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品读|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朱熹

2016-03-17 朱杰人 领导文萃
点击上方“领导文萃”可订阅哦!

朱子(1130~1200年),即朱熹,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他重新校注儒学经典,编纂《四书集注》,将北宋四大理学名家的学说择其精华辑录成《近思录》,创立了新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但是,他的学说后来成为官方哲学,一些言论被统治者利用,成为禁锢人性的工具,朱子也因此受到一些负面的评价。这些是朱熹的本意吗?


我们现在理解的儒学,已经不是孔子的儒学,而是经朱子重新解释过的新儒学

朱子在中国的文化、思想和学统、道统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但长期以来,他的价值没有被大家认识。他曾经说过“世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意思是如果没有孔子,我们还生活在黑暗中。我认为,如果没有朱子,孔子的思想可能就不会这样被传承下来。

在朱子和他以前的时代,佛教思想盛行,孔子的儒学已经被边缘化,这是因为孔子儒学没有解决人和宇宙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即“死”他不研究,《论语·述而》里还有“子不语怪、力、乱、神”一句,即他不谈论怪异、暴力和鬼神这些事,这使他的哲学留下很大的空档。人来到世界上一定会面临死亡,会追问死为何物,佛教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很快填补了这个空白,成为中国思想的主流,再加上儒学典籍繁琐难懂,慢慢被边缘化是必然趋势。

朱子53岁时,将《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书合刊,经学史上的“四书”之名才第一次出现。元朝起至明清,《四书集注》成为历代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他与吕祖谦精取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北宋四子”的思想622条,辑成《近思录》,“近思”二字取自《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部书成为儒学的新经典。他以自己宏博的著述和精髓的思想、学术体系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的学说与两场著名的争论

朱熹的学说形成过程中,有两场著名的争论,一次就是与陆九渊“心学”的“鹅湖之会”,这次的中心议题是对《中庸》里的一句话“尊德性而道问学”的理解。尊德性是指人的本性都是善的,具备全部认知功能,只要将人性全部发挥出来,就能掌握认识世界的规律。朱子同意尊德性,但他强调还要“道问学”,即必须通过问和学。他认为人生到世界上,除了天命之性即本性,还有气质之性,这是说人受到外界影响,本性会发生改变,如果外界影响是“清”的,本性发展就是好的,如果不幸为“浊”,本性便会受到蒙蔽,所以必须通过问和学才能回归本性。

陆九渊的心学则认为,心明则万事万物的道理自然贯通,不必多读书,也不必忙于考察外界事物,去此心之蔽,就可以通晓事理,所以尊德性,养心神最重要。并说,尧舜时期世无圣贤书,而两人照样成为圣人。朱子驳斥说,那时的确没有书,但尧舜是圣人,绝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这种能力。现在圣人已经给了我们这么多书,为何不读?

这场辩论持续了五六天,不欢而散。但在中国学术史上影响非常大,影响了整个中国哲学思想的走向。

他的另一场大辩论是和浙东学派的“义利之辩”,义指义理,利即利益,这场辩论对当下浮躁的社会也有启示意义。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叫陈亮,他比朱子小十几岁,也非常聪明,学问很好,但他的思想是功利主义哲学,认为凡事不必讲过程,只要看结果,他引用了唐太宗的例子,说他上位虽然手段残酷,但结果是好的。朱子非常反对,认为宣扬这样的思想会把人引向歧途,他引用汉代董仲舒说的一句话“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功就是最后的结果。首先是要正其义,凡事不能以利为先,把过程做正确,不能违背道义,在讲求功利的时候,不能不择手段。    

这场辩论同样意义深远,朱子的很多观点在今天依然适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国家关系、企业发展和做人做事时,也提出“义利之辩”,不能只讲利不讲义。

孔子、孟子和朱子的观点,我认为都是正确的,只是我们不理解,或者我们对他的深刻内涵不理解

“存天理,灭人欲”,这是对朱子产生误解最多的一句话,说他禁欲主义,泯灭人性。正确解读这句话,关键在于对“人欲”的定义,朱子的意思是指“过度的欲望”,他还讲过一句话叫食色性,天理也,可见他反对的只是过度的欲望。儒家向来认为人的欲望需要节制,认为无限膨胀的欲望一定会带来可怕的后果。他讲这话还有一个背景,就是当时官场贪污严重,让官员要限制过度的欲望。他的理论不但不错,是不是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但是,朱熹的思想在他去世后成了官方哲学,这有利有弊,有利于思想的传播,但会被统治者利用,误导、走偏。统治者使这些言论成为一种严苛的道德标准,尤其明代以后,朱子思想被引向极端,这也是他被误解的重要原因。


(摘自《组工文萃》2016年第三期)



推荐阅读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读史|人物|调查|沟通|品读|言论
阅读:让你成为有影响力的人
荟萃领导艺术
弘扬领导文化
创新领导思维
提升领导能力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微信号:
底部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期待您的评论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