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虾都”湛江的困境与突围

海产专业媒体 海鲜指南 2023-03-09


------广告·更多详细介绍,点击上方图片------


------参会报名请点击上方图片------

“原来说10只虾里有7只虾来自湛江,现在反过来了,有7只虾可能是进口的。”



文/ 海鲜指南(seafood-guide)沈基文

*本文提到的虾,均指南美白对虾(凡纳滨对虾)

 

湛江海岸线绵延,自然环境优越,这个被称为“虾都”的粤西城市拥有着关于对虾产业的多张响亮名片:“全球对虾看中国,中国对虾看湛江”,“每10只对虾里,有7只来自湛江”,这些都印证着湛江是全球南美白对虾产业尤其是对虾加工领域名副其实的“王者”。


 

    “就湛江有至少100多家中大型加工厂,大大小小加起来有好几百家”

 

据海鲜指南了解,1994年以前,国内南美白对虾养殖还主要集中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广东、广西、海南),当时广东省养殖面积约60万亩,湛江占比约1/3(20万亩),一直到千禧年,对虾养殖产量集中在广东湛江、广东茂名、广西北海等地,其中湛江集中了全国最多的以出口为主的对虾加工厂。走访时一位业者提到“就湛江有至少100多家中大型加工厂,大大小小加起来有好几百家”。

 

然而,近几年市场发生了变化,湛江诸多对虾加工企业感受到了生存和经营压力,大部分对虾加工厂处于半加工半停工状态,生产线无法全年运行。

 

根本原因是原料的变化,对虾加工厂原料受制于内外双重作用。

 

于内,在中国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发展中可以找到逻辑。从1994年至今,中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由沿海地区不断扩大到内陆养殖,随着养殖面积的扩大,对虾养殖产量暴增。据业内主流养殖业者估算,国内对虾养殖产量最高峰曾达160万吨,近两年产量稳定在100万吨左右。中国是全球南美白对虾最重要的主产区,紧随中国其后的,是印度(60万吨)、越南(40万吨)、泰国(20多万吨,最高峰30多万吨)以及其他地区。

 

产量的下降是从2010年开始的,南美白对虾爆发全球性病毒病害(EMS),湛江和湛江周边的养殖产区也不例外;各地环保政策的推行、养殖户转养其他品种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国内对虾原料供应量减少,直接影响了以湛江地区为主对虾加工厂的原料采购。2013年至2015年是加工厂普遍感受到压力来临的时间段。

 

于外,全球对虾主产区如印度、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厄瓜多尔等地区的产量逐年增加,与中国市场不同,这些主产区的当地消费量并不高,需要出口到国际市场来消化他们庞大的产量。最关键的是,比起中国的原料价,来自这些国家的原料价更便宜。

 

以前我们以当地对虾采购为主,养殖对虾产量减少,国外的价格也便宜,很多人都去国外采购,国内的货源都处于被动,当地能采购多少就采购多少,主要以进口为主,从越南、印度、厄瓜多尔这些国家。”湛江三兴联的负责人黄超水感慨。

 

养殖面积扩大、养殖技术提升带动了产量的高涨,随之而来的,病害、天气、种苗、养殖环境等产生的养殖成本也在不断增加。“湛江现在没有原料价格优势,容易收到颜色不够红、含沙、收不到合格的原料,阳西前两年还有(一些货源),现在也没有虾了,海南有一些原料,但出货费用高。”湛江千渔旺的负责人陈丽丽告诉海鲜指南。

 

一个大型对虾加工厂的业内人士说:“其实国内不是没有虾,是国内的虾太贵了,企业要生存,这么多工人要养活,没有量生产怎么行。”

 

如果中国的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仅仅供应给加工厂加工,原料其实是充足的,只是国内南美白对虾的流通形式以活鲜/冰鲜为主,活鲜售价高也更容易获取养殖户的青睐,尤其是养殖成本不断增加的当下。

 

    加工厂3大难点:无原料可收、不敢留库存、招工难

 

湛江企业也好,全国的企业也好,多多少少都面临这个问题。就湛江来说,我们面临的很大问题就是货源,从国外买原料,在国内加工。”黄超水说,产量减少、收虾成本高让以湛江对虾加工厂为主的企业无原料可收。

 

主要做出口市场的茂名新洲海产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东生也深有同感:“我们主要的产品是面包虾,能占到我们份额的70%,剩下30%是生、熟虾产品,面包虾里有99%是出口到美国。我们外销加工对产品品质要求非常高,但是国内高品质虾价格太高了,现在也没办法,只能是进口。”

 

“原来说10只虾里有7只虾来自湛江,现在反过来了,有7只虾可能是进口的。”上述业内人士笑着说。

 

原料变化作用影响下,“不敢留库存”也成为了众多加工厂面临的实际压力,国外产地原料价格波动快,“以前(原料)多得做不完,有库房,国外来我们这里买虾,现在不敢存货,不能盲目收货,只能根据订单来才采购,长期客户只做长期库存。”

 

另一位资深人士提到:“现在还比较头痛的是工人难找,每年都涨工资(成本上涨),可是仍然没有什么人愿意干。”他提到,湛江当地的加工厂熟练工人少之又少,“要价又高”,此外,年轻一辈也不愿意到加工厂打工,工厂订单不多时招工难并不凸显,但一到5-6月份,招工难的问题就是每个加工厂面临的难题。

 

    寻求转型:内销、建立销售渠道网络、食材化产品研发

 

另一方面,市场也给湛江的加工厂增加了新的难题:“市场上也在打价格战,不管是哪个渠道,尤其是现在跨行进来做的都是大资本,讲究的是流量,不是做生意,我们受到的冲击还是很大的。”陈丽丽感叹,新增进来的同行来自各个行业,而且玩法各异。

 

上述业内人士也提到,“玩家太多,跨界经营方式也不一样,如履薄冰。”

 

好在,湛江的加工厂并没有因此颓下去。

 

一波波的加工厂都在寻求转型,从最开始出口逐渐转向内销,“湛江许多虾企都在做转型,很多大的企业都在做电商/终端品牌,产品研发供应连锁餐饮。”陈丽丽说。以陈丽丽为例,她在湛江开设了餐饮+生鲜零售店的“新零售”“新餐饮”业态尝试,“目前运营还不错,我还在思考怎么把我的模式打造成加盟模式。”

 

直接对接食材型工厂或者连锁餐饮终端是湛江加工厂的特色之一。“市场太乱了,内销市场很多渠道我们进不去,我们大工厂成本高,国外粗加工成本低,所以我们还是专注服务连锁餐饮客户,餐饮需要虾仁,由我们直接供,我们来直接对接,与餐饮一起来研发产品。市场一直在变化,内销机遇也更大一些。”一个来自原来以出口为主的对虾加工厂的业者说。

 

除此以外,湛江的对虾加工厂也严格实行着经销商模式,“我们不直接做终端零售,不抢经销商(的客户),这样他们的发挥空间会大,如果我们公司手伸太长的话,对经销商也相应有一些影响,最明显的就是他们会少赚钱。”

 

目前,湛江的一部分对虾生产企业已经全渠道覆盖,与大型连锁餐饮实行深度研发合作,形成全年稳定供应;抑或是与B端食材型工厂合作,研发、生产半成品食材;还有一部分企业正在扩大全国销售网络,做精做专产品线,努力推广自己的终端品牌。

 

并且,在全球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消费市场,几乎没有任何终端渠道否定来自中国对虾加工厂的产品精美度,中国人的心灵手巧也在对虾手工加工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优质的产品仍然是加工厂最响亮的名片。


 

同时,随着中国水产养殖业环保意识的提升、优质虾苗的推广、生态养殖模式的普及,国内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产量将趋于稳定,品质逐步提高。加上产地采购的优势,随着消费市场升级,优质国产虾市场或将迎来转折。尽管以湛江为代表的对虾企业正在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困境,但是,前景明朗的中国水产养殖趋势和最具活力且巨大的内销市场加持,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中国虾产业而言,机遇永远要大于挑战。


————————————————

2019年6月18日,来自广东省的海滨城市——湛江将迎来超万名水产人,共同参与中国国际水产博览会。6月18日下午,由中国国际水产博览会、《海鲜指南》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首届全球对虾市场高峰论坛”将同期举行,在这里,我们将邀请来自国内的主流对虾贸易、加工、流通企业一同共话对虾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详情请点击上图了解----

转载声明

海鲜指南原创稿件,如需转载须于发布24小时后取得授权并于文首注明来源:海鲜指南(ID:seafood-guide),否则按侵权追究



近期热门文章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联系我们

授权转载 | 张小姐:zhanglidia(微信号,请注明“转载”)

新闻爆料、投稿 | 沈小姐:18620796931(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 | 陈先生:18819465417(微信同号)

加入我们 | jianli@fishfirst.cn(邮件注明“应聘海鲜指南”)

海鲜指南中国领先的海产专业媒体长按二维码 即刻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