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台前幕后 | @《朗读者》里的中传人

2017-05-13 爱朗读的传传 中国传媒大学


还记得最近被疯狂刷屏的《朗读者》吗?

节目首期视频播放量超7.7千万次

微博榜单持续上榜三小时,连续两小时总榜第一

商业视频网站视频播放总量超3.5亿次

豆瓣评分最高达9. 5


而在这样一档现象级的节目里

有许多导演都来自中国传媒大学

其中一位更是执行总导演


想不想知道《朗读者》台前幕后的故事?

想不想知道当《朗读者》导演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今天,传传采访了3位来自中传的导演

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朗读者》!



夏欢欢

2002级文编本科

2006级电视文艺研究硕士毕业

2006~2010  CCTV4《中华情》

2009  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执行总导演

2012~2014  CCTV1“梦想节目组”

执导《梦想合唱团》,《梦想星搭档》

2015  至今紫葩传媒总裁,团队主要作品《朗读者》




王羽青

12级广播电视编导(综艺节目编导方向)
第34届校学生会行政部干事
第35届校学生会文艺部委员

校内执导经历:
第29届“广院之春”校园歌手大赛 导演组
第10届首都高校“风采之星”才艺选拔大赛 导演组

工作经历:
CCTV-1《吉尼斯中国之夜》国外项目组实习生
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实习生/Digital Producer
CCTV-6 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闭幕式导演组
CCTV-1《朗读者》人物导演





张志成

12级广播电视编导(综艺节目编导方向)
16级电视制作(MFA)
在朗读者项目中担任现场导演一职

校内执导经历:
中国传媒大学第16届戏剧之夜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2011级毕业典礼
第四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
第五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
首届亚洲大学生电影展开、闭幕式
《新声制造》首届大学生原创歌手大赛
“白杨情 中国梦”中国传媒大学60周年校庆晚会

工作经历:
《开学第一课》(cctv1)
《豪门盛宴》(cctv5)
《首映》(cctv6)
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闭幕式(cctv6)
《天籁之声》(东南卫视)
《朗读者》(cctv1、cctv3)





结缘《朗读者》


传传 : 请问你们是如何成为《朗读者》一员的?

夏欢欢:《朗读者》其中一位总导演是以前我在“梦想”时的老领导、副制片人。对于这么重要的一个项目,他也是希望找到他认为最靠谱、能力上最匹配的团队,就找到了我。然后我就顺带把志成和羽青推荐了进去。


志成是跟了我好多年的,很多项目他都跟着我在做,所以我很自然地就想到了他;加上他在专业、学校,以及跟我这么多年做节目的过程中我对他的观察,他能力是非常非常强的。事实也证明在这次《朗读者》之后他成长飞速。


羽青也是我的师妹,之前也跟我做过节目,毕业之后就到了紫葩工作,是我们公司非常重要的导演。这次这么重要的项目,羽青是不二人选。


我之所以选择他们,首先在于他们身上都有一股韧劲,比较踏实和靠谱,这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讲也是非常难得的;另外,像羽青对人物挖掘的功力还是很深的。


△两位师姐一起过生日


传传: 团队有很多同是中传毕业的学生,是否有母校情节在呢?

夏欢欢:确实可能有这种情怀吧。因为最开始我去《中华情》时,同是文编毕业大师姐的郭导就很照顾我,给了我很多机会。后来我的团队当中也有很多文编和其他专业的师弟师妹。一方面大家因为学的东西很像,所以思维方式、思维习惯、认知程度和眼界等很多方面都非常得像,工作起来相对来说磨合程度比较低;另一方面又是母校,孩子们未来应该有很多的尝试,所以也会有很多机会给到师弟师妹们。紫葩传媒的实习生需求肯定也是师弟师妹优先。


台前幕后


传传:从幕后工作者的角度看,你们觉得《朗读者》最大的成功之处在哪?

张志成、王羽青:首先,它的成功在于长时间的积累和磨合。从模式的推敲到朗读者的朗读,再到找读本库,这是一个漫长的积累的过程。


除此之外,它的成功还在于董卿本人对细节近乎疯狂的把控。记得她在开会的时候跟我们说:“《朗读者》它说好做也好做,说不好做也不好做。因为我们的形式很简单,就是访谈加朗读;但深究到到谁来读、读什么、为谁读、怎么读,都是很纠结的。”很多时候在开拍前一天,负责人物文案的导演以及董卿还在不停地改稿子,基本不到最后一刻就不放松的。


△王羽青师姐与李亚鹏


传传:在与董卿的相处中你们觉得她是什么样的人?

王羽青:董卿对工作认真程度和投入程度是全组最高的,所有的方向、所有的决定都是她一人把控的。从前期的筹划到嘉宾的邀请,请谁不请谁,怎么做文案,朗读哪一篇,哪一篇里的哪一段,哪一段里那句话要删掉,这些细节她都要关心。所以她是很敬业、很细致、很有底蕴和底气的人。这样的底气让她能把自己立住,进而再把节目立住。


张志成:她是一个又可爱又可恨的人,可爱的程度远远大于可恨的程度。跟她相处你会不自觉地被她吸引,哪怕她会发火,会因为工作说你;但你还会觉得她是一个很优雅的女人。而且她会照顾全组所有人的心情,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如果她在会上批评你了,事后一定会给你发个微信安慰你一下,跟你解释清楚。

还有就是她永远精力充沛,充沛到让人佩服。以她目前的地位,已经没要必要这么拼命地去干了,这样其实等于是一场冒险。但她还是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这个节目,小到一个道具都要拍照片发给她来确认。




传传: 你们在《朗读者》里分别担任什么工作?

王羽青:我是《朗读者》的人物导演。我们分12组人物导演,平均每两期一个人。我们人物导演就负责把这个人的“底”挖出来,把他的故事跟朗读文本相结合。然后我们还要不断提出提案,寻找朗读者,找到他和节目气质相符的点,再配上朗读文本。这个过程中导演的选择和把控很重要。因为你不能把它做成《艺术人生》,也不能做成纯朗读节目。


夏欢欢:很多人说《朗读者》是文化类节目,但是在我看来它是一档有着文化符号的情感类节目。其实它重在前面的访谈部分,那才是真正能够带出故事、带出动人情感的部分,后面的朗读跟前面讲的故事紧紧结合在一起,就像是情感的升华一样。我们会根据每一期节目大的主题整理不同的角度,再找到能从这些角度讲出东西来的合适人选。所以通常我们选择的人物都有一定资历,阅历比较丰富。


△张志成师哥


王羽青:我们每个导演的风格都不一样。有偏向科研学术的,就会深挖研究成果、剖析社会现象;有偏向打交道、做朋友的,就会和嘉宾交心交肺,给他打气、听他诉说人生故事。因为我们组人生阅历不那么深,所以不会主动找苦难型的嘉宾,而会找爱情、亲情、让人感到温暖的故事,给节目带来一些调剂吧。


张志成:我主要负责现场录制这一块。每期我们会根据人物导演的需求和人物的调性配合灯光、音乐、视频。除此之外我还负责每期末尾的歌曲。

其实刚开始因为资历尚浅,我对自己不是很有信心。但有两件事让我有了一些自信。一次是在我热场的时候,一位导演在耳机里对我说:“卿姐说你热场热得特别好。”还有一次是在录像结束之后,我在化妆间跟董卿老师告别。我说:“卿姐,最近很感谢您的包涵。我对自己不是特别自信,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做的够好。”董卿老师说:“哪有,我觉得做得特别好。”


 △张志成师哥工作照

传传: 做《朗读者》和在学校实践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王羽青:在大学的活动主要靠的是一种激情、热情。你会觉得我要办好一场晚会、做好一个节目,没有什么企图,只是觉得这样做很开心。但现在只有热情不太够,还要有理性的分析。因为国家媒体要求更高,要很精确地把控一些东西。在学校里和同学共事的话氛围是很宽松的,但真正工作起来,你要面对的观众宽广太多了,自己的责任也大了很多。所以这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张志成:还有就是在成熟的电视制作中,分工更加明确。我们两个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工作,一个负责内容,一个负责现场。要是在学校里大家就一块儿干了,顶多分个录音和视频。但在《朗读者》里就会分很多导演,每个导演的工作内容都不一样,各司其职。这样才能保证这么大的项目有条不紊的进行。


△王羽青师姐与董卿合影



传传 : 在《朗读者》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王羽青:对我来说,整个过程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在做节目的时候要有死磕的精神。做电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从前期到后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很多团队合作的大工业。要想让它呈现好,中间没有意外,准备工作和应急措施就要很充分。

我本来不是一个很细致的人。刚开始报选题的时候因为心急,没有考虑好就报了上去。结果卿姐眼镜一抬,说:“如果要这样这个人不是做成了,是做废了。”当时的冲击确实挺大的,所以也愈发严格要求自己。经过这样的打磨,越做到后来,对自己要求也越高,会有一个问题就立马微信对方,去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一点点把人物磨出来。


张志成:《朗读者》让我知道了一档规范的、大型的节目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今后从业的标准应该是什么样的。其实说到底还是要跟自己死磕。比如我们现场的某个道具在画面里看着不好看,那是绝对不允许的。还有就是它教会了我怎样在一个大团队里跟别人相处。因为我的岗位要求我去跟所有人打交道,要跟他们多多沟通。“沟通”两个字真的太重要太重要。


△张志成师哥工作照


传传 : 节目制作中有什么让你们感动的事?

王羽青:我印象最深的是赖敏夫妇那一期。从在新疆的时候我就一直跟她联系,一直到陪着她去医院做孕检和体检,我跟她的接触非常的多,所以对她有一种很强烈的共鸣感,既心疼又佩服。虽然她平时说话的时候也会哭,但笑得更多;可在朗读的时候她哭得几次都停了下来。当时节目的下一个嘉宾就是李亚鹏,也是我负责的人物,所以要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和节奏,真的特别难。



张志成:我印象最深的是斯琴高娃老师那一期。她的朗读真的是太能带人进入情境了。但是因为我还要负责控场,所以就哭一段,控制一下流程,再哭一段,再控制一下流程。


情回中传


传传 : 中传给你们带来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张志成、王羽青:最重要的就是平台。虽然其他学校用同样的教材,教同样的东西,但你在中传接触到的人是不一样的,拥有的工作机会是不一样的。中传给我的最珍贵的就是让我认识了这些一辈子的好朋友。在这些人里你会找到工作、友谊等等。


夏欢欢:首先是氛围,我们学校有跟一线前沿沟通的渠道,有很多到台里实习的机会,有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条件,可以够到最有用、最有价值、最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机会;第二是思维方式,因为在学校我们平时跟老师在一起,更多地像朋友一样去探讨业内的一些节目,包括一些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这种思维方式的建立是很好很有用的。


△夏欢欢师姐工作照



传传: 给师弟师妹们一些建议吧。

王羽青:我觉得大家不用着急,因为在中传,起步是不错的,以后的机会也会很多。也许现在没有机会,但也不用心急,沉静下来多丰富自己,这样面对机会的时候就能准备得更好。


张志成: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非黑即白的。所以现在能做的就是想好自己要什么,然后奔着这个方向努力就好。没有人能过你的人生,你的人生只有你自己去过。


夏欢欢:现在的师弟师妹们可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了。我对他们如果有什么要建议的话就两个字:踏实。正因为现在机会多,加上传媒大学同学们的能力和基础也很强,所以很多人容易浮躁。趁年轻的时候踏踏实实地积累,后面自然而然就会有很多“绽放”的机会。


△除了传传说到的三位师哥师姐之外,图中许多工作人员也来自中传哦~


“更重要的,是节目传达出来的价值观。”

前有《奇葩说》,后有《朗读者》

作为传媒人,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格局?

做什么样的节目?

传达什么样的价值观?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

他们告诉了我们中传学子应该有怎样的品格和责任



●●●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 ● ●


记者 | 陈莉华 · 陈逍

编辑 | 陈莉华

美编 | 张晓君

责编 | 刘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