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春不谢幕,扬帆正当时——2016届毕业典礼侧记

2016-07-01 中国传媒大学

6月29日上午,在大学生活动中心(风雨操场)内,红毯绵延,灯光闪烁,笑语激荡,洋溢着喜庆欢乐气氛,中国传媒大学2016届毕业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是10多年来我校第一次本科生和研究生欢聚在一起的毕业典礼,也是第一次在新落成的大学生活动中心举办的毕业典礼,同时还首次加入了文艺表演的元素首次携手腾讯网通过全媒体平台直播……这一系列的首次,为今年的毕业典礼增添了别样的光彩,赋予了特别的意义,也引发了广大师生、校友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青春不谢幕,扬帆正当时”。这次毕业典礼对于毕业生,是一个欢庆收获、展示风采、释放激情的时刻;对于学校,是一场展示育人成果、扩大形象宣传、提升社会声誉的盛典;对于在校生,则是一次运用新设备、学习新技术、锻炼新技能的难得演练。

但凡经过 总有收获

这是党委书记陈文申在毕业典礼上讲话的题目,也是主题,情到深处,他一度哽咽,赢得如潮掌声。这“哽咽”是真情的流露,是愧欠的表达,是襟怀的袒露,更是对广大师生在艰困时刻与学校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感动与感谢!

“你们失去的,一定会加倍辐射在你们的学弟学妹身上”,“我们有决心和信心把这个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不辜负‘中国传媒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同学们赋予的‘海底捞’大学的美誉”。铿锵有力的话语,坚毅沉着的眼神,传递出希望与梦想、责任与担当,令所有人感奋,为之动容。
陈文申书记鼓励毕业生坚守理想信念,培育“隔离的智慧、超越的心灵”,坚持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拒绝有偿新闻,不做假新闻,不做虚假广告,拒绝黑公关、伪公关,不拍“三俗”作品,不为经济利益提供未经充分验证的技术支持,并请同学们相信“但凡经过、总有收获”。寄语殷殷,告诫谆谆,潮水般的掌声,代表毕业生们认可了、听进了、接受了。语重心长的话语,是他们走好未来人生之路的珍贵赠言。
相比陈文申书记的谆谆告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智锋则用“赤子情怀、君子胸怀、学子心怀”勉励毕业生要走好事业之路、人生之路、生活之路,祝福与希望兼具,期待与启迪交融,流淌似溪水,温润如甘泉,滋润着每一位毕业生的心田。

但凡经过,总有收获。同学们经过几年的学习实践,习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作为未来传媒文化领域的精英,他们即将从这里走向社会。回首大学时光,他们收获满满,学有所成,学校人才培养也取得了又一批硕果。据统计,在2016届毕业生中,共有230人获得博士学位,1680人获得硕士学位,1889人获得本科学位,一大批毕业生获得各类荣誉称号。毕业生们或继续深造、或走向岗位,还有很多毕业生自愿到西部、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所学、建功立业,他们的选择体现了传媒学子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展现了传媒学子勇于拼搏、力争上游的志向与追求。他们必将成为学校的骄傲!


不想说再见

“不想说再见”,这是临近毕业之际同学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毕业典礼上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不想说再见,闪现在毕业生们溢满泪光的眸子里、挥舞的衣袖里、频频按下的快门里和火热跳动的字符里;不想说再见,这几个字蕴含的精神不断地流淌、扩散开来,又不断地凝聚、强化起来。

“再见了,我曾经患难与共、忧乐同享的老师和同窗;再见了,我芳草葳蕤、繁花似锦的大学时光;再见了,我温情脉脉、岁月静好的母校,我真想永远藏身在核桃林的绿阴下、隐匿于大阅城的阳光里,初秋在南操看球、夏末在明德湖边吹风,做一个酣睡的孩子。”

毕业生代表刘柏伶同学的发言道出了毕业生们对母校的热爱与依恋、不舍与情怀。“无论你走得多远,也走不出我的心;正如黄昏时刻的树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反之亦然。毕业生生们无论走得多远,飞得多高,母校永远是他们最牵挂的地方,因为这里有太多的老师值得感恩和铭记,有太多的地方值得走走看看,有太多的经历故事值得回味,有太多的记忆值得珍藏!
“身为中传人而骄傲!”“来到中传,是我做的最正确的决定,舍不得离开,不想说再见!”“我已经在中传呆了7年,可是还没呆够啊!”“看毕业典礼看哭了,想一辈子留在学校。”……毕业生们一句句真挚的话语,真情流淌,情意绵绵。

毕业生们对母校的依恋情绪感染了无数已经毕业的中传人,校友们从四面八方通过直播屏幕、微信后台发来怀念感言:“毕业一年了,身在天涯海角,我的心永远在中传!”“毕业三年,依然时刻关注母校的动态,这是一种割舍不掉的情愫,为身为中传人而骄傲!”“毕业多年了,又建了这么多东西,棒棒哒!”
更令人欣喜的是,毕业典礼通过多平台直播后,社会各界对中国传媒大学的关注迅速升温,一些立志考入我校的莘莘学子纷纷留言,期待自己的“中传梦想”能够实现,“一定要考上”、“中传,等我”、“为中传梦搏一回,此生无憾”,类似留言,纷至沓来,让人感受到学校的未来所在、希望所在。

全媒体直播,是展示,更是练兵


毕业典礼前一天,学校官方微信推出了一条直播预告《难说再见,我的中传》,如同次日的毕业典礼直播被“刷屏”一样,这条预告迅速成为校内各种媒体、特别是自媒体关注和转发的焦点,瞬间给“刷爆了”!不到两天,仅官微的这条微信阅读量就超过35000次,后台留言近800条,创下了官方微信运行以来点击量与留言条数的“双第一”。我们知道,高位数字的背后是毕业生们对毕业典礼召开的翘望,是师生员工对学校发展的关心,也是社会各界对学校面貌的关注。

当然,这条微信这只是毕业典礼直播宣传的一个缩影。事实上,为扩大声势,让广大师生、校友及社会各界关注收看直播盛况,学校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推介。除了通过微信微博发布直播预告外,还通过白杨网发布了直播公告,在白杨网首页视频制作专题页面,公告直播平台;同时,腾讯网还将直播我校毕业典礼列入其“全球名校直播毕业典礼大赏”重要内容,在腾讯网上开设了直播预告专栏。全方位的宣传预告,多形式的直播平台,为毕业典礼直播的高观看率、高参与率奠定了基础。
最终,历时5个多小时的毕业典礼,共有九个平台全程进行了直播,包括白杨网首页视频、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腾讯新闻直播频道、中传电视台综合频道、中传网络电视台高清直播频道、中传网络电视台手机端、主楼大屏幕、校内楼宇信息屏、视友网等。除直播外,还首次尝试直播留言互动,接受网民通过微信后台发布留言,以弹幕形式在直播屏幕滚动呈现。全媒体、多平台直播,超高清信号,以及暖心的留言互动,将众多的目光吸引到了中国传媒大学,聚焦到了毕业典礼现场。据初步统计,仅收看腾讯、视友网直播的人数即超过30万,通过各类直播平台、微信、微博后台收到的留言超过2000条,弹幕发布近千条。那一刻,校园内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传时间”!

毕业典礼除了播出平台的高端丰富外,还有设备上的“超豪华”、技术上的“超等级”。除了摇臂、斯坦尼康等特种摄像机,还有4K超高清转播、轨道机器人、无人机航拍、头戴式眼镜等全新影像呈现方式。其中,毕业典礼内场使用Sony公司的Demo6 4K转播车进行4K信号制作,实现内场的4K直播拍摄。典礼的内场直播使用摇臂和斯坦尼康设备,通过7个讯道,全方位展现毕业典礼的现场实况。

为更好地呈现毕业典礼的红毯效果,制作团队结合会场设计,在红毯边铺设了一条长达50m的轨道,使用K2轨道机器人摄像机进行直播拍摄,K2轨道机器人系统可以选择性安装摇臂和立柱,据说还具有虚拟演播室的功能。为呈现毕业典礼的动态全景,制作团队更是用上了无人机航拍器,展现典礼内场和校园的全景航拍。演播室和典礼内场直播外,这次直播又设置了“毕业生感言”信号,在外场的学生记者团队,通过头戴眼镜摄像机进行采访拍摄,从第一视角呈现出一个有欢笑、有泪水的真实毕业季。
全新的技术装备既为毕业典礼直播增添了壮丽景观,也是参与直播的团队一次接触新设备、掌握新技术的实战练兵。为完成好这次直播,电视台组建了132人的学生团队,派出23名老师参与指导。同学们的敬业精神、娴熟操作,配以超强的高科技设备,赢得了大家的频频点赞:“要做就做最先进的电视直播技术,要不怎对得起‘中传’呢?”“真不愧就是干这行的,这设备,这团队,啧啧啧!”“看着就气魄,牛!年年都不一样,用心做就是看着舒服。”
是的,年年都不一样,又何止是毕业典礼的现场直播?不变的是用心去做,努力做得更好!
这次毕业典礼同样引发了社会媒体的关注。北京晚报以《中传毕业典礼,校领导鼓励学生不拍三俗作品》为题进行了报道,新华网以《中传党委书记:传媒人应有“隔离的智慧”“超越的心灵”》为题进行了宣传,这些报道被众多网站转载,有力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青春不谢幕,扬帆正当时。毕业典礼虽然落幕了,但是正如陈文申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的那样,“虽然你们离开了学校,但学校会永远关注着天南海北的你们,分享你们的成功带给学校的荣光,以及带给你们的师弟师妹们的阳光和能量”。


●●●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 ● ●


记者 |  宣传部、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王维家

编辑 |  石雨桐 · 崔一帆

责编 |  武楠 · 刘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