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迈向后工业化社会的陕西发展趋势(三)
本文现仅授权西部网、陕西头条
陕西发改研究、文林资讯转发
其他平台转载请联系本人
欢迎朋友圈转发推荐
迈向后工业化社会的陕西发展趋势(三)
文/赵锐
前文链接:
【五、陕西转型期判断】
迈向后工业化社会,是陕西即将面临的新一轮经济社会重大转型。在时间上将至少跨越整个“十三五”到“十五五”时期的15年时间,在发展进程上将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转型准备阶段(2016—2020年)。在“十三五”时期经过5年追赶超越,一方面积蓄社会转型动力,实现人均GDP、经济结构、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化水平等关键指标突破工业化中期水平;一方面加快弥补社会发展短板,在城乡差距、公共服务、社会文化等重点领域与工业化中期要求同步。
第二阶段是转型起步阶段(2021—2025年)。在“十四五”时期形成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的向好趋势,发展动力结构、城乡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结构的关键性指标和部分重点领域,出现比较明显的转化变动趋势。
第三阶段是转型成熟阶段(2026—2030年)。在“十五五”及以后时期,彻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多数领域呈现出鲜明的后工业化社会特征。
【六、陕西未来发展方向】
1、从工业型迈向信息型
——社会动力转化
社会转型动力不足,是导致陕西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加快社会发展动力转化,是推动陕西社会转型的首要任务。社会发展动力转型的方向,是实现由工业主导型向信息主导型转化。
一是实现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稳步提高人均GDP水平,在转型准备阶段(2016—2020年)突破1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在转型起步阶段(2021—2025年)达到15000美元,初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到转型成熟阶段(2026—2030年)突破2万美元以上,稳定在高收入国家水平。
二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变。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增强社会领域和经济领域的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到2020年,力争服务业比重接近50%,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大幅缩小,接近服务业主导型经济的最低临界点。到2025年,稳步将服务业比重提高到60%以上,赶超全国平均水平。到2030年以后,服务业比重达到70%—80%,进入信息、服务、消费主导型社会。
三是实现社会信息化。逐步推进信息化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同步发展,信息服务及应用供给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特别是信息化在农业、工业领域发挥主导作用,信息化成为促进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主要推动力。
2、从发展型迈向发达型
——社会结构升级
推动社会结构从发展型向发达型升级,是实现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重要途径,也是在经济发展实现质的飞跃以后,对社会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加快构建与经济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社会结构,是未来陕西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一是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到2025年以后,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到70%以上,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劳动力加速向工业、服务业领域转移,占比达到90%以上,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二是居民收入结构加快升级。整体收入水平大幅提升,收入增长和实际收入均达到全国偏上水平。城乡收入比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城乡收入水平绝对差距扩大的态势得到逆转,绝对差进入逐步缩小轨道。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稳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接近50%,初步形成“橄榄形”社会结构。收入来源结构多元化,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提高到30%左右,成为仅次于工资性收入的第二收入来源。
三是居民消费结构显著升级。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快速提升,达到全国中等偏上水平,城乡消费绝对差距进入缩小轨道。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0%左右,进入富足和极其富裕阶段。衣食住行类消费比重下降到20%左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交通通讯、文化娱乐消费比重显著上升,教育、医疗消费比重逐渐下降。社会消费整体进入发展型、享受型主导阶段。
四是城乡生活条件差距显著缩小。农村现代化生产生活设施普及率快速提升,水、电、路、房、厨、厕、气、网等基本生活条件大幅改善,与城市设施水平日趋接近。
五是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人口受教育水平稳步提升,接受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人口比重达到30%左右,国民平均受教育程度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人口健康水平稳步提高,不健康人口比重显著下降。
3、从补缺型迈向普惠型
——社会文明提升
一是社会保障范围“扩面”。使社会福利从局部覆盖稳步扩大到城乡全覆盖,从过去照顾社会弱者的补缺型模式,向全民共享的普惠型模式迈进。
二是社会保障能力“提标”。逐步提高福利给付水准,从生存型应急救助提升到具有一定质量的发展型扶助,从生存公平逐步向发展公平过渡。
三是社会保障体系“升级”。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制度设计的基础和方向,从过分依赖于经济增长目标,向更多考量社会公平和再分配等社会目标升级。同时,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等重大社会进程的制度设计上不断突破,能够较为有效地平衡民生诉求升级与社会福利供给能力之间的关系。
4、从行政型迈向社会型
——社会治理优化
实现社会治理从主要依靠行政管控向社会自觉管理转变,实现法治、自治和德治的高度统一,是推进社会治理结构优化的战略方向。从被动治理走向主动治理,再到自觉治理,是未来社会管理转型的大趋势。
建设法治化社会,是确立社会和公众行为准则的基础,也是工业化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法治化基础之上,培育引导社会主体建立自我规则和秩序,才能适应信息主导型社会的特征要求,提高对新型社会关系和组织的管理效能。而后工业化社会治理的最高目标,是以社会内在的自觉自律为主导管理方式,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内生性自我管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