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量子密码理论奠基者Stephen Wiesner 去世了

光子盒研究院 光子盒 2023-03-04
光子盒研究院出品
 
“玻色取样”理论提出者Scott Aaronson在其博客上宣布了一个不幸的消息,量子货币理论提出者、2019墨子量子奖获得者Stephen Wiesner在以色列去世了。
 
Stephen Wiesner是一位犹太裔美国人,出生于1942年。1969年,Wiesner还是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的研究生,当时他写了一篇名为《共轭编码》(Conjugate Coding)的论文,可以说是整个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的基础文献。
 
这篇论文远远领先于它的时代,以至于它被期刊一次又一次地拒绝,花了将近15年的时间才发表。但后来BB84量子密钥分发(QKD)协议的提出者之一Gilles Brassard告诉Aaronson这不是真的:它被拒绝了一次,期刊名为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然后Wiesner干脆搁置了它。
 
1983年,这篇论文终于在《ACM 算法和计算理论兴趣小组(SIGACT)》发表,SIGACT更像是理论计算机科学家的内部通讯,而不是学术期刊。
 
但没关系。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Wiesner的想法已经成功启发了Charlie Bennett和Gilles Brassard,他们将其改造成了第一个量子密钥分发方案——我们现在称之为BB84。
 
即使Bennett和Brassard因为量子密码的发明而获得科学上的极大赞誉,包括几年前的沃尔夫奖(通常被认为仅次于诺贝尔奖),在Aaronson参加的一个仪式上,他们总是谦逊地承认他们受到Wiesner的巨大影响。
 
Stephen Wiesner(草帽),照片拍摄于2015年6月的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
 
共轭编码论文写了什么?Aaronson表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篇提出量子信息(Wiesner称之为“偏振光”或“1/2自旋粒子”,但我们现在称之为量子比特)的工作方式不同于经典比特的论文,在某种程度上,量子信息实际上有助于实现在经典世界中不可能实现的密码任务。
 
Wiesner在文中写道,使这些加密应用得以实现的是,攻击者或窃听者无法通过物理手段复制未知的量子比特,产生第二个处于相同量子态的量子比特。这一观察——现在被称为“不可克隆定理”——于1982年命名并发表,但Wiesner在其60年代末的手稿中将其视为明显的背景。
 
然而,Wiesner比这些一般想法更进一步,提出了一个物理上不可能伪造的量子货币的明确方案——半个世纪后,这个方案仍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在我们现在所称的Wiesner货币方案中,中央银行打印“量子票据”,每一张票据都包含一个经典序列号和一长串量子比特。每个量子比特在四种可能的量子态中制备:
 
|0⟩
|1⟩
|+⟩ = (|0⟩+|1⟩)/√2
|-⟩ = (|0⟩-|1⟩)/√2
 
银行在一个中央数据库中存储每一张流通票据的序列号,以及每一张票据的量子比特的制备说明。如果你想核实一张账单是真的——正如Wiesner所知道的,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你必须把它带回银行。
 
该银行利用其关于每个量子比特是如何制备的独特知识,在适当的基上测量每个量子比特——例如,|0⟩或|1⟩量子比特的{|0⟩,|1⟩}基,|+⟩或|-⟩量子比特的{|+⟩,|-⟩}基——并检查它是否得到了预期的结果。如果哪怕是一个量子比特产生错误的结果,该票据也会被视为伪造而被拒绝。
 
现在考虑一个伪造者的情况,他持有一张量子钞票,但是无法访问银行的秘密数据库。当伪造者试图复制钞票时,他们不知道测量每个量子比特的正确基,如果他们做出了错误的选择,那么他们不仅无法复制,甚至会破坏原始副本! 例如在{|0⟩,|1⟩}基上测量一个|+⟩或|-⟩量子比特,会将量子比特随机坍缩为|0⟩或|1⟩。因此,当银行稍后在正确的{|+⟩,|-⟩}基上测量相同的量子比特时,它会看到错误的结果,并意识到账单已被破坏,概率为1/2(当我们在数百或数千个量子比特上重复时,概率增加到接近1)。
 
2012年,Molina、Vidick和Watrus第一次严格证明了:在Wiesner货币方案中,任何符合量子力学定律的伪造者,都无法将一张n量子比特的钞票变成两张都能通过银行验证且成功概率大于(3/4)n的钞票(这是很严格的)。但Wiesner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了这样清晰的直觉。
 
Aaronson表示,Wiesner关于量子货币的旧思想现在已经有了足够好的理论形态,目前实现它的主要障碍仅仅是“工程难题”——也就是说,如何将量子比特放在一张账单里,放在口袋里或者其他什么地方,以保持它们的量子相干性超过几纳秒!(或者可能几个小时,如果你愿意去任何地方都带着制冷机的话。)
 
除了是量子货币理论提出者以外,Wiesner的人生也颇具有传奇色彩。他在几十年前就离开美国,移民以色列,信奉正统犹太教,并在耶路撒冷做建筑工人。
 
用他的话来说,退出学术界,找一份“真正的工作”,“法西斯主义和反犹太主义浪潮即将席卷美国,就像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一样。”但他并没有彻底退出学术界,还会经常参见一些研讨会。
 
他的父亲Jerome Wiesner是MIT电子系教授,曾担任美国肯尼迪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在1971到1980年担任MIT校长。虽然不知道细节,但Wiesner承认与父亲的关系很差。他信奉正统犹太教,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父亲所支持一切的反对,包括激进的科学无神论。
 
Wiesner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或许是2019年墨子量子奖。凭借首次提出了共轭编码的概念并发明了无法伪造的“量子货币”方案,启发了后续的实用化量子密码方案,Wiesner获得了人民币100万元的奖金和一枚金牌。
 
Wiesner独特的、非凡的、不可复制的人生轨迹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这个时代年轻的Stephen Wiesner是谁?我们会比Wiesner的同时代人更快地认识到他们的远见吗?

封面来源:Lev Vaidman

参考链接:
https://www.scottaaronson.com/blog/?p=5730

—End—

相关阅读:
中国实现首个量子密钥分发和后量子密码融合可用性的现网验证
中国建成世界首个500公里无中继量子通信网络
国内首批量子通信行业标准正式实施
重磅发布!光子盒2020全球量子通信产业发展报告
4600公里!中国构建世界首个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
当量子力学遇上密码学:量子通信理论的诞生
拨开云雾看量子通信:从量子密码到隐形传态

#光子盒社群招募中#

进入光子盒社群,与我们近距离互动,了解量子领域更多产业、商业、科技动态,领取量子技术产业报告。
 
现添加社群助手微信Hordcore即可进群 ,与我们一起展望未来!

你可能会错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