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可怕的是“犯正确”

2015-11-05 秦海 领导文萃
点击上方“领导文萃”可订阅哦!


△ 杨修画像

看了标题,一定会有人说:这老秦,可能真是老了,连话都不会说了,哪来的“犯正确”的说法呀?是的,没有这个说法。查这个“犯”字,按我们中文的约定俗成,它后面只能配贬义的、不好的词,如“犯错”“犯难”“犯懒”“犯病”“犯浑”,最不好的当然是“犯罪”。“犯法”,这“法”是中性词,但同“犯”一结合,就大大坏了的。那么“正确”是个褒义词,怎么能同这个“犯”搭配呢!难道能说“犯英明”吗?笑话,笑话!但是,只要你能理解“犯错误”,也就能理解笔者“创造”的这个“犯正确”了。后者正是相对于前者而言的啊。

从我有生以来的所读所见所闻所经的一些人和事,都能印证他的这一解读——可怕的不是犯错误,而是“犯正确”。

就以“三国”时代的几人几事为例。袁绍同曹操“官渡大战”前,他的谋士田丰分析了当时的敌我形势,极力劝阻他不要同曹操决战,不然必吃大亏。袁绍当时昏了头,哪里听得进去。不但不听,还认为田丰“沮众”,将他投入大牢,声言打败曹操后回来,再和他算账。但“官渡”一战,袁绍大败。有人向田丰祝贺,说事实证明他正确,袁绍回来该向他认错,从此重用他了。田丰却认为自己死定了。果然,袁绍羞于见田丰,说:“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叫人将田丰杀于狱中。这个田丰所以被杀,就是因为他“犯了正确”。如果袁绍胜利而归,事实证明田丰错了,袁绍反而会放过他了。

另一个人是那个杨修。他常能正确地猜中曹操的心思,曹操因而很反感他。他最后一次猜中曹操心思的是“鸡肋”。曹操作战不利,寻思撤军,但还没有决定,谁也不知道。当有人向曹操请示当晚的口令(也就是暗号)时,曹操正在啃鸡肋,便随口说“鸡肋”。杨修听了,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预示曹操必然撤军,于是叫人收拾行装。曹操闻知大怒,说杨修“扰乱军心”,下令将其杀掉。但接着也就撤军了。杨修被杀,也并非他犯了错误,而是“犯了正确”。

还有一件也是曹操的故事,不过是同上述故事相反的故事。曹操征讨乌桓前,他的属下不少人反对。曹操不听,执意用兵。这一战,曹操取得了胜利。回来后,他召集当初反对用兵的人。那些人吓坏了,以为曹操要和他们算账了。不料曹操反而感谢他们,说自己这次用兵冒着很大的风险,胜利得很侥幸,所以希望他们以后还是有不同意见就大胆地说出来。那些人都很感动。其实呢,这是曹操打了胜仗,证明那些人犯了错误;要是曹操失败而归,证明他们“犯了正确”,那他们的命运会怎么样,可就很难说了。

为什么犯正确反而可怕呢?这不是可怕在正确,而是可怕在你是臣,却比君还正确;你是下级,却比领导还正确。你臣正确了,不是显得、证明君错了吗?你下级正确了,不是显得、证明领导错了吗?你的正确恰恰反衬了君、领导的错误,君、领导还能舒服、还能饶你?田丰、杨修被杀的命运,也就在所难免了。

(摘自《领导文萃》2013年8月上)


推荐阅读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读史|人物|调查|沟通|品读|言论
阅读:让你成为有影响力的人
荟萃领导艺术
弘扬领导文化
创新领导思维
提升领导能力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微信号:
底部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期待您的评论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