦马上明白了此时不可轻慢韩信。立即改口说,大丈夫要当就当真王,当什么假王啊?刘邦的机智,成功地化解了内部危机。此后不久,就发生了项羽派武涉前来游说韩信背汉之事。

固陵之战前夕,刘邦请韩信、彭越前来围剿项羽做最后的斗争。韩、彭不来,因为这一仗之后,刘邦一统江湖,二人的待遇还没有讲清楚。刘邦采纳张良的意见,满足了韩信封楚王、彭越封梁王的要求,并且不计前嫌,把垓下之战的总指挥权交给了韩信,最终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

能识人,能用人,能驾驭,在用韩信问题上,刘邦的领袖风范表现得淋漓尽致。

(摘自《领导文萃》2018年3月上)

稿件来源:《南风窗》

精彩回顾

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

读史|人物|域外|管理|品读|言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