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秀文苑】璩龙杰:工作的路

2017-09-27 独秀怀宁

工作的路就是生活的路。为了生活不得不工作。这样的话,也只有今天才能这样说。在政治统帅一切的时代,要说这样的话,就是没有政治立场,思想觉悟有问题,是受批判的对象。在现实生活中,工作就是劳动的又一种说法。人生活在世间上,是要靠劳动来养活自己。接触到具体劳动,又有很多细致的分工。六、七十年代,农村人很崇拜“工作”这个名词。因为,只有公家的人所从事的劳动才能叫做工作。工作是身份的象征,只有工作的人,才是非农户口,非农户口含金量很高,普通老百姓是望尘莫及的。那时期,农村哪家姑娘如果有幸嫁到一个工作的女婿,周边的人就羡慕得不得了。所以,我们乡间就流行了一个顺口溜:宁嫁四十岁拎皮包,不嫁二十岁扶犁梢。拎皮包是工作人的象征,年龄大亦无妨;扶犁梢的是种田郎,即使年轻也不待见。这就是当时社会上的婚嫁观念。

照片来源于网络

我从裁缝改行当民办教师,要说没有受“工作”这两个字的诱惑是不存在的。不过,我不是为了讨老婆。七六年,我已到而立之年,已是四个孩子的父亲了。那又是为了什么呢?有一句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生在世,能就到高处,是不会轻易放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是《易经》里乾卦的解释。那时候,我没听到过这句话,也不知其出处。只知道人生要奋斗,要拼搏。其实,人类从古时候就意识到:天按照自然规律,强健运行,要求人们从这里认识要坚强奋斗,不能停止,预示到发展的无限性。

    民办教师,是时代所赋于阶段性的名称,在中国整个教育的进程中,他们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从六十年代中期到新世纪初,兴起到消失,前后也不过三十几年。正是这三十几年,民办教师解决了整个国家师资缺乏的难题,亦为国家节省了无法估算的经费。因为,他们的工资待遇大部分是社会统筹,从老百姓的手中收取。那时有个说法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今,国家富有了,教育也归国家负担了。所以,民办教师这个名词也就成为了历史。

    正因为当年经费来源渠道不统一,导致省与省不一样,县与县不一样,连同在一个县内各乡镇都不一致。这给民办教师的生活带来很大困境,也给他们的尊严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所以,凡是过去的老民师们,一提起那个时代的状况,不禁摇头叹息。我一提起那段往事,老伴就戗我:你是自作自受。她这样一说,我就无言以对。裁缝做着好好的,偏偏要去当那个民办教师。谁又能料到民办教师的工资待遇受制于方方面面呢?

    那时,上面每月只发十二元五角钱,其余部分回到所在的生产队。大队规定:民办教师工分跟生产队第三名挂靠。我大队不归集体核算,由各生产队核算。那么,各生产队的工分值就不相同,有高也有低。当时,我生产队算高的,将近一元钱十分工,低的只有二毛三毛钱十分工。这就成了大笑话,同在一个学校教书,年终分红,我得三百元左右,有的只有百把块钱。这就应了我们家乡的那句土话:落在肥处就肥些,落在瘦处就是瘦的。

    社会越贫穷,越是有人鸡蛋里面找骨头。人民小学当时有八个民办教师,我收入高是得益于生产队的田地多,广种薄收的原故。随之而来的“红眼病”和嫉妒心就出现了,但不是来自学校内部,民办教师们都是“同病相怜”的。本生产队就有人鼓噪:第三名工分里面还有不合理的部分,应该要扣除。那里面有看队屋的工分,什么是看队屋呢?生产队的队屋每晚轮流派人看守,记工五分,就是在那里睡觉得五分工。一年下来,人均不超过十二个工,充其量也就十二块钱的事儿。我没看过队屋,既然提出来了,减就减吧。但是,挂靠第三名是大队规定的,大队却没有规定哪些该得哪些不该得,只是笼统的第三名。平日里,第三名的人在队里上工,我不是也没参加吗?按此推论:我应该等于零才好呢。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其时,在社会上的公开场合,或者大会小会上,美其名曰:光荣的人民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云云。自我感觉还真的很光荣呢。于是,衣冠楚楚,站在三尺讲台上,口若悬河,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然而,吃饭的“喉管”却捏在谁都有把捏的份儿上,真是天大的讽刺!且不说斯文扫地吧,也不心疼那十几元钱,这是连起码的生存条件都受制于人,尊严何在呢!是做人的失败?后来细想此事,也不全是如此,在那个针尖对麦芒的时代,贫穷是祸根。由此我又想到时下的扶贫工作,村子里如果哪家因故至贫,大伙儿都会伸出援手,实在帮不了也会向上面反映,生怕落下一户。生活水平整体提升,人们的眼光就会看得远,大家日子都好过了,人们自然就变得大方起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进入到八十年代,分田到户了。这给民办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更加重了压力。工作是三尺讲台,有空是一亩三分地。工资每月只领国拨的部分,国拨的部分只有公办教师的一半还偏低一些。按文件要求国拨多少统筹就是多少,两者相加与公办教师同等。然而,文件归文件,执行归执行。有很长一段时间,三权下放,乡镇权力颇大。教育上人、财权归乡镇统管,收起来的教育附加费,按文件精神,有个比例是发放民办教师工资的。结果,各村都在大兴校舍,遍地开花。教育附加费远远不够用,民办教师的工资年年打白条,一拖再拖,当年能兑现的根本就不存在。民办教师就等着这点钱养家糊口,乡镇分管教育的干部就成了我们的“救世主”,年终就盼着他的“施舍”。

    我曾参加过这样的会议,乡镇分管领导大谈经费如何如何紧张,尽吐苦水。到最后说出的讲话内容让我大感意外:民办教师统筹的那点工资就从今年元月份发吧,以前的就算了,别翻那个陈年旧帐了。你看看,将全镇几十个民办教师十几个月的吃饭钱,轻轻巧巧的一句话,一笔勾销了。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过去给地主老财打长工,也没有这么付工钱的,先是拖着不给,后是一句话,说没就没了。这个领导的一句话就是文件,有文件他不执行,随心所欲。按现在的话说,那时期的民办教师才是社会上真正的弱势群体。

    记得有一个同事,分得的田地,老婆身体不好,不能独挡一面,干不了农活,俩孩子读书正在耗钱。怎么办呢?星期天就跟泥瓦匠后面去做小工,积攒那么二、三十块钱。碰巧,做房子的主人正好又是自己的学生家。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正面教育:劳动光荣,我们要热爱劳动。现在,老师是到学生家里来参加劳动了,光荣不光荣呢?当然是光荣的,凭劳动获得报酬,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只是建筑工地上,师傅是工头,有涵养的师傅还讲点情面,无水平的师傅成天吆五喝六。因为小工是来打下手的,被呼来唤去是应该的。这个老师还有面子吗?而更憋屈的还是这家主人和他的儿子。花钱找来的小工,父子俩成天还得客客气气,老师长老师短地叫着,他们要把这个小工当老师待呀。盖房包工本来是不供伙食的,主人见是儿子的老师来了,额外搞了一顿晚餐。酒席上,师傅们觉得今天的小工比自己面子大多了,老师的精神一天都不爽,现在四方都来向自己敬酒,一高兴就喝高了。结果,老板娘就埋怨丈夫,搞得大家不欢而散。这不是现代版的孔乙己又是什么呢?只是酒桌上没有茴香豆这道菜而已。

    我很幸运,有一个在世俗的眼光里稍微体面一点的裁缝手艺。星期天和有时间的晚上,加班加点,忙里偷闲地给别人做衣服。因为,我去当民师了,以前的老主顾们仍然舍不得放弃我去另找别的裁缝。当时,自己觉得操劳过度,怕身体有些吃不消,还谢绝了许多老主顾。现在回想自己工作的路,当时真是阴又不阴,阳又不阳,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不堪回首的过去毕竟过去了,拨开乌云见青天,党和政府的政策如阳光普照。对民办教师政策是极大的倾斜,各省通过各种方式在2000年的时候,将在职的民办教师全部转正。不但如此,近年来,还进行认真普查,登记造册,将以前曾经担任过民办教师的人员,后来由于其他原因离开了,无论贫富,对任职期间一律再补偿,六十岁以后,按月发放一定数额的补偿金。社会上有些人就不理解:民办教师们做了什么贡献?值得国家这么优待他们?其实,说这话的人只看到问题的现象,却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三十几年的青春岁月,人生有几个三十几年?民办教师们将热血全部倾注在祖国的教育事业上,这些人曾经是农村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承载着国家几代人的教育和培养工作,他们又得到了多少?共产党是伟大的,英明的,是讲良心的!

我在1996年前后才转正,工作的路,其中有二十年是民办教师。微薄的收入给家庭造成很大的困境,上无丰厚之资奉养老人,中无舒适轻松体面的生活供养妻子,下没有给子女们创造出优越的条件。如今,每当回想过去,总有一丝愧疚掠过心头。然而,事物是辩证的:好事可以造成坏的结果,反之,坏事也能造成好的结果。我工作的路,虽然不受世人待见,但是,我尽自己所能,不断奋斗,并一同伴随着儿女们的成长,也让他们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改变命运,唯有努力读书,发奋图强。

于是,儿女们真是这样做了。或许,我这磕磕绊绊的工作之路,成为他们进取的一种动力。果真如此的话,说白了,也是一种必然。


主       办  /  中共怀宁县委宣传部

本期编辑  /  范红霞   饶桂荣

往期精彩回顾

余学峰主持召开县政府第九次常务会议

2017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怀宁民间挑花巡展开展

【喜迎十九大】怀宁100多家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市场  前8月实现进出口8200万美元

怀宁民警陈亮荣获“全国公安百优刑警”

陈淑华:村里开会啦

【柳升系列研究(二)】:柳升和他的神机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