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亮起产业链警--就业凸显周期末强势【每周地产评论】
▲显微镜下的SARS冠状病毒(图片来源:www.cdc.gov)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供图
本周每周地产评论推荐《陶冬:疫情亮起产业链警--就业凸显周期末强势》,从产业角度来透视经济趋势,值得一看。本文末也附相关企业家、经济学家及机构观点,仅供参考:
陶冬:疫情亮起产业链警--就业凸显周期末强势
陶冬为瑞信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私人银行高级顾问,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上周风险资产市场的行情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主导。在经过之前一轮股市下跌后,上周抄底资金入场,全球股市情绪高涨,美股再创新高,港股和A股亦出现低位反弹,市场气氛改善。及至星期五,两家中国的能源公司以不可控因素为由,要求取消液化气进口订单,市场惊觉疫情可能带来产业链的连锁反应,全球股市回调。不过前四个交易日的进账,足以让S&P500取得去年六月以来的最大单一星期升幅,其他各国股市表现也不错。资金继续流往美元区,美元汇率走出一年半来最好的单周升值。美元资产受惠于中国人民银行注入流动性和中国政府下调美国进口品关税所带来的憧憬,石油、大宗商品及新兴市场资产则遭遇逆流,中国不少公司继续延长假期、基础设施复工无期,令市场担心来自中国的订单大幅下滑,商品价格遭受沽压,新兴货币汇率下挫。疫情严重,避险情绪下金价升至每盎司1570美元。债券市场先跌后升,大致与股市走向相反,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收1.58%。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参议院轻松摆脱弹劾案,并在国情咨文大会上与民主党籍众议院议长佩洛斯互掐,但是这些几乎没有引起任何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
中国两大石油公司,以不可控因素提出取消液化天然气的交收,触发该市场的巨大反响,欧美石油巨头中已经有公司拒绝其撤单。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液化气进口国,这个撤单举动或意味着最多七成的中国二月份海上进口均可能被取消,起码50艘飘在海洋中的液化气巨轮有可能无法在中国港口卸货。新冠疫情导致员工出勤大幅下降,港口卸货和运输受到巨大冲击,何况市民出行骤降,对能源需求下降。目前中外双方的争拗在于是否属于“不可控因素”,但是可以肯定地说,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对经济冲击已经从消费蔓延到生产,从中国市场蔓延到全球市场。中国是世界的加工厂,工人无法上班对产业链所带来的冲击可能是巨大的。韩国已经有汽车生产线停产,因为中国的零件供应出现问题。美国的iPhone网上订购等待日期正在拉长,因为在中国的生产线面临工人不足。如果中国的工人二月底仍无法全面复工,笔者认为疫情可能触发一场全球性的增长下滑,甚至衰退。目前看来,市场对此的心理准备似乎不足,对事态的判断多仍局限在疫情传播或消费下降的层面上。
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在一月份增加了225K,远好过市场预期的165K和上期的145K。私人部门的就业人数也好过预期。平均时薪增加0.2%(环比),与市场预期持平,好过上期的0.1%。制造业就业人数有所回暖,不过波音消减人手影响了交通部门的状况。服务业的数字比较复杂,教育和医疗部门的增长掩盖了其他部门的不足。失业率的回升不是什么问题,更多体现劳动参与人口的增加。这组数字是良好的,反映美国经济在周期尾部仍能保持良好的劳工市场和消费动力。但是此数据未能体现新冠疫情所带来的新变数,联储决策者已经提到要高度关注疫情的“蔓延效应”。笔者相信美国货币政策暂时不会有动作,不过如果全球产业链受到疫情的直接冲击,联储起码会进行口头干预,也不排除其它措施,一切仍待观察。
本周关注焦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展以及其对需求或产业链的冲击。美国民主党在新罕布彻州进行初选。数据方面,预计美国一月核心CPI增加21点,不过同比降到2.2%,CPI本身为2.5%。中国应该宣布信贷和通胀数据,但是有可能因为疫情而延期。德国第四季度GDP修正,预计均为环比0.1%。(首席经济学家)
洪灝:新冠肺炎疫情进入拐点;隔离的经济成本
【杨元庆内部信:要做好打大仗的准备 我们为谁而战?】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 称,要做好打大仗的准备,这次疫情在健康之外对中国的影响正逐步显露出来。一座高速运转了十几年的世界工厂猝然断电,带来的问题一定是复杂且持续的,复工延迟、物流延缓和消费停滞等问题将在未来的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内不停发酵,影响着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走向。
- 推荐阅读 -
互联网时代,房产社群连接者
关注好房子,新地产,新生态、新战略
欢迎关注"地产号"(ID:wangfang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