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第一!深圳凭什么一年新增近50万人口?
日前,记者从广东省统计局获悉,2018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加177万,连续第四年达到百万级,超苏、鲁、浙之和。其中,珠三角九市常住人口增长合计150.45万,约占全省的85%。深圳更是以新增49.83万人的数量,高居珠三角九市、粤港澳大湾区首位。远远高于广州新增40.6万人、香港新增6.94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全市新增常住人口中,应届大学生和各类人才达28.5 万,占比近六成。
城市的繁荣、区域的发展," 人气 " 是基础,也是优势。那么,作为2018年常住人口增量“领跑”珠三角的深圳,其人口质量和结构如何?靠什么支撑?又正在释放哪些新动向?
新增常住人口中应届生和各类人才占比近60%
公开数据显示,近几年,北大毕业生很多选择了去深圳和杭州,深圳更是成为吸纳北京大学毕业生第二多城市,2018年数据达472人,接近留京人数一半。
来自广东省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新增常住人口49.83万人,高居珠三角九市首位。
在其背后,记者梳理近几年数据发现,人口持续净流入,可谓深圳近年来的一个显著特征。
往前回溯,2011年以来,深圳的年度常住人口增量大约在9万人左右,2014年达到了15万,随后4年,常住人口增量都逼近或超过50万人。
人口增长背后,更是深圳人口结构的持续优化。
最新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全市新增常住人口中,应届大学生和各类人才达28.5 万,占比近六成。
而来自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接收应届毕业生10.8万人,同比增长7%,连续5年创新高。
归国留学生也出现井喷式增长。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新引进留学人员2.1万人,累计超12万人,其中,2016年首次突破1万人,2017年同比增长74.2%,几乎呈直线上升趋势。
平均27岁,加速向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在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看来,深圳城市人口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年轻,一个是学理工科的大学生比例比较高。“这对深圳城市发展、创新城市建设都非常有利。”
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底,深圳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为32.5岁,属于全国人口最年轻的城市。而2015-2017年三年间,深圳引进的人才的平均年龄约为27岁,呈现出强大人口活力。
与此同时,得益于深圳的产业吸引力,一大批来自于计算机、会计、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金融等专业领域创新人才也开始加速集聚。
梳理近三年深圳引进人才火爆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物流业等行业。
而华为、腾讯、富士康、比亚迪、中兴通讯等总部型企业及大型企业更成为引才主力军。上述背景下,也使得深圳创新出现一个常被津津乐道的四个“90%”现象:90%以上研发机构在企业,90%以上研发人员在企业,90%以上研发资金源于企业,90%以上专利发明出自企业。
今年深圳各类人才专项资金达76.7亿元,加码人才引进
人才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创新人才数量不断增长,创新人才聚集愈发鲜明的背后,离不开近年来深圳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人才活力上的不遗余力。近年来,深圳始终大力推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在人才政策、服务、环境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提升引才聚才质量,增强人才推动发展“源动力”。
为人才喝彩、向人才致敬。每年的11月1日是《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法定的“人才日”,通过地方立法为人才设立专门的“节日”,是深圳着力在营造尊才爱才重才的人才环境上下苦功的折射和缩影。
人才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环境的竞争。2016年以来,深圳陆续出台实施“81条”人才新政、“十大人才工程”和人才工作条例等,构成了人才政策的“四梁八柱”。同时制定实施留学回国人员创业资助、博士后科研资助、“人才安居”、鹏城杰出人才奖、产业发展和创新人才奖等一系列人才配套措施。这些政策与措施,与深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贯穿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激励、服务全过程。而眼下,伴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出台,深圳正进一步加码人才引进力度,不仅实现“人才引进业务秒批”办理全覆盖,2019年还将安排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人才安居工程等各类人才专项资金76.7亿元,同比增长43.6%,并进一步加大人才住房投入力度,推动构建与国际接轨、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来源: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杜艳
广东人口新的趋势正在出现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流向哪里,哪里就产业兴旺,城市繁荣。
日前,广东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广东常住人口增加177万,连续第四年达到百万级。
新的趋势正在出现:优质人才正在加速向粤港澳大湾区集聚。数据显示,广州、深圳这两座大湾区中心城市,2015年以来每年新增人口数量均超过40万。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表示,这表明粤港澳大湾区的吸引力很强,未来的发展前景受到广泛认可。人才的大量涌入,将有力助推大湾区加速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南方日报记者 王彪 实习生 潘培期
人口集聚
现代产业每年吸纳百万级新增就业
上个月,54岁的四川人吴仁明乘坐全国首趟跨省返岗免费专列K4147号抵达广州火车东站,开始了第12年南下打拼的生活。
近年来,每年都有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才投身广东,扎根落户。
数据显示,2014年到2018年,广东常住人口分别增长约80万、125万、150万、170万和177万。扣除自然增长人数,净流入人口数量分别约为14.82万、51.65万、68.72万、68.47万和84.24万,总体呈持续上升的势头。
“广东人气旺,风气正,我全家人都来广东发展了。”吴仁明两夫妻先到广东,从事服装行业。他的两个儿子毕业后也来到深圳,成为大数据软件工程师,收入不错。
一家两代人,同样的区域,不同的职业,折射的是广东产业的转型升级。
数据显示,2018年,广东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提高至63.9%,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至56.4%、31.5%。
现代产业加速发展,每年吸纳数量达百万级的新增就业。2018年,广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47.6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6.8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41%,同比下降0.06个百分点。
专家表示,人口的增长也反映出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正是广东的现代产业特别是新兴战略产业快速发展,催生出强烈的就业需求,才支撑起每年吸纳百万人口增量的经济体量。
迈向湾区
湾区内外人才流动更便捷快速
从全国范围来看,人口正在向广东这样的沿海经济大省聚集;从广东内部来看,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珠三角成为人口流入的主要目的地。
2018年,珠三角九市常住人口增长合计150.45万,约占全省新增的85%。其中,广州、深圳这两座大湾区的中心城市,2015年以来每年新增人口数量均超过40万,每年新增人口相当于一个小城市的人口规模。
放眼世界,向超级大都市、向湾区城市圈集聚,已经成为人口流动的长期趋势。
以日本为例,东京湾区对人口的吸引仍在持续。东京圈(东京都、神奈川县、埼玉县、千叶县)同比净流入近14万人。
在美国,纽约都会区的劳动力数量自2018年8月到2019年1月逐月上升,增长了约7万人,旧金山湾区劳动力数量自2018年8月到2019年1月逐月上升,增长了超过12万人。
从城镇化进程看,2018年广东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0.7%,和发达国家普遍80%城市化率相比,仍有增长空间。
增量之外,人口“流量”同样重要,反映出经济的活力。
增量之外,人口“流量”同样重要。
在广州、佛山两座城市之间,地铁来回穿梭。2018年12月,广佛线全线开通试运营,预计到2019年客流量将达到2亿人次,而未来广佛两地的“牵手线”将多达11条。
在深圳,居住了近10万户香港家庭,每天有2.6万名跨境学童从深圳到香港上学,其中近万人从罗湖口岸过境。
在加速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每年仍在不断增长的数千万人口在大湾区内外更快速流动。
这样的未来,正在到来。
年新增百万人口带来什么?
流动的、年轻的人口集聚,带来了什么?
杰弗里•韦斯特在《规模》一书中写道:一座城市中,能源资源流和信息流的整合、相互作用,带来了基础设施的规模经济效应,也带来了创新和经济产出的极大增长。
从一年新增177万常住人口的广东,我们来看看这四组数据,它们既是上一轮人口集聚的结果,也是下一轮人口流入的原因。
第一组数据,电影票房。
今年“春节档”,据省电影局数据,初一至初六,广东电影票房6.18亿元,占全国57.9亿元的10.67%。2018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9501.12亿元,位居全国各省首位。
人口的集聚带来巨大的消费市场。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二组数据,人均GDP。
伴随着“消费蛋糕”不断做大的,还有生产效率的提升。
数据显示,珠三角九市的人均GDP从2014年的102173元,上升到2018年的130182元,提升接近30%。
这也说明,到广东,有钱赚。
第三组数据,市场主体。
截至2018年底,广东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146.1万户,其中企业492.1万户,均稳居全国第一。全省每千人拥有企业数量达到44户,已超越世界中等发达经济体最高水平。
率先开展商事制度改革等政策红利,叠加人才流入,吸引着更多人来这里创业打拼。
第四组数据,创新成果。
2014年到2018年,广东全省的专利授权量从179953件增长到478082件,其中发明专利从22276件增长到53259件,不止翻番。2018年,广东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2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一半。
更多的人才集聚,更多的创新创意火花,让大湾区的夜晚灯光璀璨。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这句话在上世纪80年代流行全国。
现在, “创新创业到广东” 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同选择。
快来吧!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王彪 潘培期【统筹】郑佳欣 黄应来 叶洁纯 【制图】谭唯 吴颖岚 【校对】蓝淑茹
延伸阅读
广东统计局:2018年增加了177万人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1346.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021.6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0.70%,比上年末提高0.85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43.98万人,出生率12.79‰;死亡人口51.22万人,死亡率4.55‰;自然增长人口92.76万人,自然增长率8.24‰。
2018年广州市人口增加了40.6万人
来源:广州市统计局
2018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490.44万人,城镇化率为86.38%。年末户籍人口927.69万人,城镇化率为79.78%;全年户籍出生人口17.10万人,出生率18.7‰;死亡人口5.23万人,死亡率5.7‰;自然增长人口11.87万人,自然增长率13.0‰。户籍迁入人口22.81万人,迁出人口4.88万人,机械增长人口17.93万人。具体情况见下表:
对比数据发现,近四年,广州常住人口数量保持稳增长,分别达到42.06万人、54.24万人、45.49万人和40.6万人。人们“用脚投票”愿意在此创业、工作和生活,体现出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香港人口超过748万 增长0.9%,增加了6.94万人
新华社香港2月19日电(记者郜婕)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19日公布,截至2018年底,香港人口的临时数字为748.25万人,比2017年底增加6.94万人,增长率为0.9%。
人口增长由自然增长(即出生减死亡)及香港居民净迁移(即移入减移出)组成。统计处发布的数字显示,2017年底至2018年底,香港人口自然增长6700人,其中出生人数为5.37万人,死亡人数为4.7万人。同期内,净迁移人数为6.27万人。
统计处介绍,香港人口根据“居住人口”的定义而编制,包括“常住居民”和“流动居民”。2018年底的总人口中,常住居民有724.94万人,流动居民有23.31万人。
根据惯例,统计处每次发布的最新人口数字为“临时数字”,而经修订的数字将在6个月后公布。本次人口临时数字公布后,其修订数字将于2019年8月公布。
为了吸引人才,深圳2018总结了8个关键词
来源:深圳商报记者 崔霞 陈小慧
2019年1月8日——9日召开的
中共深圳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
全面总结了深圳2018年工作、
部署了2019年工作
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
在作全会报告时
对深圳的2018年给出了“年终评语”
——
这份深圳2018
“年终总结”
亮点纷呈
8个关键词
带您看完深圳2018“年终总结”
经济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2018年全口径财政收入9102.4亿元
增长5.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38.4亿元
增长6.2%
每平方公里财税4.6亿元全国居首
持续展现出深圳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
和强劲的内生动力
实体经济基础不断夯实
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四个千亿”计划、
工商业用电降成本等措施
为企业减负超过1500亿元
签约引进福特汽车亚太智能出行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
空中客车中国创新中心等项目正式运营
出台营商环境改革“20条”
推出40余项“秒批”、
300项“不见面审批”等举措
商事主体增至311万户
其中企业197万户,增长11.6%
创业密度保持全国第一
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
进一步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发展活力
去年全市新增常住人口50万
其中应届大学生和各类人才28.5万
在全国率先改革
并实施城市多层次住房供应保障制度
按照普通商品房40%
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
公共租赁住房各20%的比例
构建面向2035年的多主体供给、
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给保障体系
新建筹集人才和保障性住房8.9万套、
供应4.6万套
加快粤港澳大湾区
“核心引擎”的规划、布局和建设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
11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
港企新增3669家
深化深港澳合作
港澳人士特别是青年在深工作生活更加便利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规划建设提速
深港协同创新中心建成运营
深港国际中心开工建设
广深港高铁全线开通
莲塘/香园围口岸联检楼基本完工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新设106家企业和机构
新开通伦敦等15个国际客运航点、总数增至46个
获批全国首批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
在人工智能等领域新布局10个基础研究机构
高标准规划建设光明科学城
合成生物研究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工建设
获批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施两批“卡脖子”重点技术攻关项目
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00多家
累计达1.44万家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实现全国城市“十五连冠”
全国首个50亿元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投入运营
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
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中国(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挂牌运行
新增全职院士12名
总数达41名,占全省50%以上
建立灵鲲金融安全大数据平台
和“深融系统”
提升涉众型金融风险预警防控能力
全国首家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
百行征信公司落户运营
精准脱贫提质提效
抓好6省34县对口帮扶工作
投入财政资金48.45亿元
污染防治攻坚突破
一级水源保护区1069栋违建全部拆除处置
实现河长制、湖长制全覆盖
146个黑臭水体得到治理
完成正本清源小区改造5520个
新增污水管网2855公里
“十三五”规划的污水管网建设任务提前两年完成
开展“深圳蓝”行动,出租车基本实现电动化
PM2.5浓度降至26微克/立方米
获批“国家森林城市”
九类民生支出2772亿元
占财政支出64.7%
教育事业加速推进
新增新型公办幼儿园150所
新改扩建中小学42所,新增学位6.29万个
深圳技术大学、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获批设立
与中国科学院签约共建深圳理工大学
医疗卫生水平稳步提升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深圳医院落户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深圳大学总医院开业运营
新增三甲医院2家
市第三人民医院获批国家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基本民生保障不断加强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900元提高至1070元
实施民生微实事1.5万件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优化前海城市新中心、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
空港新城等重点区域规划
17个重点区域投资超2000亿元、
增速预计40%左右
启动三大重点工程
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改造工程开工
香蜜湖片区改造完成国际咨询
沿江高速(前海段)改造工程启动招标
获批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轨道四期5条线路全部开工
在建轨道总里程275公里
深中通道、赣深高铁等对外通道加快建设
拆除消化违法建筑2000万平方米
整备土地13平方公里
基本完成600个城中村综合治理
城市品质显著提升
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
“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
“广东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
“改革开放再出发”大型演出
“辉煌新时代”灯光夜景等广受好评
“新十大文化设施”“十大特色文化街区”
规划建设全面启动
深圳足球队晋级中超
深圳歌剧舞剧院、市交响乐发展基金会成立
三大国有文化集团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自南方+、南方网、南方日报、广东统计局、新华网、深圳商报
互联网时代,房产社群连接者
关注好房子,新地产,新生态、新战略
欢迎关注"地产号"(ID:wangfang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