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位居美家长对美国教育的看法和真实案例分享

Frank 视角 2018-07-30

对于美国社会, 美国教育, 我们很多都是盲人摸象。 美国是个非常非常多样化的社会, 可以说多样到超出我们的想象,但媒体或是我们自己在解读某些现象时,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心理, 我们会选择性地听, 选择性地来分析, 并得出一个结论。 中国人在批判性思维方面,从小接受的教育就忽视这点, 并且也没有一个比较自由发表看法的社会大环境,所以更易限于片面化。 我有不少亲戚、朋友在美国,他们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就读的,还有已经毕业的,不同的年龄阶层都有;有在大公司做到中高层的,也有做蓝领的;有在斯坦福、普林斯顿这样的名校的,也有就在本地一所普通大学的。我观察不同的孩子,他们的成长轨迹非常有意思,很值得我借鉴和学习。

 

举个例子,我一个亲戚,父母以前是北大的,到美国博士,然后任职美国大公司。他们的孩子都出生在美国,典型的中国学霸的轨迹,获得过美国国家数学竞赛一等奖,钢琴弹得很好,也参加各种名校夏令营。我最近一次去他们家玩儿,大人们开始有点为孩子社交方面焦虑了。孩子太宅,在和其他小孩有冲突时,都是采取避让的策略。

 

还有一个孩子,美国出生,现在11年级。以前在dc附近一所公立名校,去年和父母讨论后,转去了一所顶尖的私立高中。他觉得很好,给我讲之前的学校,70%都是亚裔:印度人、中国人,互相竞争厉害,什么都要竞争;但在体育方面,几乎没有任何运动时间,他很不喜欢,就转校了。考上现在的私校,虽然学费一年5w多,但他觉得值得,因为现在这所学校,更多的是合作,不是竞争。另外,强调很多非智力的因素,每天也有大量的运动时间,他从以前的一瘦弱宅男, 变成现在喜爱足球的健壮男孩了。

 

另一个朋友,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管,生活很优越,女儿很漂亮,也是学霸型,父母期望太高。孩子由于一贯优秀,对自己期望也高,但最近碰到一些问题,不能承受一些挫折,现在休学了。父母现在反思中

 

反而是另一个朋友,父亲在一餐馆做个小管理人员,母亲的英文,只能说,听,不识字。 孩子倒很不错, 虽然中学也是本地一普通高中,但各种活动,成绩也好,已经被本地一家大公司录取为实习生。要是她答应读本地一所大学,公司负担全部学费,还有奖学金,以后也可以去这家公司工作,这是一个普通家庭,普通高中,普通大学的案例。

 

对,这就是我一向建议的,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别过于强调名校什么的,美国是个多元社会,什么都有可能。大人喜欢把自己的成功轨迹,或者失败经验,强加在孩子身上,但有时过于用力,反而是缘木求鱼,不得其法了。必要的引导是需要的,但拔苗助长就不要了。教育是一生的事,我自己现在常常用这句话敲打自己。一生的教育,不是我们父母给的, 而是孩子们要自己学会。父母只是在最初的阶段,后来就得看他们自己去学习了。但是父母安排太多,push太多,到了放手的阶段,孩子们就容易找不着北了。而且,可能的冲突也会更多。这也是我之前公司的一位美国老板告诫我的,说中国人太用力了, 孩子被安排太多了。


作者Frank,本文根据作者在成长视角微信群的发言整理而成,并经作者授权发表。本文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



有兴趣的读者可通过订阅本公众号查看更多内容。点击本文右上角“视角”链接进入首页再点击“关注”即可订阅。订阅后回复“申请”可收看:

- 写好大学申请个人陈述的诀窍;

- 应对“奇葩”申请文章的“奇葩”攻略;

- 如何正确选择暑期项目;

- 如何在招生面试中展现最好的自我;

- 大学申请推荐信实用攻略;

- 孩子上大学,父母要找招生顾问吗?

 

回复“教育”可收看:

- 对教育目的最深刻和理性的阐述;

-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 一辈子的道路取决于语文;

- 何谓好大学;

- 美国顶尖大学如何保证本科教育质量;

- 中国教育的死穴和申请美国名校的命门;

-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常青藤的绵羊。

 

回复“择校”可收看:

- 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择校决定;

- 观美剧识大学——加州理工是你的“菜”吗?

- 学校那么多,到底怎么选—大数据告诉你;

- 耶鲁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招生哲学;

- 眼见为实——凌晨的芝大图书馆。

 

回复“人物”可收看:

- 他不经意拯救了全人类,但99.99%的人不知道他是谁;

- 我在芝加哥大学的求学生涯以及金融学发展沿革;

- 沃伦•巴菲特非同寻常的教育经历;

- 她用生命照亮人类的历史;

- 影响人生轨迹的一次晚餐。

 

我们是教育信息分享公益平台,欢迎各位关注订阅、提供内容或参与翻译工作。读者如有任何问题与建议,均可通过回复本号留言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