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AI到量子,德国声称欧洲支持中国的军事科技

光子盒研究院 光子盒 2023-03-04


光子盒研究院出品


在荷兰媒体Follow the Money和德国调查性非营利组织CORRECTIV的领导下,德国之声(DW)和10家欧洲新闻编辑部进行了一项针对中国科学的调查,发现了近3000篇科学论文来自欧洲大学研究人员和中国军方相关机构的合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国防科技大学。

 

这些论文涉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量子研究等新兴技术领域。DW称,这些技术将重塑人类交流、社交、驾驶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将重塑人类指挥战争的方式,以及决定战争的胜败。其结论是,欧洲在过去二十年里支持了中国的军事科技。

 

 

DW指出,在未来,拥有最强大算法和计算机的国家将主宰世界秩序,因此毫不奇怪,中国在寻求成为全球超级大国的过程中,正积极在国外寻求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包括资助中国顶尖研究人员进行国际研究。

 

独立研究员Alex Joske说,军事人员也在其中。他说:“每发表几篇论文,你都可能会看到一位在欧洲大学工作和学习的中国军官,他建立了一种关系,促成了这些合作和研究论文。”

 

由于许多中国学生都有政府奖学金资助,因此,他们对经常资金短缺的欧洲机构和研究团体特别有吸引力。DW表示,这种联合研究可能在本质上代表了欧洲科学家向中国军方的知识转移。

 

根据DW调查,这些科学论文中近一半是由英国大学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发表的,其次是荷兰和德国。在德国,从2000年到2022年初,至少发表了230篇论文,其中一些研究是由波恩大学和斯图加特大学的研究人员以及著名的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在量子研究、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进行的。几位独立研究人员证实,“论文中描述的研究可能确实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潜在的双重用途。换句话说,这些研究可以服务于民用以及国防或安全目的。”

 


DW表示,他们决定不公布论文和科学家的名字,以保护相关个人。此外,考虑到整个欧洲的合作规模,他们也不会单独列出个人,因为更多潜在的所谓“有问题的论文”可能还没有被识别出来。

 

DW举了两个例子,其中一篇论文发表于2021年,另一篇发表于过去五年内。前者是一项关于跟踪人群的研究,“这项研究是与国防科技大学的一名研究人员一起发表的,在此之前该研究人员获得了许多军事奖项。”

 

另一篇论文深入研究了加密量子通信。几位专家一致认为,尽管这一领域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但这项研究最终可能会有潜在的双重用途,例如屏蔽军事通信免受窃听。

 

中国“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

 

Alex Joske说,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界限可能是“灰色的和不明确的:例如,前一年你在研究人工智能和协调目标群的算法,而下一年同样的研究可能应用于军用无人机群。”

 

DW建议德国出台“两用出口条例”。在德国,由研究人员个人决定他们的研究是否确实有双重用途。如果是这样,他们需要向联邦经济事务和出口管制局(BAFA)申请与欧盟以外的科学家联合发表论文或在国外客座演讲的出口许可证。大学需要提供证明纯民用的最终用途证书。

 

DW及其合作伙伴已经将他们认为有问题的论文清单发送给BAFA和相关大学,以确定它们是否获得了出口许可证。但BAFA拒绝对个别论文发表评论,国防部长也没有回应。

 

德国的研究机构表示他们与中国研究人员的合作并不涉及军事用途,例如,一所德国大学的发言人说,鉴于该论文是基础研究的成果,该大学“看不出有任何理由”申请出口许可。

 

另一所大学强调,该论文是在没有“国防科技大学直接参与”的情况下撰写的,而且它也是基于不符合任何“双重用途关切”的基础研究。其逻辑是,对基础研究和合作设置太多限制会扼杀科学进步。

 

多年来一直在研究中国的专家Didi Kirsten Tatlow告诫不要在某些领域与中国合作,但她也承认,所有这些科学合作不能——也不应该——受到限制。因此,她呼吁,在研究潜在的两用技术时,应该对所有中国研究人员进行更严格的控制和背景调查,而不是以怀疑的态度对待所有中国研究人员。

 

中国专家Didi Kirsten Tatlow

 

在光子盒看来,德国之声如此的排他行为,无疑会为中欧学术界交流造成阻碍,以量子信息科技为例,中国研究人员与欧洲和德国颇具渊源。早在2003年,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来到德国海德堡大学物理所,以玛丽·居里讲席教授的身份从国内招收研究生和博士后,为国内培养量子信息科技的研究力量。2008年,潘建伟辞去海德堡大学的职位,同时将实验装置陆续搬迁回中科大。

 

实际上,对导师和大学而言,这只是纯粹的学术交流。

 

说一个DW在调查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小插曲。曾指导过一位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的中国学生的德国教授接受了DW的采访,然而他们提问的方式让这位教授感到非常惊讶。

 

他说,他遇到的国际科学家纯粹是出于对知识的追求,“我从未见过任何外国研究人员行为怪异。”他强调,他们本质上是好人。

 

回国后,这位学生在国防科技大学工作。他的得意门生回国,虽然教授表示遗憾,但也仅此而已。

 

德国之声报道:

https://www.dw.com/en/are-european-academics-helping-chinas-military/a-61834716


—End—

相关阅读:
德国启动量子计算产业联盟QUIC
培养量子信息人才,美国已经行动起来
量子产业人才需求报告
量子计算面临人才短缺挑战,各国如何应对?
产业观察:量子计算生态建设的德国模式

#光子盒视频号开通啦!你要的,这里全都有#

每周一到周五上午,我们都将与光子盒的新老朋友相聚在微信视频号,不见不散

你可能会错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