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声医事 | 陈旻湖教授解读干细胞技术治疗IBD的现状、进展与挑战
导读:近些年,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明显升高,给患者、家庭还有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和压力。作为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情迁延难愈,致残率高,现有药物疗效局限且长期使用能否改变自然病程尚缺乏证据。相比之下,干细胞在再生、免疫调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给IBD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从理论上讲,干细胞技术是彻底治疗诸多疾病的终极手段(能分化成所有的组织细胞,能更新替换损伤和丢失的细胞)。在2017 ECCO会议上,对于难治性克罗恩病而言,造血干细胞移植更被认为是当其他治疗失败时的一种“万能”治疗选择。对于干细胞技术治疗IBD,你都了解了吗?
当前干细胞治疗IBD现状如何?
干细胞治疗IBD取得了哪些技术进步及临床进展?
除外HSCT和MSC,还有哪些干细胞技术有可能为IBD患者带来新希望?
带着这些问题,消化界有幸采访到领域内知名专家、亚洲炎症性肠病协会常务理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陈旻湖教授,以下是采访内容,欢迎关注。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5558zdtt5&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专家名片
陈旻湖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世界胃肠病学会指南专家委员会委员,亚洲神经胃肠病与动力障碍性疾病学会常务理事,亚洲炎症性肠病协会常务理事。担任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Journal of Esophageal杂志编委及《中华消化杂志》、《中华炎症性肠病杂志》副主编。
研究方向:从事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胃肠病及炎症性肠病的研究,已发表包括Lancet在内的SCI论文180余篇,中文论文300余篇。主持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基金20余项;主编版学术著作10部;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及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科研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