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史|小人是政坛的天敌

2015-10-26 韩喜凯 领导文萃
点击上方“领导文萃”可订阅哦!

“近君子,远小人”,既是用人之道也是交友之道,这是齐桓公留给历史的启示。



齐桓公是史上赫赫有名的国君,曾称霸于春秋时期,就是这么一位“权无霸”,最终竟栽在三个小人手里。宋代大文学家苏洵在《管仲论》中曾叹道:一天没有管仲,那么,三小子就可以弹冠相庆了。苏洵笔下的“三小子”就是齐国国君身边的三个小人:一个叫竖刁,一个叫易牙,一个叫开方。这三个人都是齐桓公身边的侍臣,专门为齐桓公服务。由于他们个个表现得殷勤,深得齐桓公的赏识,成了他须臾不能离开的身边工作人员。

具有高深智谋,又能把人看透的管仲,对这三个人更看得一清二楚。管仲从三人的一贯表现中,发现他们都是小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背后的东西太多,暗地里的表现又超常,所以,三人的言谈举止都符合小人的标准。这样的人,在领导身边工作,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管仲病重,齐桓公前来探望,问管仲将来谁可接任宰相之职。齐桓公问:“易牙这个人怎么样?”管仲说:“易牙杀自己的儿子以迎合国君,不近人情,这个人不能用。”桓公问:“开方这个人怎么样?”管仲说:“开方父死不奔丧,违背亲情迎合国君,这种人不宜亲近。”桓公又问:“竖刁这个人怎么样?”管仲说:“竖刁阉割自己以迎合国君,不合人情,也不能重用。”

不久,管仲病逝。齐桓公认为管仲对齐国贡献很大,对自己又非常忠诚,于是便按着管仲的意见将那三个小人驱逐出宫。谁知齐桓公失去那三个小人后,反而食不知味、寝不安席。这时,没有了管仲的进谏,三个小人又回到了齐桓公的身边。

这三个人,简直是“非正常人”,一个是不爱自己的儿子爱桓公,一个是不爱自己的身体爱桓公,一个是不爱自己的父母爱桓公。这都是对桓公的一种畸形之“爱”。三小人有着迎合领导人的本性,特别的是他们都有让领导开心的本事。果然,齐桓公被这三个人的假殷勤所陶醉。本来这三个小人居心不良,“二进宫”更加紧了实施他们的阴谋诡计,小人早已变成了恶人。他们见齐桓公身体不适,便暗中勾结,矫托王命,不准齐桓公的儿子和所有大臣探视,并在齐桓公居住的王宫外垒起了高墙,连门也不留,只在墙上挖了一个小洞口,让一个服务人员从洞口进去送饭。后来,这三个人干脆连洞口也堵上了。病中的齐桓公,水喝不上,饭吃不上,更不用说请医生看病了。一世英名的国君,就这样又渴又饥地躺在病床上,前呼后拥的工作人员不见了,管吃管喝的服务人员不见了,殷勤地照顾他多年的三个小人不见了,只能眼睁睁地等待着死亡的来临。

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竟在后期被身边三个小人置于死地,落了个可悲的下场,齐国也从此失去了霸主的地位。怪不得直到宋代,在时隔一千多年后,苏洵还发出那样的感叹,可见这一历史事件的轰动效应。据史书记载,三个小人联手把齐桓公折磨死以后,便持刀杀进王宫,而齐桓公的尸体却扔在那儿,一扔就是六七十天。待三个小人扶持他们摆布的公子无亏当上了国君,太子昭跑到宋国避难后,才把齐桓公的尸体装进棺材发丧。此时尸体已经腐烂,蛆虫爬出门外,如此惨景,令人震惊。小人的嘴脸已经暴露无遗,齐桓公的不幸通过史书昭示于天下。然而,一朝又一朝,一代又一代,江山社稷又不停地在小人的陪伴下,不断地向历史走来,似乎他们就是朝代交替的有力推手,是国破家亡的铁杆掘墓人。

先贤圣哲都在告诫为政者,要近君子远小人。历代的哲学家、大文豪无不指责小人的“乱世”危害。但小人却活得比君子滋润多了,因为他们不需要吃苦耐劳受累,只凭着如簧之巧舌,察言观色之伎俩,加之一身奴颜媚骨支撑起来的人模样,就可以混迹于世。阿谀逢迎、溜须拍马是他们生存的武器,左右逢源、有奶便是娘是他们行事的法宝,巴结上司、讨好领导又是他们练就的绝活。竖刁、易牙、开方,就是靠这些本事,将齐桓公那样的风云人物拉下马。而可悲的是齐桓公在奄奄待毙时,还不一定看明白,是身边的三个殷勤小人把他弄到如此地步。

史书没有记载,也不便评说。但有一点是可以说明白的,那就是齐桓公没有听取管仲的意见。管仲为齐桓公贡献了毕生的才智,没有管仲这样的足智多谋又无限忠诚的人为相,齐桓公是不可能登上霸主地位的,齐国也不可能强大到让其他国俯首称臣。然而,管仲看清了三个小人,齐桓公却出尔反尔,陶醉于小人的假殷勤,完全被那三个小人的甜言蜜语所迷惑。按说当时的齐桓公应该是最清楚不过了,因为他已执政多年,积累了不少经验,包括选人用人方面的经验。但遗憾的是,他到了后期,竟被身边三个小人所算计,而这三个小人的不轨,早已被忠心耿耿的管仲识破,临死前又告知了他,他却又离不开三个小人来生活。那“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表现,足以看出那三个小人是用尽了所有伎俩,才让齐桓公有如此深切的感受。小人的招数真是防不胜防,刀子插进人的心脏,还让人浑然不觉,还在舒舒坦坦地接受着小人送来的愉悦。齐国由此造成了内乱,国力衰竭,由强变弱,不仅当不成霸主,竟最终亡国。

即使现代人,读了这则故事,也会觉得不可理解,总是发出这样的疑惑:小人为什么能够混到决策者身边,又为什么能得到决策者的赏识?这个问题确实也太复杂了,因为凡是称得上小人的都是会伪装的人。小人并没有特定的标准,只有他们的“当面是人,背后是鬼”和“两面三刀”的表象。他们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包括人事的调整变动,慢慢从人群中分离出来的。他们是为“权”而生,为“利”而疯狂的人。历史看得清楚,一个又一个案例跃然纸上,史书上不知又留下多少警惕小人的警句。许多人都是铭记在心,可小人依然每每在适合的气候和条件下繁衍生息。他们就像病菌一样,寄生在免疫力低下的官员周围,尤其是那些决策者的身边,虽然可悲又可怕,但又找不出根治的好办法。因为小人太善于伪装了,要不怎么会出现“伪君子”这个词儿?所以,可以断言小人就是伪君子,伪君子就是小人。

但愿人人都能有双火眼金睛,识破一切假象,让真相大白于天下。可怜的齐桓公!可悲的齐桓公!“近君子,远小人”,既是用人之道也是交友之道,这是齐桓公留给历史的启示。

(摘自《领导文萃》2014年4月下)


推荐阅读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读史|人物|调查|沟通|品读|言论
阅读:让你成为有影响力的人荟萃领导艺术
弘扬领导文化
创新领导思维
提升领导能力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微信号:
底部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期待您的评论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