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犹太人能创造奇迹,真不是靠聪明

分析师妈妈 北美超级妈妈养成记 2020-08-22

点击上方👆蓝字,了解美国K-12教育一手信息


熟悉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老公是犹太人,10年级就被MIT提前录取(其实哈佛也录了,不过让他gap year一年,他妈没答应)。不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老公是犹太人后,第一反应几乎都是:“那他肯定很聪明!” 


“聪明”,似乎已经成为了犹太人的代名词。恰恰相反,老公在我大儿子出生之前,就再三跟他妈妈,也就是我婆婆,交代,“千万别当着我儿子的面夸他聪明啊!” 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太多了,决定他们未来人生道路的并非智商,而是后天的努力。


他有个同学,也是学EECS(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的,特别特别的聪明,哪怕是在高手如林的MIT都很出众。轻轻松松就能拿A,别人想半天想不出来被卡壳的难题,他一句话就能让人恍然大悟。让一票同学羡慕不已。而且他不止聪明,家里的生意也很成功,有家族信托基金。他们家每个后代到了一定年龄,每个月都能拿一笔定额的生活费。不说让他们能过上奢侈的生活,衣食无忧还是可以保证的。


在美国,这类孩子有个特定的词:Fund Baby(基金宝宝)。也正因为这样,生活对他来说,太舒服太安逸了,他便没有努力的动力,连找女朋友都没兴趣。有时间就做两件事:编程和排练歌剧。老公说,这种人在哈佛和MIT并不是少数。因此,为了让我们的孩子不“聪明反被聪明误”,老公不让人夸儿子聪明。


其实,犹太人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更重要的因素是他们的理念和精神。我们结婚10多年了,我也从他的家庭以及周围犹太朋友那儿受益不少。今天我想分享下在犹太人心目中有特殊地位的Maccabee家族。


Maccabee 在犹太历史上一直是“奇迹”的代言词。


奇迹之一


公元前168年,统治巴勒斯坦地区的塞琉古王朝为了推行“希腊化”,宣布犹太教非法,并采取各种严厉的措施企图消灭犹太教。Maccabee家族带领犹太人民,在势单力薄,缺乏先进武器的种种劣势下,奇迹般的以少胜多,夺回了耶路撒冷,收复了圣殿。


奇迹之二


正当他们兴高采烈地准备点蜡烛庆祝时,又遇到了困难:只找到了够一天用的灯油。可是,就这点灯油居然连续燃了八天。所以,现在犹太民族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光明节,有8天。一天点一根蜡烛。中间一根是引烛,用来点亮其他蜡烛的。例如,第二天,就用引烛点燃两根蜡烛;第七天就用引烛点燃七根蜡烛。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明亮。最后一天,房间里亮堂堂的,充满光明和希望。光明节也因此而得名。



这个节日对犹太孩子们有特别的意义:他们可以一天得到一个礼物,以纪念Maccabee家族带领犹太人取得的奇迹般的胜利。曾经有一年,我觉得家里的玩具太多了,跟老公说,能不能不要每天一个礼物,把几个小礼物换为一个大礼物?但是他宁可减少平日里给孩子们买礼物的数量,也不愿意减少光明节给孩子们带来的的“仪式感”。而且,不光是我们送,还有公公婆婆,叔叔阿姨,都是这样,每人送八份。可想而知,过完光明节,我们家简直被各种各样的玩具包围了。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这样的好处是让孩子们特别有动力去了解一切和光明节有关的事情。我儿子所在的幼儿园是犹太幼儿园,所以学校里老师们也会用生动活波的形式给他们讲Maccabee的传奇故事,排练舞台剧,连校长和老师们都会穿上道具服装,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去年,小儿子回家后特地爬到coffee table上,把学校里老师教的歌唱给我们听。

歌词大意:

我说不!

你不可能成为我的主人

我要用我所有的力量来反抗

这就是Maccabee!


小儿子全情投入,势不可挡的气势,让我们忍俊不禁。最后老公旁白:


哦天呐,你赢了!


可见,犹太人从小就教育孩子,只要自己内心有必胜的信心,一定能克服外部的重重困难和挑战,达成目标。我们人类大脑的潜力,平均只发挥出了5%,也就是说我们还有95%待挖掘。80%的情况下,是我们自己有心理障碍,自己给自己设限,从而妨碍了我们的成就。


四年前,我想做些什么,但是不知从何开始。当时,我放弃华尔街的工作,在家当全职妈妈已经有三年了。我对孩子的教育能说得头头是道,但再去看那些金融术语和曾经写过的投资报告时,陌生得连我自己都怀疑:这是我写的吗?我写的有这么好吗?


老公在一旁鼓励我:Just follow your heart. You are a hammer mom! (犹太人给Judah Maccabee取了个小名:hammer锤子,代表他的力量。)我特别喜欢这个称呼(可能也因为自己是湖南人,辣妹子吧),于是便有了我现在的公司名Maccabee Mom。儿子们也常不常地开玩笑说我是hammer mom! 在我受挫折时给我力量。


我们家有两个锤子妈妈。我的妈妈,虽然她学历不高,但非常有远见,支持我去上我们省最好的高中,去北京上大学,去美国上MBA,哪怕这意味着我这个独女会离家越来越远。她认为:只有你看了世界之大,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我的婆婆,一名终身教育工作者,在纽约长岛一家犹太私立学校任教40余年,从0到1设计了全校所有年级的科学课。她一直说:


I am a teacher, but I don’t teach. 

我是教师,但是我不教。


颇有“受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之意。她很骄傲,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不到17岁就被麻省理工提前录取,一个被宾大录取并获得法学博士。


慢慢地,有些对孩子教育感兴趣的妈妈加入了我。我们的孩子从读小学到高中的都有,这也是我们招人的第一个必要条件。“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少年不识双亲意,养儿方知父母恩”。有了孩子以后,我们更能感同身受父母的心情,完完全全的站在孩子和父母的角度,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服务。名校毕竟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养儿育女是一个长期的成长过程,无论对儿女,还是父母来说。比如今天,我就挑战自己的舒适圈,录了第一条语音。虽然不完美,但是对我来说,迈出这一步,就是胜利:)


最近我们将在北上广深各做一个为期两天的教育规划工作坊,有兴趣的家长朋友可以看这篇文章(有些疯狂的事情,只有当妈了以后才能做得出)或者加微信二维码了解更多:

相关历史文章:


Maccabee Mom:

专注美国幼儿园到高中名校申请及夏令营

咨询,投稿,合作

Email:maccabeeinfo@g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