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MIT博士曹原连发两篇Nature,石墨烯如何影响量子计算?
出品 光子盒研究院
众所周知,由于传统导体存在电阻,从发电站到用户端的传送过程中,总会产生很大的能量损耗。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发现,当汞被冷却至接近绝对零度(-273℃)时,电子可以通行无阻,从而将能源损耗降到最低。这个“零电阻状态”被称为“超导电性”,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超导体的存在,昂内斯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此后,无数科学家前赴后继,希望研制出能在常温条件下实现“超导体”性能的材料,但均以失败告终。1998年诺贝尔奖物理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劳夫林说,物理学家们已经在黑暗(即超导研究)中徘徊了30年。
直到2018年,来自中国的95后MIT博士曹原发现,双层石墨烯可以实现在高于绝对零度的温度下(1.7K)进入超导态。
就在2018年3月5日,Nature在一天之内连续发表了两篇石墨烯超导方面的论文,第一作者均为曹原。文章刊登后立即在整个物理学界引起巨大反响。一些报道称其“一举解决了困扰世界107年的难题”。
两年后,2020年5月7日,曹原再次在一天之内连发两篇Nature,介绍了“魔角石墨烯”研究的新突破。而不容忽视的是,“魔角石墨烯”对于超导量子计算机也有着非凡的意义。
神奇的“魔角石墨烯”
曹原因发现让石墨烯实现超导的方法,登上了Nature杂志2018年度科学人物的榜首,该杂志评价曹原是“石墨烯驾驭者”(Graphene Wrangler),开创了物理学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有望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传输效率。
曹原
年少有为的曹原,1996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1岁进入深圳耀华实验学校,只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从小学六年级到高中的所有课程,2010年,14岁的曹原进入中国科大少年班。
大学期间,他交换去了美国密歇根大学与牛津大学。2014年,在导师推荐下,他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进行深造,进入Pablo Jarillo-Herrero课题组。就这样,4年后,他成为了在Nature上发表论文最年轻的中国人。
在MIT,曹原的主要工作是研究“魔角石墨烯”,所谓“魔角”,是当两层平行石墨烯堆成约1.1°的微妙角度(魔角),就会产生神奇的超导效应,超导转变温度最高为1.7K。
魔角石墨烯
在十多年前,科学界首次发现石墨烯及其特殊的电子性质。这种由六角键合的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材料是目前存在的最强、最薄的材料,并且是极优秀的电导体。石墨烯的结构中碳原子以六元环方式排列,使电子能以极高的速度传播,并且不发生散射,相较于其他导体,大大节省了导电过程中被损耗的能量。
而双层石墨烯的特性更让人着迷。曹原只不过将其中一层轻轻地转动1.1°,石墨烯就性情大变:只需通过门电压调控载流子浓度,就成功实现了能带半满填充状态下的绝缘体;之后在1.7K的高温下,双层石墨烯又变成了超导材料。
如果双层石墨烯可以实现在高于绝对零度的温度下进入超导态,那么,对它的研究就有希望找出接近室温的超导体,这也是量子计算梦寐以求的事情。
此次发表的两篇论文虽然不是全新的发现,但其重要程度依旧不容小觑。
在第一篇Nature论文中,作者提出了基于小角度扭曲双层-双层石墨烯(TBBG)高度可调的相关系统,由两片旋转的Bernal堆叠双层石墨烯组成。该系统呈现丰富相图,具有可调谐相关绝缘体态,对扭转角和电位移场的应用都高度敏感。
作者通过实验,证明了在扭曲范德华异质结构中,实现可调与电子关联的实验研究的可能性。这种新颖的扭曲角的自由度和控制在其他二维系统中,也应该是通用的,也可能会表现出类似的相关物理行为,让调谐和控制的电子-电子相互作用的强度的技术成为可能。
论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60-6
曹原为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并与导师Pablo Jarillo-Herrero共同为文章通讯作者。值得一提的是,通讯作者通常由教授等课题组长担任。曹原成为通讯作者,表明他是论文的主要创意贡献者之一。
在另一篇论文中,曹原与其他两名作者并列文章第一作者。该论文对扭曲角的分布信息做了进一步探讨,解释了Twisted angle disorder对量子霍尔效应(QHE)的影响。
魔角扭曲双层石墨烯(MATBG)超导性能关键取决于中间层扭曲角(θ)的大小。作者使用纳米级针尖扫描超导量子干涉装置(SQUID-on-tip),获得处于量子霍尔态的朗道能级的断层图像,并绘制了局部θ变化图。
论文确立了θ紊乱作为一种非常规类型的紊乱的重要性,使扭曲角梯度能够用于“带结构”工程,实现相关现象和器件应用中的栅极可调内置平面电场。
论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55-3
石墨烯与量子计算
早在2013年,Pablo Jarillo-Herrero(曹原博导)领导的MIT研究小组发现,在极强磁场和极低温度下,石墨烯能沿着自旋方向有效过滤电子——这是传统电子系统不可能做到的。
Jarillo-Herrero认为,石墨烯在极端条件下表现出的出乎人意料的特性,显示其具有用于量子计算的潜力。
Pablo Jarillo-Herrero
近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建立一个能够产生稳定量子位的量子电容器,同时它也能抵抗常见的电磁干扰。这种电容器使用二维材料(例如石墨烯)更容易产生。
2018年,Jarillo-Herrero、曹原等人发现让石墨烯实现超导的方法,此后,全球科学家都迫切的希望自己能在实验室中,复制曹原创造的奇迹。2020年,Jarillo-Herrero教授获得有“诺奖风向标”之称的沃尔夫奖。
曹原的研究证明,“魔角石墨烯”可在1.7K的温度下实现超导态,这个已经超出前段时间新南威尔士大学和QuTech突破1K的温度。
物理学家认为,石墨烯的非常规超导具有巨大应用潜力,包括用于制造边界存在“马约拉纳费米子”的拓扑超导态等,这种态对环境的扰动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非常适合于制造量子计算机的量子比特。
2018年12月,Jarillo-Herrero教授与其他研究人员首次记录了石墨烯量子位元的“时间一致性”——即它能够维持一种特殊状态,使其能够同时代表两种逻辑状态的时间长度。该演示使用了一种新基于石墨烯的量子位,代表着实际量子计算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
这篇论文发表在2018年12月31日的Nature上,作者首次展示了由石墨烯和外来材料制成的相干量子位。这些材料使量子位能够通过电压改变状态,就像传统计算机芯片中的晶体管一样——与大多数其他类型的超导量子位不同。
超导量子位依赖于一种被称为“约瑟夫森结”的结构,绝缘体(通常是氧化物)夹在两种超导材料(通常是铝)之间。近年来一些研究小组已经用石墨烯取代了绝缘体。
为了实现约瑟夫森结,研究人员在范德华绝缘体(hBN)的两层之间夹了一块石墨烯。重要的是,石墨烯所接触的超导材料具有超导性。选择的范德华材料可以用电压来引导电子,而不是传统的基于电流的磁场。因此,石墨烯也可以,整个量子位也可以。
当电压作用于量子位时,电子在石墨烯连接的两个超导引线之间来回弹跳,将量子位从基态(0)改变为激发态或叠加态(1),底层的hBN层作为承载石墨烯的基底。顶部的hBN层封装了石墨烯,保护其不受任何污染。由于材料是如此原始,行进中的电子从不与缺陷相互作用。
这代表了理想的量子位元“弹道传输”,大多数电子从一个超导传导到另一个超导,而不会与杂质发生散射,从而使状态发生快速、精确的变化。
论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18-0329-2
石墨烯是一种神奇的材料,甚至在在一个器件中同时充当超导体、绝缘体和铁磁体。伯克利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利用石墨烯隐藏的才能,将其作为一种可电调谐的超导体、绝缘体和磁性装置,以促进量子信息科学的发展。
这篇论文发表在2020年3月4日的Nature上,他们的测量结果揭示了一组惊人的新特性:石墨烯系统内部不仅具有磁性,而且具有绝缘性;尽管有磁性,但它的外边缘却变成了没有阻力的电流通道。这种特性是一种被称为Chern绝缘体的罕见绝缘体的特征。
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一种被称为拓扑的领域,以寻找Chern绝缘体。Chern绝缘体为在量子计算机中操作信息提供了潜在的新方法,在量子计算机中,数据存储在量子位上。量子位可以表示1、0,也可以表示同时为1和0的状态。
这篇文章表明,石墨烯是研究不同物理的理想平台,从单粒子物理到超导性,从现在的拓扑物理到研究二维材料中物质的量子相。
论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049-7
2019年11月,Jarillo-Herrero在“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峰会”上进行了名为“Magic Angle Graphene: the twist and shout of quantum materials”(魔角石墨烯:量子材料的扭曲与呐喊)的演讲,他指出组成物质的粒子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电子在晶格中的跳跃被认为是导致高温超导体产生的原因,其可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未来,石墨烯可应用于超导量子计算,进一步拓展量子计算机学,但更先进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人员在基础科学上下功夫。
-End-
1930年秋,第六届索尔维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早有准备的爱因斯坦在会上向玻尔提出了他的著名的思想实验——“光子盒”,公众号名称正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