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王晓湘:“用茶冲泡属于我的国际新闻生涯”
♫
说起我校的国际新闻专业
大家可能会想起电视荧幕前的陈鲁豫
或者想起因南海问题舌战美国专家的王冠
或者还会想起许多奋斗在世界各地的新闻人......
但!是!
2010级国际新闻专业的王晓湘
用另一种方式诠释了自己的专业
她在2014年创立了“不知名茶”品牌;
2015年受邀参加央视财经《创业英雄汇》节目,
在现场赢得数百万天使投资;
2016年新加坡国立电视台专程来到中国
采访王晓湘和她的团队,在东南亚形成了影响力;
《北京晚报》、《中国文化报》等
用大篇幅报道王晓湘的创业事迹,
高度评价了她的创新精神......
▲ 《北京晚报》整版面报道
▲ 《中国文化报》报道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美貌与才华并存的晓湘师姐,与大家分享她的“茶情结”和在国新班难忘的大学生活。
传传:据我们所知您可以说是一位“茶二代”,可以介绍一下自己与茶结缘的故事吗?
王晓湘:我对茶的认知是一种认识自我、寻根的过程,茶是我家乡的符号,也是贯穿我生活的深刻印记。我曾思考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会降生在一个小茶村?追溯我之前的人生——我是福建闽南人,从小,我的生活环境就在茶山上,整个村子里的所有人都种茶,小时候我帮忙采茶做茶,念书的学费都是茶换来的。到了大学,我在寝室泡茶,请室友喝,还跑到其他寝室请大家喝,请楼妈喝,热情的邀人一起喝茶是我们闽南人的习俗,我自然而然也把这个习惯带到了北京,带到了大学。
▲ 王晓湘和同学们
由于专业是国际新闻,每天的学习任务就是了解国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可以阅遍世界精彩,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多样化思维方式,见识到别国文化之瑰丽神秘,那时候我开始思考我们的民族:我们有那么多值得去说的,而我可以去传播什么?除了新闻,我还能跟我的国际友人分享什么中国故事?毕业以后我要干嘛?喜欢真相,喜欢传播,喜欢风云变幻,除了做一名记者,我还能探索怎样的可能性?
大学四年,偶尔会想想这些问题,但是也一直没有答案,现在回顾才发现,一个人的行为早已先于ta的思考在告诉所有人——我是谁?我是茶山养大的,我的血液里都流淌着茶水,跟外国朋友聚会聊天,我最擅长的就是讲茶的故事,大学期间学了英语,法语和日语,好多词汇都忘了,与茶相关的一直都没忘。
中国是茶的故乡,祖宗传下来的茶文化这么好,最闻名世界的却是日本茶道,英式下午茶文化,我觉得“something wrong”,也许冥冥之中我就是和“中国茶”结缘,我要做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 广院下午茶 茶艺师
传传:您通过众筹展开了自己的创业计划,当时是如何推进众筹的?您现在是否还有此类项目正在或准备推进?
王晓湘:当时我在学校筹办“广院下午茶”活动,举办过22场之后,已经有了200多人的粉丝基础,我发起一号山头的众筹时,这个群众基础在传播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感谢当年每一个喝过广院下午茶的人!他们成就了一号山头的成功!2014年7月12号正式发起的“一号山头”的众筹项目,最终在15天内募集到了66个山头小股东,众筹总额达到100400元,我就是这样意外走上创业道路的,走到现在,不知名茶已经自有茶山1500座,产出茶叶品类220种,今年11月23号又刚刚跟贵州全省的茶山达成合作,第一期开盘了3000亩有机茶山,500块就可以拥有一亩贵州的茶山,产出的茶想喝想卖全凭自己心情,还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不动产权证》,通过不知名茶公众号就可以买茶山。其实我们的愿望就是让每个人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茶山,产自己的茶。
▲ 王晓湘(前排左三)和团队在一起
传传:我们知道,您的专业是国际新闻,请问您觉得自己的专业与您现在正在做的“不知名茶”创业项目有什么样的联系?
王晓湘:刚才说到了我的家乡,其实村子里的许多人就只是待在大山里,一直在用传统的方式做着不知名的茶,没有什么可能去做一个大品牌也不会直接对接到消费者,十年如一日,他们的生活状况没有什么发展的空间。我生长在那个村庄又走出了村庄,在大学四年里学会了传播与媒介,也学会了运用互联网,那我是不是可以为这个小村庄里的人们做些什么。刚才也提到了我与外国友人的故事,当我身为一个中国人,发现一个外国人对中国茶是那样地感兴趣,那我是不是也能够为中华文化做些什么。有的人会质疑,我现在做着有关茶的项目,看起来像是不务正业。其实我觉得,我是在做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者,包括我们的茶在东南亚有一定影响,而且现在我们也在负责“一带一路”相关国际高峰论坛的茶品供应工作,所以我认为我目前所做的与我所学的专业相当契合。
▲ 王晓湘(左一)和同学们
▲ 不知名茶团队照片
传传:您认为大学四年您最喜欢或印象最深刻的课程是什么?这些课程对您的创业活动有什么影响?
王晓湘:回忆起在传媒大学的学习和生活都是美好的,大部分课程我都喜欢。像文学和新闻实践一类的课程让我印象比较深刻。我的创业项目本身的灵感就有一部分来源于当年老师课下布置的作业,因为完成作业要阅读许多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新闻相关的书籍和文献,在吸收这些知识的时候灵感就埋下了。如果我没有学习国际新闻专业,我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眼界。再就是诸如如何表达、如何传播、如何写作,倒金字塔表达方式等等,都是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这些都被应用于我后来的创业,感谢老师的栽培,感谢母校。
▲ 王晓湘(左一)组织广院下午茶活动
传传:听说您当时是国际新闻专业的班长,请问做班长时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
王晓湘:班级团建。我们曾经在海淀组织过轰趴,去过雁栖湖烧烤,办过化妆舞会,各种其乐融融,我们班同学现在关系也还非常好,说起来都很想念他们,虽然是一个专业出来的,现在大家各展所长,英语好的继续学习去做高翻同传,声音形象好的去做了驻外记者,锐意进取的去了新兴媒体行业像今日头条,文笔好的去了纸媒,而我,创业了。大学的班级管理经验对我的创业工作也有一定帮助,毕竟我创业以后人手一不够,或者公司同事做不到我要求的水准的地方,我就会想起找同学帮忙,像取新媒体标题,英文翻译,改稿子,剪视频,都会找他们帮忙,毕竟是老班长,大家都帮。
▲ 毕业照
传传:您有一款专为母校定制的茶,请介绍一下这款茶吧。
王晓湘:“广院红”。传媒大学的前身是“广院”,有几个中传的师哥师姐一起包了茶山,所以取名“广院红”也算是大家的一个少年情结,有了它就好像我们的大学,我们的青春有了一个安放的载体,其实它是每一个中传人的18岁到22岁。茶本身也很有来历,茶山在中缅边境的云南阿佤山原始森林里。当时我们的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优质产茶地,经过一番实地考“茶”,最终寻觅到这片原始而自然的佤部落。
▲ 巡山
阿佤山拥有99%的森林覆盖率,漫步在山中广袤的丛林里,身心都非常轻松愉悦,仿佛一种人对自然厚重的依存与归属感。其实在我心中,母校的校园氛围和阿佤山的空气有相合之处,因为中传的生活状态也是自由的、不拘束的,同时中传的学子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也难舍难分。“广院红”的slogan是“一泡而红”:一方面真心爱中传,也是为了纪念自己的青春,所以给它取名广院红;另一方面,也是在给大家示范一座茶山的正确打开方式,就可以创造自己的茶。但愿阿佤山的神灵能跟我一起庇佑中传祝福中传人。
▲ 广院红茶山
▲ 广院红干茶
对师弟师妹们的嘱托
传传:您目前作为我校外国语学院的创业导师,对师弟师妹们有什么样的寄语吗?
王晓湘:保持阅读,做个靠谱的人。大学期间,多读书,读大书,读经典的书真的超级有用,同时每周拿出半天的时间泡图书馆翻阅杂志期刊,了解当今大事。眼界和思维方式的培养是大学四年最有价值的,如果还能顺道掌握一门技能,像拍片子剪片子做动画,任何一个技能我觉得都很好,只要是一技之长。在我回母校担任创业导师期间,我注意到师弟师妹们其实都很冰雪聪明,上手快有个性鬼点子多,但是往往是爆发力有,可持续能力欠缺。所以扬长避短,做个靠谱的人,传媒大学的实习生还是很抢手的。
▲ 山大王——创始人王晓湘
在自媒体内容创新的时代,王晓湘的“不知名茶”也受到花椒直播的邀请,每周五会有一位茶艺师在平台进行一期一茶的直播,在每期直播中会介绍一款中国茶,讲解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并进行茶艺、书法展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508dn950p&width=500&height=375&auto=0
▲ 不知名茶-《万里挑一》广院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516y8uz5b&width=500&height=375&auto=0
▲ 不知名茶-《天赋自由》广院红(英文配音:10国新 李江宁,王晓湘大学室友)
今!日!互!动!
看完晓湘师姐的故事,相信大家一定对师姐的创业故事感触颇多,欢迎大家将自己的感触写在留言区,传传将选出五条精彩留言,送出晓湘师姐提供的“广院红”一包!
广院下午茶现在有了固定地点,在小西门对面的中传国际交流中心,一月一期,传传也将从留言选出一位同学参加哟~
●●●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
记者 | 李庆虎 · 陈逍
编辑 | 陈逍
责编 | 刘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